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讲义-法相唯识群内部资料(2).docx
《八识规矩颂讲义-法相唯识群内部资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识规矩颂讲义-法相唯识群内部资料(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识规矩颂讲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慈尊南无玄奘菩萨摩诃萨南无圣平实导师诸位菩萨晚上好,我们接着讲解八识规矩颂,诸佛在上,末学若有差池,容末学忏悔。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这里我们再讲讲,这里是说的前面五识的心所有法,好比一个国家,国王是心,心所是臣民,心要是有所作用,既然是王不会亲自去,必定是心所现行,前面五识的心所有法有三十四种心所,就是这里的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比如群里最近吵吵闹闹的,比如有师兄指责末学,末学对于这种违逆的境界意识上就起了嗔心所,因为前面的五识都是和意识俱起的,所以前面的五识就表现出来嗔恨的心理,于是我就骂他,表现出来前面五识的贪嗔痴,就是这样,
2、根据这个例子,大家也就大概知道什么叫心所了。 遍行心所有五个,就是,作意,触,受,想,思,具体什么意思哪?这里的遍行就是说只要是识升起来了,不管是视觉乃至说意识,还是末那识还是第八识,只要升起来了,就有这五个心所有法,所以叫遍行,就是遍于一切识。作意,有点类似所谓的警觉,注意的意思。触是什么意思?凡是识升起,比如我们看到,都是因为根接触到,比如接触电脑,因为我们眼睛的完好,大脑的完好,电脑就属于是尘,眼睛,大脑就属于是根,然后从我们的第八识中中流注出来眼识的种子,就属于识-根,尘,识三法和合,就是所谓的触。 受是什么意思哪?就是说领纳的意思,领受的意思,因为有触所以就有受,比如我这个时候打字,
3、给大家讲八识规矩颂,突然有人跑出来,大骂我,就有受,苦受,要是没有人骂,就属于不苦不乐受,要是我自己讲得高兴,就是乐受.因为有受,所以依这个领受的心所,就产生了想,也就是了知。 有了知,就是所谓的想,有了想就会心的驱动,也就是有心的造作,比如有个人跑起来骂我,根尘识接触了就是触,触了我就有受,因为他骂我嘛,我就苦受,我了知苦受就是想,我了知之后我就大骂他,就是思心所,驱使识以及其他的心识配合的运作。根据末学的说明,大家大概能够了知什么叫五遍行了,再来我们讲讲什么是善十一心所一剑师兄给末学鼓掌,就是顺境,于是根尘识三和合就是触,我了知顺境就是想,了知之后我升起乐受就是受,然后我就决定,驱使其他的
4、心配合,打这么一段话出来,就是思心所 玄奘菩萨这里用了个善十一,就是说前面的五识具备所有的善心所,善心所按照百法明门论,总计是十一个,所以叫善十一,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三惭、四愧,也就是说,如果尊重他人的人格而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当就是惭,什么叫尊重他人的人格哪?比如大家最近也看到了,打断人家说话肯定是无惭的,谩骂人家的导师肯定也是无惭的,什么叫愧哪?就是说尊重社会道德,因为舆论等的压力而羞耻就是愧,显然不排队,加塞就是无愧嘛所以在玄奘大师的另外一部论中-成唯识论,玄奘大师说“依自法尊贵增上,崇重贤善,羞耻过恶,对治无
5、惭,息诸恶行名惭。又说:依世间力,轻拒暴恶,羞耻过罪,对治无愧,息诸恶业名愧。无贪、无瞋、无痴这三个心所有法,无贪就是说能够作布施,现在很多人说人家是假乞丐,不愿意布施,其实假乞丐不假乞丐,和你无贪有什么关系,无贪的情况下,只要人家有求,都可以布施嘛,再说因果不虚,真是假乞丐,且要欠你直到加倍偿还为止了。什么叫无嗔?就是仁慈,仁慈就是无嗔,看到只蚂蚁都要抬一下脚就属于无嗔。什么叫无痴?在这里有特别的意思,就是说能够明智。也就是能够断除无明,不信因果,不信善法,不信三宝就叫痴,反之就叫无痴。精进的意思就是说勤奋,勤奋的修习善法,比如印度禅宗祖师肋尊者,为什么叫肋尊者,是因为他修习佛法,精进得不肯
