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新).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新).ppt(1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语文”学科的形成学科的形成 一、一、“语文语文”学科的开端学科的开端 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语文”一科。文学教育是处于经、史、子、一科。文学教育是处于经、史、子、集杂陈,文史哲不分的混沌状态集杂陈,文史哲不分的混沌状态。 因此,“语文语文”学科的方法规范、概念语言等全部都学科的方法规范、概念语言等全部都借鉴于西方,它的设立,是随着近代学制的确借鉴于西方,它的设立,是随着近代学制的确立而来的。立而来的。 1896年孙家鼐受命筹办京师大学堂之时,年孙家鼐受命筹办京师大学堂之时,他就认同了他就认同了“学问宜分科也学问宜分科也”,在他所
2、拟的,在他所拟的十科中,十科中,“文学科文学科”居于第五位。居于第五位。 但在但在1898年的年的奏复筹办大学堂情形折奏复筹办大学堂情形折中,他又提议中,他又提议“至理学,可并入经学为一门。至理学,可并入经学为一门。诸子、文学皆不必专立一门。诸子、文学皆不必专立一门。” 二、学制的制定二、学制的制定 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学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学制制“壬寅学制壬寅学制”,即,即钦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它是我国的近代学制的肇始,但并未施行它是我国的近代学制的肇始,但并未施行 。 1904年,张之洞等对学制重新厘定,奏准年,张之洞等对学制重新厘定,奏准颁布颁布奏定学堂章
3、程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称为“癸卯学制癸卯学制”,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施的较为完整的近代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施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学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统学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学制。一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基本结构癸卯学制基本结构 癸卯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癸卯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段,三段又共分为七级:三段,三段又共分为七级: 初等教育:蒙养院(初等教育:蒙养院(4年)年) 初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5年)年) 高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4年)年) 中等教育:中学堂(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年) 高等教育:高等学堂(高等教育:高等学堂
4、(3年)年) 分科大学堂(分科大学堂(34年)年) 通儒院(通儒院(5年)年) 共共26年(年(6岁岁32岁)岁) (二)内容(二)内容 初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 读经讲经、中国文字读经讲经、中国文字 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 读经讲经、中国文学读经讲经、中国文学 当时字的认、写、讲、用教学是当时字的认、写、讲、用教学是分步实施分步实施的:的: 1.字的认和讲基本是由读经讲经课承担字的认和讲基本是由读经讲经课承担 2.字的写和用或由字课、习字课、作文字的写和用或由字课、习字课、作文课,或由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承担。课,或由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承担。 3.“中国文字中国文字”,要
5、求讲积字成句、积句,要求讲积字成句、积句成章之法,并练习以俗话作日用书信。成章之法,并练习以俗话作日用书信。 应该说,这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识字应该说,这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4.中国文学承担四项任务:中国文学承担四项任务: (1)阅读)阅读 全部读古文,但是对阅读的内容和篇数没有全部读古文,但是对阅读的内容和篇数没有明确的规定。明确的规定。 (2)作文)作文 先要求在阅读的同时,教学立意遣词的方法,先要求在阅读的同时,教学立意遣词的方法,并用俗话翻译文言,后学作记事文和说理文。并用俗话翻译文言,后学作记事文和说理文。 (3)习字)习字 前习楷书,后习行书。前习楷书,后
6、习行书。 (4)练习官话)练习官话 每周一次,以每周一次,以圣谕广训圣谕广训直解为标准。直解为标准。 (三)影响(三)影响 在学科设置上在学科设置上,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独立出现,独立出现,第一次作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体制,它开第一次作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体制,它开启了历年的国文课、国语课和今天的语文启了历年的国文课、国语课和今天的语文课的先声课的先声 ,为,为“语文语文”学科的真正建立打学科的真正建立打下了基础。下了基础。 (四)(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1.培养忠君、明礼、尊儒思想培养忠君、明礼、尊儒思想 表现为重视读经,经学的学时也最多表现为重视读经,经学的学时也最多(12/30、12/
