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勅修百丈清规》白话佛经.doc
《《勅修百丈清规》白话佛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勅修百丈清规》白话佛经.doc(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勅修百丈清规白话文一家一本佛经计划1、关于住持的仪规译文佛教传入中国四百年後,达磨祖师来到中国,创立了禅宗。师徒相传,经过八代,传到百丈怀海禅师。这期间禅僧们只注重道的授受,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组织系统,有的在岩穴中栖身,有的寄住在律寺中,尚未确立称为住持的寺院负责人。百丈禅师认为禅宗已经发展得很盛,上自皇帝、宰相和王公大人,下至儒道百家,都服膺禅门、虚心问道,禅徒的人众也已相当庞大,若不把禅门领袖提高到尊崇的地位,就不可能做到师法尊严。有鉴於此,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次把自己的老师奉为住持,并且尊称为长老,就像天竺古代给予舍利弗、须菩提尊称那样,是因为他们年纪大、道德高之故。又建造了
2、宽广的僧堂,让他的徒众居住:设立两套寺职使其分管寺中各种事务,这样一来,有关的制度就条理分明、相当完善了。在劳动作务方面,百丈也主动参加,与徒众同甘共苦。他常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哪谈得上仓库充盈,凡事皆由仆役服侍照顾呢!正是因为如此,早先自住持至各种寺职,皆由徒众推举, 然後由官府任命,尽管如此,还有不少人极力推辞,不愿应聘到职。後来则发展演变成用钱财贿买,或巧取豪夺,把僧职看成奇货可居。若是用人不当,造成一寺废荡:而且拉帮结派,遗祸於後,致使流毒几十年,不可收拾。但是往往传出这些人死後受恶报、惨不忍闻的消息,能不使人畏惧并引以为戒吗?原典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
3、授受,或岩居穴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产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 皆向风问道,有徒实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弗、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作广堂以居其众,设两序以分其职,而制度粲然矣。至於作务,犹与众均其劳。常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乌有庾廪之富、舆仆之安哉!故始由众所推,既而命之官,而犹辞聘不赴者。後则贵鬻豪夺,视若奇货然。苟非其人,一寺废荡;又遗党於後,至数十年,蔓不可图。而往往传其冥报之惨,有不忍闻者,可不戒且惧乎!注释达磨:全称菩提达磨(Bodhidharma),意译道法。其中磨又译作摩。南天竺(今印度南部)僧人,南朝宋末(
4、一说梁武帝时)自海路至广州,辗转至此魏,在洛阳、嵩山等地游历并传授禅学,提倡理入和行入的修行方法。後得慧可传付衣、法。後世禅宗尊他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东土禅宗初祖。唐代宗所赐谥圆觉禅师。百丈:(公元七二0八一四年)唐代禅宗僧人。俗姓王,福州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系著名禅僧马祖道一的门徒,後在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百丈山弘法,世称百丈禅师,简称百丈。他制定禅门规式,使禅院从律寺中独立出来;又实行普请法,使禅僧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走农禅结合的道路,从而实现了禅宗的巨大改革。由於他的努力,禅宗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巨大发展;他所制定的清规,也被後世长期沿用。唐穆宗时赐谥他为大智禅师。住持:原意