6、躺下睡觉,所以叫肋尊者,这个就属于精进。 什么叫轻安,其实说起来只要修习善法,大概都是能够轻安的,因为那个贪嗔痴,根本烦恼升起来了都是躁动的,比如有些人听人家的诱骗,说要赚一大笔钱,于是他就躁动起来,看,贪心所出现了,善法都是让心平静的,都是理智的,所以善法学习,大概都是让人轻安的,但是真正的轻安,是在定中,是在初禅以上,所以有讲三禅身心俱乐。不放逸,本身也有精进的意思在里面,但是精进的勇往直前,有时间也会疏忽,比如马虎,长期的做事嘛,有时间难免马虎,比如站流水线工作,有不放逸,那么就能够在精进中,时时警慎小心。舍的意思是说没有得失之心,不会患得患失,干大事的人都不要患得患失,要通盘考虑,有首
7、歌唱得好-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当然舍在修行上更有大作用,对于修证没有一点的所住,不会说我学得多啊,我学的好啊,我是管理啊,等等,正因为舍心所时时现行,所以一天到晚的布施,修禅定,参禅,都觉得没什么。不害,就是说随时都要有一颗悲悯的心,黯然神伤-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一只狗狗在哪里,千万不要一时兴起去踢一脚,一切有情,哪怕贱若蝼蚁,也不要去伤害。 那么什么是善心所第一个信心所哪?就是一切善法所依靠的根本,佛教唯识宗说的信不是说世间讲的信,世间讲的信比如信受一贯道,基督教那个也叫信,但是不包含在善十一心所里面的,为什么不包含?因为这里的信是说的,信实,佛教所言都是可以亲证的,是实在的,是实际
8、的。信德,佛是道德的极致,信能,皈依三宝的确可以使我们远离苦患,所以佛教的信是信实,信德,信能。 所以在八识规矩颂里面讲信心所,完全就是所谓的善法的,请注意,善心所十一,以及遍行心所大概讲完了,以后若有时间接着讲,中烦恼,大随烦恼,根本烦恼 先讲六个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只要没有成圣,人人都有的,用现在的语言叫心理功能,唯识宗叫心所有法,前面的五识只具备三种,第六识意识具备全部,贪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贪着,也就是对于“三界有”的不肯放舍,贪恋。所谓三界有,比如说欲界的财色名食睡,色界天的微妙四大,无色界天的定境都属于。因为爱恋这些,所以执着这些为真实法,为常不破灭法。 嗔,就是对于违逆的境界升
9、起了愤恨的心理,比如有人骂我,被人冤枉,就愤怒了,就属于是嗔。痴是说的对于一般的事理不明白,不懂,不知道,这里主要是说的法界实相的无知,就是无明。慢的意思就是贡高,自认为自己了不起,上次我们群讲到这个卑劣慢,其实卑劣慢形象的比喻是这样的-他好任他好,我不好任我不好,这个就叫做卑劣慢,这个慢要看怎么说,有说七种,有说九种。 疑就说,对于事理没有决断,决定的能力,比如疑因果,到底有没有因果轮回哪?到底我学习萧导师的法能够不能够解脱哪?我学习佛法能不能有作用哪?这些都属于是疑,也是烦恼 恶见,是属于对于一切事理完全是颠倒的认识,比如邪淫,都知道不好的,但是学习藏密外道的那些愚蠢人,反而认为莲花生,宗
10、各巴这些人说的双修是大成就者修的,这个就属于是恶见,是根本烦恼,根源是无明! 这个恶见如果我们把他综合一下大概分为五种,第一就是萨迦耶见,就是说认为有我,有真实的我所有,比如说那些佛门外道,比如达赖喇嘛认为无常的意识却是常的,比如唯物论说人就这么一辈子,死了就没有了,这个就属于计意识为常,或者计身为我的错误见解,就是恶见。 二、边执见,有些外道说我是永恒的,我是断灭的,根本不了解因果轮回非断非常的道理,因为无明的原因他们也不想了解,所以轮回生死。 三、邪见,就是拔无因果,纯粹就是一种虚无的见解,认为没有因果轮回啊,你们佛教是迷信啊,人死如灯灭啊,这个还算是比较容易辨别的,西藏喇嘛教格鲁派应成中
