现金管理的缺陷及对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现金管理的缺陷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金管理的缺陷及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金管理的缺陷及对策一、现金管理的历史沿革现金管理是指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下面简称开户银行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下面简称开户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监督的一项财经制度。中国的现金管理始于1950年4月7日政务院公布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1988年9月8日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对加强开户单位现金库存限额管理,抑制“坐支行为,实现信贷、现金“双控制,防备和治理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已经不能适
2、应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其进行了修订。二、现金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一制度设计缺陷修订后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仍然存在结算起点太低、现金使用范围过窄等问题。(条例)第五条维持了原来有关结算起点的规定,仍将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结算起点过低,造成违背条例规定使用现金的情况普遍存在。再如,很多企事业单位存在公款私存的现象,(条例)规定的转账结算起点只针对开户单位,而未将个人现金使用纳入管理范围,构成现金管理上一个很大的漏洞。此外,(条例)第九条有关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对开户单位和开户银行来讲都没有实际意义;第十一条有关坐
3、支问题的规定,本来是开户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开户银行的关系不大,加上修订后的(条例)删除了第二十一条,开户银行不再具有处罚权,因而,这条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很不理想。人民银行是现金管理的主管机构,但有责无权,地位尴尬。不管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还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都没有明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违背现金管理规定的处罚职责。其结果是在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难以施行有效的监管,现金使用违规问题日趋严重。例如,2013年7月曝光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一案,涉及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违规套现2000多万元,成为葛兰素史克向相关部门、单位行贿的现金来源。随着近期几年反腐败不断深化,被查处
4、的政府官员受贿现金金额宏大,令人触目惊心。目前现金管理的种种乱象,与人民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而疏于管理有很大关系。二制度运行缺陷1.开户银行的问题。现金管理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约束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与其开发客户、拓展业务的商业动机相抵触。开户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开户银行在开户单位办理提现业务时违规操作,对支取现金用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不严,存在批而不审的现象,甚至主动协助开户单位造假,应付人民银行检查;大额现金审批流于形式,存在大额现金先支取后审批的现象,使审批失去意义,现金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开户单位坐支现金的现象置之不理,放弃监督、检查的职责,等等。2.开户单位的问题
5、。开户单位违背(条例)的行为主要是:编造现金用处,化整为零千方百计套取现金,支取现金比拟随意;违规大额现金支出;坐支现象严重,发生坐支情况也不上报开户银行;企业所有者从企业随意支取现金用于个人支出,使用现金的范围和数额远远超出(条例)的规定等。三、解决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一继续完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防备和打击诈骗、洗钱、逃税等经济犯罪活动,规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为实现这一目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求单位和个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交易的现金使用量,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新修订的(条例)仍然把现金管理对象局限于开户单位,对个人结算账户的现金使用没有约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金 管理 缺陷 对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