5、是久住护持佛法。我国南北朝时起一些寺院开始把它作为寺院主管僧职的名称,到唐代住持作为寺院的最高僧职已在广大地区的寺院中行用,唐中叶百丈怀海改革教规後住持成为领导一方禅宗丛林的最高僧职,并逐渐制度化。本书认为在百丈之前未有住持之名,不确。舍利弗:(Sariputra),舍利弗多罗的略称。旧译奢利弗、富多罗、奢利补怛罗等,或意译(“秋鸟”)露子、秋露子等。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系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号称智慧第一。须菩提:(Subhuti), 亦译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 意译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人,属婆罗门种姓。也是释
6、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证诸法性空著称,号为解空第一两序:怀海改革禅宗规制後禅寺执事僧的总称,又称两班。其意取法朝廷官职分文武两班,在住持之下设东序、西序两班。西序管宗教事务,选学德兼优者担任,称头首,有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六职;东序管日常庶务,选精通世事者担任,称知事,也有都寺、监寺、副寺、维那、典座、直岁六职。解说禅宗的历史,有的远绍南北朝时菩提达磨的来华,有的认为应从唐代弘忍开东山法门、特别是惠能创顿悟禅法算起。但是作为一个宗派,禅宗是继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等宗派之後在唐初形成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看法。从唐初禅宗自成宗派,到唐中叶怀海禅师在江西新吴百丈山弘法,禅宗的发展
7、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当时禅僧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寺院,禅徒的独特行事方式与旧有佛律、教规的矛盾冲突也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也就是说还没有出现一部适应禅宗发展需要的禅门规式。怀海大师总结了禅宗成立以来的实践经验,并根据发展的迫切需要,大胆地进行了教规改革,自创了禅门规式,迅速被天下禅林接受遵行,被称为百丈清规。百丈清规的流行极大的促进了禅宗的发展壮大。但随著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禅林受社会风习的影响,内部也产生了种种腐败的不良的现象。特别是作为丛林领袖的住持一职,有的人竟把它看成有利可图的肥缺而进行争夺,既居其位以後,又以权谋私利,因而滋生种种弊端,污损了禅林清誉,影响了禅宗的健康发展