11、观,平常学佛的人难以辨别,实质上他们不立自宗,专破他宗,业灭生自果,唯物论还只是否定前世后世,他们彻底了,连今生都否定,圆圆满满的邪见者!彻头彻尾的断见论!真实的中观不是他们那样的! 四、见取,什么叫见取哪?就是执取一种他们认为的方式为“最胜清净的涅槃,比如佛世的时候有执着初禅的,有执着二禅的,有执着三禅的.认为这些境界就是涅槃,有认为浪生浪死就是涅槃的,现在末法时代进步了,喇嘛教认为男女和合的大四喜状态就是”涅槃“,并且认为淫欲双修就是报身佛境界,这些都属于是恶见中的见取! 五、戒禁取,就是迷信的教条,他们的教条不同佛教的,是他们制定的东西,比如佛世的时候,有些外道也修神通,看到有鱼死了升天
12、了,有狗死掉升天了,制定一些常泡水里戒,常卧不坐戒,喇嘛教制定的,三昧耶戒,二十四个小时之类要和异性双修多少个小时,没有做到就是犯戒-这些统统都属于戒禁取,因为他们的戒律不能使人清净更不能够得涅槃! 贪、瞋、痴、慢、疑加上我上面说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总共是十种烦恼,其中贪、瞋、痴、慢、疑叫五钝使,不容易断除,要断我见之后修习胜生空观才能够断除,所以叫钝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叫五利使,也就是说这五种,如果师兄福德够,智慧够,今生能够得闻正法,那么非常容易断除的,所以叫利,所谓钝利是从佛教修行上来说的,当然我上面说的大家也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看看到底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 下面我们接
13、着讲随烦恼,随烦恼分为中随烦恼,大随烦恼,小随烦恼。随烦恼加在一起是二十种,然后加上根本烦恼六种,总共是二十六种,前天?末学讲了下善心所,总计也就十一种,所以在我们唯识宗看来,说人性本恶可能要好一些,烦恼是善心所的一倍啊,还不恶啊?不过人人都这样,不要伤感。 小随烦恼-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大随烦恼-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举,中随烦恼-无惭、无愧 我们从小随烦恼开始讲,忿,就是因为违逆的境界,比如有人骂我,我就嗔恨,嗔恨之后我就忿,不平。恨,我不平了,也许没有发作,大骂他,打他,但是我把嗔恨埋藏在心里,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就是恨。 覆,就是覆盖隐藏的意思,就是对于自己的错
14、事,我不告诉人家,我把他隐藏起来,或者自己亲眷的错误,我也隐藏起来,不告诉人家,管得人家多大的损失!恼,一般都在嗔心升起之前,他是触发嗔心升起来的一个心所,你骂我,这种违逆的语言,太不顺耳了,我就恼了,紧接着我就嗔了哦。 嫉,就是妒嫉的嫉,也就是说不愿意人家获得名誉光荣,比如说有些人看我见唯识,也不来指正我那些说得不对,就嫉,你不准讲,你就是看了导师的书,然后认为自己也可以讲,你算哪根葱?还有某师姐不管前因后果,直接说,你就是想求别人把你奉为善知识!这些都是他们嫉心所现行了! 悭,就是说吝啬,他是贪的一部分功能,但是贪的意思广泛,还有执着的意思在里面,吝啬,比如有些人看到乞丐,一毛钱也不给,然
15、后说,他是假乞丐啊,骗子啊,其实说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归根结底就是吝啬嘛。 诳,就是欺骗,就是一种外现有德,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德行,比如某大悲寺的某人,真的那么喜欢头陀行,你老人家接受采访干什么哪?你应该视名利为火坑嘛! 这里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烦恼,烦恼的意思就是说烦躁的,扰动的,恼乱我们身心的心理特征。那这里又说随是个什么意思哪?就是说这些烦恼,虽然也是烦恼比如我前面讲的,忿,诳等等,但是这些是随着根本烦恼而有的,根本烦恼六个好比是树干,这些好比是枝叶,是因根本烦恼而有,所以叫随。 小随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这十种最能够造业,业力最强,全部都是属于恶行的,没有一个是属于