7、36、9/36)。说明未能从传统)。说明未能从传统教育中完全脱离出来。教育中完全脱离出来。 2.通文理、解词句、习文法、备应用通文理、解词句、习文法、备应用 强调语文教育的强调语文教育的“应用应用”功能,是走向语功能,是走向语文本体的重要一步。文本体的重要一步。 说明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与读书仅仅为考说明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与读书仅仅为考试做官的封建教育已有所不同。这也是传统试做官的封建教育已有所不同。这也是传统的文史哲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育走向分化的文史哲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育走向分化的重要表现。的重要表现。 3.统一全国语言,团结民众统一全国语言,团结民众 此时的文学教育在救亡图存的语境中,偏
8、此时的文学教育在救亡图存的语境中,偏重于道德教化、开启民智、民族认同的宏大重于道德教化、开启民智、民族认同的宏大叙事,偏重于工具性、应用性。它开启了后叙事,偏重于工具性、应用性。它开启了后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学教育中强烈的政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学教育中强烈的政治、道德思想指向和工具价值观。治、道德思想指向和工具价值观。 在大学堂阶段,在大学堂阶段,钦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中的大中的大学分科有七,是学分科有七,是“略仿日本例略仿日本例”在京师大学在京师大学堂设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堂设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和医术七科。和医术七科。 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把文学科中的
9、经学、理把文学科中的经学、理学独立出来另立了经学一科,大学堂就改分学独立出来另立了经学一科,大学堂就改分为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医科、格致科、为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等八科。农科、工科、商科等八科。 文学科(共九门)文学科(共九门)-中国文学门(七门课程)中国文学门(七门课程) : 文学研究法文学研究法:已含有后来所说的:已含有后来所说的文学概论文学概论的因素,的因素,即提供文学的基本知识,并提示文学研究的方法原即提供文学的基本知识,并提示文学研究的方法原则。则。 说文学、音韵学说文学、音韵学:则类似于今天包括文字、声韵、:则类似于今天包括文字、声韵、训诂在内
10、的训诂在内的语言学课程语言学课程。 历代文章流别历代文章流别:已类似于西式的:已类似于西式的“文学史文学史”。 古人论文要言古人论文要言:这就类似于今天的:这就类似于今天的文学批评或文文学批评或文学批评史。学批评史。 周秦至今文章名家周秦至今文章名家(周秦传记杂史周秦诸子):(周秦传记杂史周秦诸子):已类似与文学史配套的已类似与文学史配套的中国文学作品选课中国文学作品选课。 至此,现代至此,现代“文学文学”学科学科“文学、语文学、语言言”二元互分格局在二元互分格局在“中国文学门中国文学门”中已中已初见端倪,初见端倪,“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评和文学作品”所
11、构筑的文学学科的结构所构筑的文学学科的结构框架也已初具规模。框架也已初具规模。 从课程标准看:从课程标准看:“文学文学”脱离脱离“经学经学”单独设科,虽然单独设科,虽然 “文学文学”外延宽泛,但为中外延宽泛,但为中国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揭开了近代教育国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揭开了近代教育史上的序幕。史上的序幕。 三、三、“语文语文”单独设科的重要意义单独设科的重要意义 (一)改变了传统语文教育文、史、哲混合的状(一)改变了传统语文教育文、史、哲混合的状况,语文教育由混合走向独立,向学科化方向发况,语文教育由混合走向独立,向学科化方向发展。展。 (二)促进了语文教育思想的更新。开始注重(二)促
12、进了语文教育思想的更新。开始注重“应用应用”,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已经受到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已经受到重视。 (三)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新型教科书的编写。(三)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新型教科书的编写。 (四)促进了语文教学方法的进步。(四)促进了语文教学方法的进步。 “语文语文”学科的发展学科的发展 一、一、“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的颁布 (一)内容(一)内容 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通过了一个完整的新的年的辛亥革命后,通过了一个完整的新的学校系统,称为学校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又称。