8、。於是僧俗两界的有识之士,都希望禅林恢复百丈清规的严谨制度和优良传统,因此而有了元代的这部勅修百丈清规的编制和刊行。也因此这部书中一再将百丈清规时的旧制与元代现实社会中禅林存在的问题作比较,希望能引起僧徒的警戒和改正。这裏引的一段原典,是该书第五章的前言,述说了怀海大师制定百丈清规的缘起,特别强调了当时住持的重要作用和严於律己的精神,批评了後世某些住持的错误做法及其严重後果,贯穿著作者借褒扬清规以整顿禅林的思想。住持日常行事的规则上堂译文凡是初一、十五,必须举行上堂仪式,侍者於头一天晚上向住持禀告:明天早晨是祝圣的日子,要上堂。第二天早晨再一次禀告,并吩咐客头行者挂出上堂牌,通知僧众。吃罢早饭
9、,不敲通常要敲的三声下堂钟。等到堂上铺好住持演讲经法的座位,堂司行者就向首座报告,一一敲响各间僧寮的寮前板,僧众齐集僧堂坐下。方丈行者向住持报告,接著向侍者报告,擂响法鼓。两序执事僧领著僧众依次走到住持座前向住持作揖问安,然後分两列整齐站立。侍者请住持离座,升上法座,拈香遥向皇帝祝寿:然後两足交叉置於左右股上趺坐,启发学众,阐扬禅理。若有客人在座,那就在讲说中一并敍谢。若要讲的事项多,事先要预备一份提要,为的是怕有遗忘,让侍者据提要加以提醒。若有邻近各寺院的住持及有名望的外寺退休住持在场,就在法座右首设置座位,请其入座:如果是现任职官前来听讲,则在法座对面设座。(官客若懂得禅门礼节,尊重佛法,
10、则不应就座。)初一、十五之外,平常逢五逢十的五参日上堂,仪式简单一些,两序执事僧到住持座前见过礼,迳自归班站立:住持登法座後不必拈香。(其余行事依照前式)若是特地为德高望重的名僧来访而上堂,或是为了导引他人升座而上堂说法,以及应施主之请而上堂,都可以随宜行事,不受法定时间的限制。原典住持日用上堂凡旦望,侍者隔宿禀住持云:来晨祝圣,上堂。次早再禀,分付客头行者挂上堂牌报众。粥罢,不鸣下堂钟三下,俟铺法座毕,堂司行者覆首座,鸣众寮前板,大众坐堂。方丈行者覆住持,次覆侍者,鸣鼓。两序领僧行至座前问讯,分班对立。侍者请住持出,登座,拈香祝寿;趺坐,开发学者,激扬此道。若有客,并敍谢。多则具目子,恐有遗
11、忘,侍者提起。或有诸山住持、名德、西堂,座右设位;官客,对座设位。(知礼、尊法则不坐也。)五参上堂,两序至座下,径归班立;住持登座,不拈香。(余如前式)若尊宿相访,特为上堂;或引座(21)举扬(22),施主请升座,不拘时也。注释旦望:农历每月初一日称朔日,又称旦;十五日为望。旦望即农历初一、十五,又称朔望。侍者:佛教僧职。一般指为寺院住持服务的职事僧。根据具体任务之别,又分为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衣鉢侍者、汤药侍者等职。上堂:佛教仪式。有二种,一为上法堂讲演经法,分为旦望上堂、五参上堂、九参上堂、谢秉拂上堂、谢都寺上堂、出队上堂、出产上堂等;一为上僧堂吃粥饭。此处指前一种情况。行者:此
12、指在佛教寺院服杂役而尚未剃发出家者。客头行者是禅寺中属於知客寮受知客领导的行者。下堂:此处专指早晨饭毕下僧堂。法座:禅林寺院演讲经法的座位,又称须弥座。堂司:禅林中维那寮的别号。维那管僧堂事务,故将其居室称为堂司,又因而以堂司代指维那。属於堂司而受维那使令的行者称堂司行者。首座:取居席之首端,处众僧之上之义而名,有三种情况:为僧官,由朝廷封授,如三教首座、讲经讲论首座等;为寺院三纲之一,又称上座;为禅林西序六头首之一,其职责详见後文。此处指第三种情况。大众:梵语Mahasamgha 的意译。在佛经中一般指佛以外的一切贤圣;在禅林中一般指住持、两序以外的一切僧众。坐堂:指坐僧堂。方丈:禅寺中住持
13、的住所。佛经称菩萨维摩诘的卧室一丈见方,而容量无限。怀海制定清规时比附此说,将住持所处之室称为方丈,又称丈室、函丈、正堂、堂头等。转而又以方丈代指住持。问讯:佛教礼节。合掌作揖,口问安否,称为问讯。趺坐:又称跏坐,全称结跏趺坐。佛教坐法,有全跏和半踟两种。前者两足交叉置於左右股上;後者单以右足压在左股上,或单以左足压在右股上。目子:将有关事项分条开列的清单或提要。诸山:此处指各寺院而言。名德:名声大、德行高的比丘。西堂:禅林中称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者为西堂,以西是客位,与本寺前任住持之称为东堂相对而言。官客:有官职的信徒、香客。五参上堂:禅林中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必须参见住持听其