16、无记性的,虽然说力量很强大但是意义很狭窄,所以叫小随。 中随烦恼有两个-无惭、无愧,也是一样性质上不是属于无记的,但是无惭、无愧的内涵比小随的内涵要广一些,所以叫中随烦恼。大随烦恼-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他们的属性可能是恶性但是也可能是无记性的,并且与根本烦恼相应的,所以叫大随烦恼。 憍,就是说因为自己的一点能力,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于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的心理。现在小随烦恼讲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了,小随烦恼全是恶性的,他们的定义都比较狭窄。我们接着讲中随烦恼。 无惭,就是说不顾自己的人格,不顾自己的人格比如世间说的无赖。无愧-是说不顾惜人家怎么说,法律怎么规定,不讲
17、规则,对于自己的恶事没有想到要去改正,对于为善也没有兴趣。一个人要是到这个地步,呵呵,无惭无隗的话,不要说学佛,做人都有问题了。 无惭和无愧的意义都比较宽泛,比如无惭,其实不尊重他人的人格也算是无惭,不管任何情况下,不要对人家进行人格攻击,冷嘲热讽,辩证法义就说法义,不要去讲人家身口意的问题!这些烦恼升起来,自己要明锐的观察。制止。 接着我们讲大随烦恼,第一个是掉举,是说的心理对于境界不能够寂静的意思,就是说老是想到这里,哪里的,有点类似心神不宁的。惛沉,就是一种昏沉的状态,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不信,就是不相信实德业,也就是说对于因果轮回,对于三宝,对于第八识等不相信,不相信有功德,不相信烦
18、恼能够断除都是。 懈怠,他和善心所中讲的精进意义是相反的,就是说做什么都懒懒散散的,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的,还有一个意思说的是没有利益的事情,专门去做,拼命的做也是懈怠,比如那个藏密的圣人密勒日巴,造房子,修了造,拆了再造再修-这个有什么利益?这样可以断业障?佛说这样是无益的苦行,表面密勒日巴很精进,但是方向不对,还是懈怠! 放逸,就是一种放纵的生活方式,念佛三天打鱼两天嗮网,读经,读导师的书,哎,今天太晚了,不读了,不念了都属于放逸。 失念,就是说对于学过的法,记不起来了,我也经常这样,比如问到八正道是什么?正见.哦.正见.下面的想不起来就属于是失念,证明当时根本没有用心。 散乱,就是不专心
19、的,就是一般人讲的,三心二意的,心猿意马的,比如说明明在念佛,结果还在想过会吃点夜宵,过会我还要去看看花千骨,听说大结局了。 不正知,就是完全是错误的理解,比如看到经上说轮涅不二,藏密外道就说浪生浪死就是轮涅不二。看到经上说,我无所说,就凭想象认为一切经书都不对了!这些就属于不正见,需知轮涅不二是说的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我无所说,金刚经是开示金刚心,金刚心如来藏这尊真佛,从无言说.你没有亲证如何体会这些话哪?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啊。 大随烦恼这八个,不和小随,中随一样纯粹是恶性的,他们也可能是无记的,但是在一切染心位中都有,比如意识,第七识,前面五识都有,所以叫大随。别境心所有五个-欲、
