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3篇(精品).docx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3篇(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3篇(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3篇一一、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经过,并不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而要分清主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应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不断营造企业文化气氛,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市场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走出去。高职院校必须敞开校园文化建设的大门,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和专业老师深化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氛,与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加强“双师素质和教学技能。教育教学部门要深化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在编制
2、教学规划时应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其中。走出去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努力学习企业制度,全程介入企业生产,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岗位适应性,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请进来。高职院校要主动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家到校方举办高水平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企业化培训,传播、实践企业文化,“学生在校园就能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邀请优秀企业员工深化学校实验实训室,提高学生在岗实践操作能力,培育学生劳动观念和纪律观念;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讲法、传经送宝,鼓励学弟学妹确立目的、积极进取,引导学弟学妹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发
3、展,当代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正日益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研究新问题、适应新需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专业素养、心理健康、劳动纪律和法制教育,精心培养出适应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形势下的组织协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二、以企业文化为主导在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前提下,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经过还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以保证对接融合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的主导性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在物质文化上,企业可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一般
4、都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通过设立高职学生专项奖学金、助学金,赞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优良职业素质,将来便是企业的珍贵人才。企业还具有生产设备上的优势,能为高职院校提供仿真环境下的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及时提供人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信息,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职业性、区域性、服务性特色。其二,在精神文化上,企业可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家、优秀企业员工应邀或主动到高职院校通过介入管理、担任兼职老师、创办各类讲座等形式,为高职院校带来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丰富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使
5、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与“职的双重属性中获得平衡发展。其三,在制度文化上,企业可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根据。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称。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在将来就业中绝大多数要步入企业,必须严格遵照企业的组织、运营、管理规定。因而,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要适当浸透企业制度文化的内涵,以缩短高职毕业生的企业适应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三、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体现“高的特点,更应体现“职的特色、彰显企业文化色彩。校园环
6、境布置注重营造企业文化气氛。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要主动融入行业因素、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尽量给学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氛。学校可在适当位置张贴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画像,在宣传栏展示成功校友的创业事迹,在教室悬挂企业家经典言论的条幅,在图书馆、实验实训室布置业内优秀人物图片;挑选不同场所精心设计板块新颖、内涵丰富、别具风格、适时更新的文化长廊,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名人名言,及时市场信息、就业动态,弘扬校企文化精神,让学生耳濡目染、深受鼓舞;能够合作企业、行业或业内知名人士、出色企业家、成名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教室、实验实训室、广场、绿化带、教学设备、楼、路、桥、牌等;学生的校服、学校的学报、
7、校报、教材、校园网、宣传片、稿纸、信封、校车等都应充分吸收校企文化元素;校内花草树木可种成校训、校徽、企业标识等文字或图案,还可在校园景点中雕刻象征学校精神、企业精神的图腾。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合作企业联手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遵循“仿真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和通用性原则,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平台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场所,融教室、实验、实习、考工、生产、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最大限度知足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和需求的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共建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仿真职业环境,而且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资源分享、合作双赢。四、以精神文化为重点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