14、开示说法,与旦望之上堂合计,恰是每五日一参,故曰五参。每逢五参日之上堂为五参上堂。尊宿:佛教中对年长德高僧人的尊称。尊指德高,宿指年长。(21)引座:禅林中称导引他人升座说法,并向听条作介绍为引座。(22)举扬:举,提出、提起的意思;扬,闱发佛教教义。合起来指提出公案,加以阐扬。晚参译文凡是聚集僧众演说经法,启发後学,都称为参。古人教育徒众,规定他们早晚都要前来谘询讨论、,无时无刻不钻研和阐扬佛理,所以每晚必参,具体时间定在午後三至五时。发展演变至今天,丛林中的坐参,还是在初一、十五及逢五逢十的五参日举行。之所以叫做坐参,是因为住持升座,大众将听法时, 都坐於僧堂。若因住持有事而免除晚参,则由
15、堂司行者把住持的旨意传达给首座後,敲僧堂钟三下,叫做放参钟。若遇住持入院,或做官的施主入山,或受人特别请求,或为死者开示说法,或逢禅林四大节日,则将晚参时间推迟到黄昏钟鸣之後,叫做小参。其做法比较灵活,可以按世俗礼节行事,即通常所谓家教。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不敲放参钟,因为小参毕竟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晚参。原典晚参凡集众开示,皆谓之参。古人匡徒,使之朝夕咨扣,无时而不激扬此道,故每晚必参,则在晡时。至今,丛林坐参,犹旦望五参。升座将听法时,大众坐堂也。若住持至晚不参,则堂司行者禀命住持,覆首座,鸣僧堂钟三下,谓放参钟也。如住持入院,或官员檀越入山,或受人特请,或为亡者开示,或四节腊,则移于昏钟鸣,而
16、谓之小参。可以叙世礼,曰家教孜者是也。然亦不鸣放参钟,谓犹有参也。注释丛林:僧俗和合聚居一处,犹如树木丛集为林,故名丛林。又特指禅宗寺院,因为禅有功德丛林的含义。檀越:梵文Danapati 的意译,又译作施主,音译为陀那钵底。指向寺院或僧侣施舍财物、饮食的世俗信徒。四节腊:即怀海规定的禅林四大节日,是结夏,为安居开始的农历四月十六日;是解夏,为安居结束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冬至;是大年初一。小参:禅林中不定期听师说法称为小参,因为其规则较定期的大参简单,又称家教。小参译文小参的场所不限,主要视僧众多少而定。有时在寝堂举行,有时则在法堂。具体做法是,等到小参日的午後,侍者禀告住持说:今晚小参。接著
17、令客头行者挂出小参牌通告僧众。当晚不敲放参钟。黄昏钟鸣时,行者回覆住持,擂鼓一通,大众齐集,两序执事僧归位站好,住持登上法座(做法与五参上堂相同),将本次要讲解的佛法大意扼要述说一遍,有关的敍谢事宜也一一如仪,然後举出一则佛家典故作为结束。如逢四大节日,就说:请头首代我为大众说法。及至讲说有关礼仪时,对何者应该讲究,何者可以免除,尽量做到详略得体,以使大众周知为度。住持下座,客头行者高声招呼:方丈和尚请西堂、两班、单寮、耆旧、蒙堂、侍者、禅客,现在就到寝堂献汤。库司预先备好汤水、叶子送上方丈室。原典小参小参初无定所,看众多少。或就寝堂,或就法堂。至日午後,侍者覆住持云:今晚小参。令客头行者报众
18、,挂小参牌。当晚不鸣放参钟。昏钟鸣时,行者覆住持,鸣鼓一通,众集,两序归位,住持登座,(与五参上堂同)提纲叙谢,委曲详尽,然後举古结座。如四节说:请头首秉拂。及讲免礼仪,详略使众通知。下座,客头行者喝请云: 方丈和尚请西堂、两班、单寮、耆旧、蒙堂、侍者、禅客,即今就寝堂献汤。库司预备汤果,送上方丈。注释结座:禅师上堂说法,未了用一则佛家典故,或举一首偈语作为结束,称为结座。秉拂:拂指拂除尘埃的器具。禅师说法时常手执拂尘。禅林中首座、东藏主、书记等头首有资格代住持秉拂子上法座开示大众,故称这些执事僧代住持说法为秉拂,又用秉拂代称这些头首。单寮:单寮是僧舍中的单身房。退职的头首、知事,居於西堂的名