20、胜解、念、定、慧,之所以这里叫别境,是说他们这五个心理功能是需要特别的,特殊的境界才会升起的,不像遍行心所,也不是烦恼心所。什么欲哪?就是说对于自己认为的可爱的场景,希望长期的保持,自己认为不可爱的场景,希望赶紧的远离。什么叫胜解?就是说自己决定了这个见解了,就这么认为了,所以在玄奘菩萨的成唯识论中说“印持决定”,并不是说一般人的理解,比如说一般人讲,我了解,我知道,不是这样,是说对于事理以及表象背后的实质已经有了透彻的定见,和非常敏锐的观察,得到确定的,坚定的,正确的见解。 什么叫念,就是说对于经历过的事情,经历过的场景,能够回忆起来,能够记得非常清楚,比如我们看过的书籍,听导师讲的法能够清
21、楚明白的记忆,就属于念心所的作用。当然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那么也就无所谓念不念了。 定心所-就是说注意力非常的集中,比如大家看智取威虎山,依放映的电影,形成诸位非常集中的注意力在荧屏上,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被观察的对象出现才能够升起。还有要念心所记忆,回忆一种观察过的场景,由这种注意集中常常的,反复的记念,比如说观经说的观极乐世界,水观,对吧,刚才结善缘师兄说了,大家记得吗?忘了?看嘛。没有升起念心所。 所以诸位想要在这个极乐世界的观法上出现定心所也没有可能,都忘记人家怎么说了。由于注意力的常常的集中,全副精神的专注在一个境界上,比如观呼吸,无相念佛-那么就达到心一境性-就是定心所。 昨天讲到定
22、心所,也就是心一境性,今天从慧心所,也就是五别境心所最后一个开始讲,什么叫慧心所?就是说推导,检查,分别,微细的,细致的判断,最终非常了然的,明白的,清楚的决定 我们接着开始讲不定心所,所谓不定就是说这种心理功能,在三性中,善,恶,无记中也许是善,也许是恶,也许是无记,他是通三性的,所以叫不定。 总共有四个,就是悔、眠、寻、伺,什么叫悔哪?就是说悔不当初嘛,比如说这个东西我当初为什么不贪哪?那个东西我当初为什么不偷哪?这个法这么好当初我为什么不学哪?这个善事我当初为什么不作哪?也就是说这个事情过了,然后追悔,这个心理状态就叫做悔。 眠就是睡眠的意思,意识昏沉,忘失境界,梦境中种种梦颠倒错乱,甚
23、至说深层睡眠,没有梦,意识暂时断除了,这个时候心理是极端的暗昧的,极端的劣暗,种种造作,不论善还是不善都不做了 接着我们讲寻和伺,因为慈尊在瑜伽师地论中有说有寻有伺等,所以这里我们重点讲讲,诸位将来学瑜伽师地论也好做个参考 什么叫寻哪?就是说对于事情,对于这个境界,求他的大概,求他的粗相,大略的了知这个就叫做寻。伺,什么叫伺?就是说对这个境界,对这个事情,微细的考察,细致的分别,找出这个事情的根本,用现在的语言叫透过现象看本质。 寻,就是粗的观察,也就是说粗略的,大概的了知。伺,就是所谓的细,也就是说绵绵密密的,比如净念相续,比如定中,对于某一定境,粗略的就是等引,等持位,那么伺就是绵绵密密的
24、,就是等至位,一般修神通要在等至位,当然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且止! 寻、伺其实是思心所,和慧心所的一部分,思心所末学讲过这个遍行心所有法,大家还记得吗?思心所就是说造作的意思!修定不也是造作吗?寻、伺不也是造作吗?所有是思心所的一分,慧心所我刚才讲了,微细的,细致的,绵绵密密的,所有这个寻、伺他也是慧心所的一分 那么对于当前的境界来说,深深的,比如修定,到达等至位中,就属于是深深的,就属于是思,那么退出这个等至位,浅浅的,对于这个定境的了知,也就是我们说的等引,等持就属于是慧。 如果长期保持在伺这个状态,那么就可以令心长久的安住,所有就能够达到身心都很安泰,所有一般来讲,不管是未到地定,还是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矩 讲义 法相 唯识群 内部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