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备考----语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备考----语文.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复习备考-语文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廖干英 学习一篇关于语文学科高考发展趋势的报道 温儒敏:新高考语文试题或将有六大变化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儒敏分析了未来语文高考命题可能发生的六大变化。 变化一 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察能力 以前的语文考察更注重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今后的高考仍然会考察知识方面的内容,但比重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从考察记忆转化到考察运用。 变化二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
2、时政等。 变化三 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去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 变化四 阅读材料量会增加,有意识地考查阅读情况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都是精读课,一定要有略读课,让学生学会自读,再加上广泛的课外阅读。既要有阅读量,又要有阅读面。否则,阅读量上不去,高考可能来不及做题;阅读面上不去,来得及做也考不好。 语文基础题除了历来常见的字、词、音、病句挑错等考题之外,有可能增加对语感或者语用是否“得体”的考查。文学作品的赏析题将更加注重考察感悟力,而不只是辨识“情景交融”“
3、对比手法”之类。 现在的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只注重考阅读理解,题目往往切割得很琐碎,反而忽视了整体把握能力,还有,就是很少关注阅读速度,并不利于考出真正的阅读水平来。 变化五 高考作文会维持在6070分 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题有的过于“文艺范”,过于“小清新”,他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应当向理性靠拢。 “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要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变化六 文言文考试,不只是让学生“读通”,更要让他有文化思考 对于文言文考试的内容,认为断
4、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论述文阅读:注重考察文本阅读能力多练主观题 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 命题方式上连续三年设置了三道“四选一”的客观题。考点设置上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关注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07年关于“伟大的时代为什么出不来伟大的作家”内容 08年“关于明清启蒙美学的特征” 内容 09年关于唐诗与现代歌词的文化身份的内容 10年关于书法的内容 11年关于诗经内容(考纲题型示例) 12年关于科技黑箱内容 13年关于凤的内容 14年关于食品安全内容 文
5、言文阅读:掌握两种形式的断句,重视“内容解说”题型 2015年,在文言文阅读备考中,考生需注意两个地方,第一,2015年应该延续去年继续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形式上分两种,一是对原语段中的句子进行断句;二是另选一个语段进行断句。后者在一些省市的模拟题中已出现过。第二,2015年新增了“内容解说”的题型,从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来看,本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相关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以前考试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不尽相同。 例如:内容解说(新增)【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B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
6、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出题可能性高 三年来,高考的古诗词鉴赏均考查古典诗歌,选材名家和非名家并重。单篇阅读、比较阅读均有,灵活多样。考点基本上围绕“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手法)两个方面展开。 2015年,古诗词鉴赏估计会继续考查比较阅读。在考点上应该是以比较典型的手法运用为主。注重探究诗歌作品蕴含的情感态度。 分析“怎样写”(手法)是难点。 手法: A修辞手法:
7、B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C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比兴、托物言志、赋比兴、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D结构分析: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名篇名
8、句默写或根据语境内容补写 考查的范围稳定,共64篇段。2014年的默写与往年略有不同,题目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改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要求补写。2015年应该延续这一命题方式。 从“文诵”到“意诵”的转变 。 选考题不能两题都看,确定了哪一题就做哪一题,否则时间不够。 文学类作品阅读:主要特点、一般特点均应重视。 近几年高考的文学作品阅读考查都是小说阅读。考点设置上既注意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又注意到文学作品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因此,对文本本身的阅理解显得至关重要。 实用类文本阅读:增新闻类文章取消五选二题型。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
9、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近几年,高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考查人物传记阅读。从2013年开始,本题型有了两方面变化,一是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二是适当增加了题目本身的难度系数。2015年应该继续沿用这一命题思路。 从三次阅卷的调查来看,90%的学生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得分的平均分与文学类相比,高出45分。 今年的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部分新增的新闻类文章,需要引起注意,取消了五选二的题型,代以主观题的形式也是一处变化,在复习中也需要注意。 实用类
10、文本阅读 例如:新闻阅读 (2012年广东卷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做“冷板凳”的治学精神。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
11、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做“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秦
12、:这个疑问肯呢过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精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
13、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作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
14、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秦:应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坏学者。记者:有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
15、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事实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原载解放 第17、18版,有删改)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5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分) 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
16、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 考点透析: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访谈、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广义的新闻,重点关注其中的通讯、特写、访谈三种体裁。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
17、。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待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二)时效性 新闻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三)语言简明 客观、简练、准确、通俗,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三、解题指津 (一)整体阅读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具有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是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全套照搬。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下面
18、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达到全面把握一片新闻的目的。 第一步: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第二步: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第三步: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辨析叙述方式”,即是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 “辨析叙述方式”,即是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 “布局特点”,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其特点是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把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列)。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可能还会有插叙、补叙等,这要求在阅读时特别关注其叙述的方式。 第五步:发掘中心
