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详细规定传授基础学问、培育基本技能、进展力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同时留意培育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同学都得到进展。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班级语文园地三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四班级语文园地三教案1 海上日出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体会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
2、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结合图片让同学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同学学习方法:组织同学自主学习,老师指导。 五、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连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动身,去观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情愿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
3、了看日出,我经常早起,说明常常看日出) 讲读其次、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观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是按什么挨次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其次、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协作同学回答,引导同学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由于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要目不转睛的看呢?由于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丽哪?想不想去
4、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渐渐儿,一纵一纵地用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觉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观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丽,那有云的状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
5、仿佛身临其境似的,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爱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线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渐渐透出)重围,消失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用词精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最终感叹道:这不是宏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宏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宏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美的景象。) 3、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班级语文园地三教案2 天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
6、同学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 【教学重点】依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同学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漂亮的原野,漂亮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沟通: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动听的流淌声和清亮的身影已经给
7、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专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同学沟通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竞赛。 4、老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悦耳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同学沟通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
8、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同学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四班级语文园地三教案3 风筝 【学情分析】四班级同学已经局别肯定的阅读方法与阅历,思维方式处在详细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肯定的难度。针对同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同学能
9、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细心、盼望、依旧”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预备】 1.课件 2.同学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 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
10、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板书:风筝) 2.沟通风筝的资料。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 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妙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的欢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共享他们的欢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留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 细心盼望向往依旧舍命奔跑村里抖动踪影查
11、找磨坊 连续田埂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 翩翩飘舞歇不下来 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同学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同学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特殊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沟通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飘舞着,我们愉快地喊叫着,在田野里舍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观察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
12、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状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特别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仔细,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终又写了什么?) 5.指名说。(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终写了找风筝) 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仔细,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挨次来写的。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
13、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同学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示大家留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现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伴侣,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挨次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向往、依旧、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
14、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详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伴侣。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说得特别清晰,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挨次来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园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