又称19121913年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年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3、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是民国初期的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心学制。 在在普通教学暂行课程之标准普通教学暂行课程之标准,教育部将,教育部将“学堂学堂”改为改为“学校学校”, 取消取消“读经讲经读经讲经”一科,一科,将将“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科改成科改成“国文国文”科。科。 1.阶段阶段 壬子癸丑学制基本上仍袭用日本式学制,主系列壬子癸丑学制基本上仍袭用日本式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四级。分为三段四级。 初等教育段:国民小学(初等教育段:国民小学(4年)年) 高等小学(高等小学(3年)年) 中等教育段:中等教育段: 中学校(中学校(4年,不分级)年,
14、不分级) 高等教育段:高等教育段: 大学预科(大学预科(3年)年) 本科(本科(3-4年)年) 2.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小学国文科的教学目的(小学国文科的教学目的(“要旨要旨”):): 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力,兼以启发其智德。 中学国文科的教学目的:中学国文科的教学目的: 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初等小学,从端正发音开始,教授学生简初等小学,从端正发音开始
15、,教授学生简单文字和日用文章的读法、书法、作法、语单文字和日用文章的读法、书法、作法、语法。(法。(1/2) 高等小学:教学日用文字及普通文的读法、高等小学:教学日用文字及普通文的读法、书法、作法。(书法、作法。(1/3) 中学:先是近世文,中学:先是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但以古代文言作品为主要构成。但以古代文言作品为主要构成。 4. .特点:特点: (1 1)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 尽力使语文课的内容和日常生活、学生已有的尽力使语文课的内容和日常生活、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结合起来。感知经
16、验结合起来。 (2 2)注重趣味性)注重趣味性 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要求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要求“择其富有趣味者用择其富有趣味者用之。之。” (3 3)注重口语的训练)注重口语的训练 无论初小,还是高小,都要求加强口语的训练。无论初小,还是高小,都要求加强口语的训练。 (二)(二) 壬子壬子癸丑学制癸丑学制意义:意义: 1.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的明确 壬子壬子癸丑学制癸丑学制中,语文教育开始有中,语文教育开始有了自己较为明确的任务,语文教学开始转向了自己较为明确的任务,语文教学开始转向语文本身,即:语文本身,即: “通解普通语言文字,略解高深文字通解普通语言文字,略解高深文字”, “作简易实用之文作
17、简易实用之文”,“能自由发表思能自由发表思想想”。 2.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完善 (1)从重读写训练转变为听说读写训练并重)从重读写训练转变为听说读写训练并重 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要求要求“初初等小学校首宜正其发音。等小学校首宜正其发音。”在初等小学一年级,在初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首先是发音的训练。在国文教授要旨里语文教学首先是发音的训练。在国文教授要旨里要求,初等和高等小学都要注重练习语言,并且要求,初等和高等小学都要注重练习语言,并且要求创造良好的大环境随时、随地练习,要求创造良好的大环境随时、随地练习,“凡语凡语言文字,在教授他科目时亦宜注意练习。言
18、文字,在教授他科目时亦宜注意练习。” (2 2)从重视文言文教学转变为重视白话文教学)从重视文言文教学转变为重视白话文教学 小学教育以向学生小学教育以向学生“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能为宗旨”之一,所以,无论初小还是高小,国之一,所以,无论初小还是高小,国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日用文章和普通文章的读法和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日用文章和普通文章的读法和写法,那么读写的内容必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写法,那么读写的内容必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实际、身心发展结合起来。教学实际、身心发展结合起来。 (3)从字的认、写、讲、用分离到)从字的认、写、讲、用分离到齐头并进齐头并进 1912年的
19、新学制取消读经课之后,识字教学的年的新学制取消读经课之后,识字教学的认、写、讲、用就完全是齐头并进了。认、写、讲、用就完全是齐头并进了。 例如,初等小学的各年级的语文课程要求是例如,初等小学的各年级的语文课程要求是“简单文字及日用文章之读法、书法、作法、语简单文字及日用文章之读法、书法、作法、语法法”。高等小学的要求也基本如此。这样的要求。高等小学的要求也基本如此。这样的要求必然使识字教学的四项内容一起进行,步调一致。必然使识字教学的四项内容一起进行,步调一致。 二、二、“壬戌学制壬戌学制”的颁布的颁布 (一)背景(一)背景 1920年年1月,教育部通令月,教育部通令:“定本年秋季起,定本年秋