19、主旨、理解本文意义。 第六步:分析表现手法,供鉴赏探究。 二、题型分类指导 (一)分析综合性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主要是考查三种方面:一是将隐含信息明示出来加以概括的能力;二是将初始信息加以转化的能力;三是重组初始信息并推断新结论的能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以按一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提取各方观点并加以整合,基本了解作者的倾向性。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第三步:组织答案。一种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信息语句;另一种则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删去细节,或将分散、重复表述
20、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为简洁的语句,信息内容较多时要注意分层作答。整合的具体方法:可以从材料是否相同的角度思考;可以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可以从是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语言特色,抓住客观、准确、简练、通俗四点,从表达方式、语气、词语和说明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加以辨析。 把握文章结构,注意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略、功能和行文要求等,例如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导语的概述作用,主体的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组织结构等,要求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 依据新闻文体特点,概括中心思想,如标题(特别是正题)、导语
21、、结语是主要的快速把握文章中心的依据。3.分析文本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分析表现手法包括: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对吸引读者的作用;对表达作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分析新闻标题对大众获取信息所起的作用。解答这类题时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法,锤词炼句及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去考虑。这与其它文体一致的。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应结合新闻对象,抓住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内容来
22、分析。具体包括: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从再现现场的情形的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二)评价类评价类考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二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新闻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被访问对象的选定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因此,新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的观点及好恶等,也包括文中人物的观点和感
23、情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实用类文体产生的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对于新闻类作品来说,要能够理解新闻内容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意义及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文体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阅读新闻,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关材料,然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观点评价要力求公允,还要参照文中已有的观点,吸取各方意见,形成一个比较妥当的看法,表述上要讲求条理,分层叙述。评价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就是看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被读者接受的有效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读者的观念,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应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
24、创作意图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在表述上英做到有理有节。 (三)探究类 探究类题目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是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三是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答探究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认真审题,把握角度。新闻报道的人物、事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和反面的;对报道对象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因此。答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探究的范围与角度。2.紧扣原文,寻找答案。探究类题目虽然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我们应该谨记:问题是出自文章
25、,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掘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3.概述事实,分析阐发。人物精神包括品质和素质,所受启发可以与文章相同或相反。新闻的好恶褒贬一般比较显豁,从文章的报道对象和作者的措词、行文方式等就可以推测出来。因此,我们发掘探究的落脚点也应从这出发,合理联系社会现象、学科知识,对新闻报道的对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对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独到成理的看法。分析新闻写作背景,一定要和分析该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对当下的社会热点予以关注,可以结合社会通常的褒贬爱憎、普遍性的道德行为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
26、值观做出判断,不要进行夸大的分析和评价。 以上所说应该也适用于其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与解答。 新闻阅读需要注重有关人物事迹的新闻。 语言知识运用:注意开场白写作、图文转换等 这一板块有三点需注意,一是注意2014年开始的成语题考查的变化,更注重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辨析和运用;二是注意近几年没有考过的“旧题型”,特别是字音字形等知识点;三是不断有创新题型出现。 从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来看,本板块的考查比以往更侧重贴近实际生活,强调知识的运用,因此,简短的开场白写作,通知、邀请函等应用文中的语言改错,图文转换等题型将会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作文:注意寓言、时事评论材料 0709年:单则材料作文(发明防
27、碎玻璃、放生小鸟的故事、然后对待要钱的故事) 10年:话题与新材料的嫁接作文(热带鱼、狼、心理学家实验。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11年: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评,疑似话题) 12年:关于修船工的故事(材料) 13年:关于同学关系的作文(时评) 14年: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做法的作文和“山羊过独木桥”故事(材料) 15年: 近几年,作文更加注重让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在立意上达成重要角度乃至核心角度,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到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因此,作文训练要重视审题和文体训练,适当注意图画作文的写作训练。 201
28、5年作文考查应该是注重两个方向,一是寓言类材料,二是时事评论类的材料。后者更能体现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进而促使其提出见解,特别是当下的“新常态”。 备考注意整体思路:专项训练薄弱题型集中训练重点内容。 目前高考复习工作已经到了冲刺阶段,模拟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但是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面的。因此,在冲刺之前,我们应该继续循序渐进,打实基础。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急于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综合题练习,还是要针对各个题型,特别是专项训练自己薄弱的题型。 复习进入尾声阶段,要突出复习重点,一是加强训练薄弱环节,二是集中训练分值比较大的重点题型,把基础知识、默写等题型化整为
29、零,放到一些零碎的时间里。集中精力训练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技巧:找准四项规律 答题技巧有“三化” “四项”规律: 复习中找规律,注重知识点的交叉。 答题中找规律,注重从命题人和阅卷人的角度去答题。 改错中找规律,注重避免“重蹈覆辙”。 答案中找规律,注重比较提高。 技巧“三化” 术语化 具体化 序号化 2014年和2015年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调整变化1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2014年现当代人物传记2015年新闻(新增)2部分题型的变化(1)文言文阅读2014年设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2015年题型设立中设实词、断句(2014年已考)、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题型设立II中设实词、内容解说(新增)、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2)名篇名句默写2014年前后句子填空2015年前后句子填空理解句意填空(2014年已考)(3)实用类文本阅读2014年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2015年题型设立I、II均是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题型设立III新闻设4道主观题(新增)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到达青山绿水的理想境地,享受胜利的乐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