19、德,以及现任的首座都可以居住单身专寮,故用单寮代称这些住在单身房的首座、名德和退职头首、知事。耆旧:指年腊高、资格老的人。蒙堂:禅林把两序退职者的安息处称为蒙堂,因而又称退职执事僧为蒙堂。库司:禅林中到寺的办事处所。到寺又称库头,故将其办事处所称为库司。告香译文每年夏安居前,要举行烧香仪式。新到寺院,不久刚归入僧堂的人,推举一名熟悉礼仪者为参头,与维那商量妥当,率领众人到侍司禀报说:新挂搭的兄弟,想求方丈和尚行告香礼、为大众说法,麻烦侍者代我们禀报一声。侍者答道:且容我找机会报告和尚,一有消息就通知你们。如果住持答应,就通报堂司,排出告香图(图式见後) 。根据人众多少,作几行排列,分为东西两边
20、,面向法座站立。站队的前後顺序依各人戒腊多少而定,大家预先列队演习礼仪。堂司行者向每个人徵收一份钱,作买香大小三片及买纸画图的费用,先交给参头收存。到了告香的那一天,侍者让客头行者先在寝堂或法堂铺设屏风和椅子。要有香几三只、烛台三对,在椅子前互相间隔著排成一排,另外铺设一张小拜席。堂司行者预先一一通知有关僧众,并挂出告香牌。侍者事先写好一张小榜文,贴在法堂柱上,内容为: 奉堂头和尚慈旨,名德、西堂、首座,都不必参加告香仪式。侍司某谨启。到了那一天,吃罢早粥,诸僧寮各鸣板三下。大家到齐了,按图上标明的位置站好, 各自准备好了小香盒和坐具。参头同维那、侍者进内请出住持。参头回归自己位置,与大众一起
21、向住持作揖问安,然後上前一步说:请和尚趺坐。住持就座。副参把大香一片递给参头,再次与大众向住持作揖问安,然後插香,各各展开坐具,伏在坐具上行三拜大礼,礼毕,收好坐具,又一次作揖问安。参头上前走到椅子旁,作揖问安,禀告道:我们为著生死是人世间的大事,而死期转瞬即到,伏望和尚慈悲怜悯我们,开导启发我们认识超脱生死、悟入佛道的因由和条件。住持只提起禅林旧事三则,用以启迪僧众。参头就这三则旧事的寓意谈了自己的看法,随即归位,作揖问安,插香一片,仍旧同众人就位,叉手而立。接著,东西两列各有三人出班。东边第一、第二人,过东边香炉前,第三人过中间香炉前。西边第一、第二人,过西边香炉前,第三人过中间炉前。两两
22、炷香,互相作揖问安, 然後东边三人过东,西边三人过西,按次序相跟著如前而进,慢慢地走到自己队列,接在队尾而立。两边排头的三人,又像刚才第一组的三人一样,三三叉手出班, 合掌归位。等到各各炷香完毕,大家都转回原来的位置,一齐向住持拜三拜,不收坐具。参头进前说:我们承蒙和尚慈悲,悉心开导启发,下情不胜感激之至。说完回到自己位置,与大众一起向住持拜三拜,上前致词说: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共同祝愿堂头和尚生活如意,多福多寿!回到位置上,与大众拜了三拜,收起坐具。行者鸣鼓五下,两班执事僧转身有秩序地立在法座前。参头站在西序执事僧队列下首。各位告香人也都转身,东向的转西,西向的转东,依照自己的位置面对面地站立
23、。勤旧、蒙堂等退职执事僧和已告过香的僧人,站在诸人後面。普说仪式结束,大家仍然齐向法座而立。参头插香,与众人对住持拜三拜。如果住持说免礼,则把坐具往地上碰一碰权当叩头仪式,上前致词道:我们前生有幸,承蒙和尚慈悲启发诱导,下情不胜感激之至。随後大家在互相作揖问安声中退场。事後,参头带领僧众,到法堂西侧感谢维那和侍者,以坐具触地象徵叩头礼拜。接著大众感谢参头,也是象徵性地以坐具触地一拜。请客侍者已经预先根据各人的戒腊高低备好了请帖,铺好了桌子,摆上了笔砚,请大家喝茶、签名,并请首座光临作陪。用完斋,大家退下,鸣鼓,各就各位站好。两侍者行礼(仪式与常特为茶相同)。当晚,方丈请参头、维那、侍者晚餐,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勅修百丈清规 勅修百丈 清规 白话 佛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