20、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言文一致之效。期言文一致之效。”后又修正了细则,将有后又修正了细则,将有关条文中的关条文中的“国文国文”改为改为“国语国语”。 诞生了言文一致的诞生了言文一致的“国语国语”科科,这是中,这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继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继“国文国文”单独设科以单独设科以来的又一件具重大意义的事。来的又一件具重大意义的事。 1915年,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一届大会第一届大会在天津召开,开始了改革在天津召开,开始了改革“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先声。经过第七、八届大会的讨论,于的先声。经过第七、八届
21、大会的讨论,于1922年议决年议决学校系统改革案学校系统改革案,形成了,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即一个新的学制,即“壬戌学制壬戌学制”。 以杜威、孟禄为代表的美国教育思想对以杜威、孟禄为代表的美国教育思想对“壬戌学制壬戌学制”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平民平民教育教育”、“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都都直接写进了学制的七项标准中,体现了欧直接写进了学制的七项标准中,体现了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的色彩。美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的色彩。 (二)(二) “壬戌学制壬戌学制”的特点:的特点: (1)缩短了小学年限,加长了中学年限,将)缩短了小学年限,加长了中学年限,将“七四七四”改为改为
22、“六六六六”(美式),有利于普(美式),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和提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小学教育和提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 (2)中等学校和大学均采用选科制,这就体)中等学校和大学均采用选科制,这就体现了欧美自由主义教育和儿童中心主义的原现了欧美自由主义教育和儿童中心主义的原则。则。 (3)“发挥平民教育精神发挥平民教育精神”和和“注重生活教注重生活教育育”等标准是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等标准是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 (三)意义(三)意义 “壬戌学制壬戌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
23、的基本完成。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三、三、1923年国语课程纲要的制定年国语课程纲要的制定 (一)内容:(一)内容: 1.新学制小学国语科课程纲要新学制小学国语科课程纲要(吴研因拟)(吴研因拟) 主旨: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并涵养感情、主旨: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并涵养感情、德性;启发想像、思想;引起读书的趣味;建立进德性;启发想像、思想;引起读书的趣味;建立进修高深文字的良好基础;养成能达己意的发表能力。修高深文字的良好基础;养成能达己意的发表能力。 限度:按初级、高级两个阶段,分别提出有关语限度:按初级、高级两个阶段,分别提出有关语言、文字训练的不同要求。言、文字训练的不
24、同要求。 特点:从国语素养、情意要素两个层面标示了课特点:从国语素养、情意要素两个层面标示了课程的基本目标;在内容上比较突出口语、语体文的程的基本目标;在内容上比较突出口语、语体文的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 2.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叶绍钧拟)(叶绍钧拟) 目的:目的: 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 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 使学生能作文法通顺的文字;使学生能作文法通顺的文字; 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 内容:内容: 要旨在与小学国语课程衔接,由语体文渐进于要旨在与小学国语课程衔
25、接,由语体文渐进于 文体文,并为学习高级中学的国语课程打下基础。文体文,并为学习高级中学的国语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安排(学分制):教学内容安排(学分制): 读书:精读,占读书:精读,占14学分;略读,占学分;略读,占6学分。学分。(20) 作文:作文和笔记,占作文:作文和笔记,占4学分;文法讨论,占学分;文法讨论,占3 学分;说辩论,占学分;说辩论,占3学分。(学分。(10) 写字:占写字:占2学分。(学分。(2) 特点:特点: 从国语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心灵,强调能力培养,从国语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心灵,强调能力培养,注重阅读和写作。注重阅读和写作。 3.新学制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 语文 教育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