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docx
《202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1、教材分析: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2、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对阅读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对阅读内容也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经历非常贴近,少数孩子有时不自觉地捉一些虫鸟戏玩,但多数孩子具有一定
2、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危害有益的虫鸟。3、教法设想:(1)读书法。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字词、字句、朗读、背诵训练是重点,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可以做到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2)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置身当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4、学法指导:采用合作法和体验法。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听、想、读、说、合作交流,结合生活、情感和课件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5、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
3、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6、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2)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7、教学过程:导读悟拓画7.1导: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7.2读:初读课文,教学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作个记号。(2)同桌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
4、是怎样记住的。(4)师生互动,玩摘苹果的游戏。(出示满苹果的苹果树,苹果上写上不带拼音的生字。)(5)师:刚才大家顺利的从苹果树上摘下自己喜欢的苹果,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再注意一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我们喜欢的词语,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6)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再次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7.3 悟:学习课文,感悟内容(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多媒体)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3、四人小组自学。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5、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借助多媒体朗读,读出自己对翠
5、鸟的喜爱。(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一句动作敏捷。(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2、学习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3、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1)
6、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住苇秆的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不易被发现)4、训练朗读,读出翠鸟的动作轻快、迅速敏捷。(三)学习第四、五段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1、引入学习第一句。真想捉一只翠鸟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理解陡峭。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7、中感受从远远地看着对翠鸟的喜爱。7.4 拓:拓展延伸,激发情感1、我们为什么么要捉鸟?为什么又打消了捉鸟的念头?2、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3、讨论:假如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7.5画:观画结合,陶冶情操学生作画。伴随着美好音乐的课件,让孩子们用绚丽的色彩画出美丽的翠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欢快愉悦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8、教学反思: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识字规律,先初读,再理解,后记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通过展开想象激发情感,
8、学生在心里荡漾着热爱小鸟,保护环境的情愫,因此,也做到了学在课内,做在课外,拓展时空,内外结合,真正把语文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课时:两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来对待社会。二、教学重点:正视师生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应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
9、法,合作探究法,反馈教学法五、教学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欣赏蜡烛的图片并联系蜡烛的精神。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二)、对比引入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同学解读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欣赏歌曲谢谢老师来说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引入师生之间也有矛盾。(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入一个学生被老师误解的材料,提出问题。(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导致刘浩气冲冲的原因有哪些?(同学思考再回答)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代表刘浩,另一个大组代表老师,来出谋划策。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讨论积极,回答得好。2、假
10、如你是刘浩,你应该怎么办?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五)、问题延伸,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调查一下学生中有多少人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批评的,然后请这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内容包括:1、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2、你当时有没有去解除这个误解?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六)、学有所思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刘浩的这个材料并思考: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先请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做总结。(七)、活动设计辩一辩:老师的表扬对我的作用很大,所以学生只需要表扬,不需要批评。一二大组为正方,三四大组为反方,进行辩论,时间在十分钟之内。(八)、课后调查:请大家去调查你的老师,调查的项目包括调查表里的几项
11、内容(调查表见后面的附表)(九)、老师总结七、板书设计师生之间一、师生间也会有矛盾(一)、正视师生间的矛盾(二)、产生的原因附调查表:调查的老师所教科目:_每天工作时间:_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 _她(他)对本班级的期望:_我们的表现令她(他)高兴的事:_我们的表现令她(他)烦恼的事:_她(他)承担了:_她(他)得到了:_通过调查,我们的感受:_教学设计方案 篇3、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追求和平的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透过行为体悟人性的本质。、领会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一、导入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对德国兵到一户被占领的农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个地下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呈现
12、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同学能向我们概述一下这段故事?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一年,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兵败如山倒之际,但是有战斗就有牺牲,我们一起看看这里的蜡烛发挥什么作用。二、整体感知、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翻译者:茅盾,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阅读课文,找出并朗读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结合这些片段,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再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所体现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在假设,比较中品味。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多次提到老妇人的围巾,这条黑色的围巾有什么特殊意味?“
13、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品位原句好在那里?、品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和场景的意蕴:如果你是寻找契柯拉耶夫尸身的士兵之一,看到老妇人在战友坟前续上新蜡烛,你会有哪些心理活动?“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象一个母亲的眼泪,正象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远不朽。”这两句话意味深长,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它们的含义。文章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两百字写下来。、课时小结。、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学习这种极力渲染的描写方法,探讨蜡烛在文中的作用
14、和象征意义。教学设计方案 篇4在情境中领悟、体会、明白给予是快乐的真正含义,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一、情境导入1、(教师微笑着)同学们,圣诞节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要?(想)老师知道大家特别爱看书,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书签,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请小组长帮忙发一下,每人都有(学生报告一人没有)不好,怎么办?谁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一学生让书签。)你把你的书签给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非常感谢你,感谢你。帮助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对大家)收到了圣诞节的礼物,你们快乐吗?(齐:快乐),某某帮助了别人,他也感到很快乐,因为,(齐读:给予是快乐的)
1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给,付出。)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13页,轻声快速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出示大屏幕)看谁找到的答案多。二、感悟课文,升华情感这么多份给予,你觉得哪一份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汇报:谁来说说,你能想象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来当当这个小男孩。(充满自信、自强读。)我们在读这部
16、分的时候,我们要读出羡慕的语气,小男孩真羡慕保罗的哥哥,能够给予弟弟一些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将自己对小男孩的敬佩和自己的感动读出来。当你听到这个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保罗跟大家一样,也很吃惊,你能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说保罗的想法吗?出示:保罗原以为 ,没想到 。小结: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来当这样的哥哥。这么小的孩子,心中想到的不是从别人那儿获取什么,而是时时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多么令人敬佩的小男孩啊!面对这一切,保罗不由自主地请小男孩坐上了他的新车,去兜了一圈。可是在兜风的路上,保罗又一次错了,那这一次,他又错在什么地方呢?(保罗以
17、为小男孩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想告诉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你一辆新车)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小男孩说的话。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想想,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要把快乐给弟弟)小男孩虽然小,但是他从小立下了在圣诞节时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的愿望,多么了不起啊!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大家感受到了?指名读句子(读出对弟弟的关爱),评读。能说说原因吗?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深感意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
18、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齐读12自然段)。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出示题目: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你可以选择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小结:小男孩非常爱自己的弟弟,他希望送给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辆新车,带弟弟到外面去看好看的圣诞礼物。现在保罗帮助这兄弟俩实现了愿望,他还从小男孩身上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三、课堂总结,延伸情感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有很多。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让自己获取一份真正的快
19、乐。(对出让书签的同学)刚才你把你的书签送给了别人,你觉得这是快乐的,你比大家都先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助人为乐的精神,我送给你一张我最喜欢的书签。 送学生书签,将上面的话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师:(放音乐爱的奉献)同学们,人的一生就应该光彩的活着,就应该时时想着为别人做些什么?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保罗哥哥因为 ,小男孩是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 而感到快乐。大家说得真好,此时此刻,老师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会很深,请大家把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认认真真地写在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书签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把你写的大声读出来。全班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句话:尽可能地去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精选 教学 设计方案 模板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