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ppt
《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ppt(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粤考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一是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景物形象,三是事物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1.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2)鉴赏景物。(3)鉴赏事物。2 .鉴赏诗歌语言。(1)理解关键词语。(2)鉴赏语言风格。3 .鉴赏修辞手
2、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级(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1.评价诗歌内容。2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续表)粤考精讲1(2013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注释】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_(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
3、分析。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性的句子“故乡惟有梦相随”,然后注意作者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的燕子,雨中孤寂的梨花。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第(1)题要考生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和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诗中意象,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第(2)题要注意“苏堤”和作者所抒发的思想
4、感情之间的关系,词的下片均写故乡的风物和习俗。【参考答案】(1)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2)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虽然那不是家乡苏堤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2(2012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注释】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
5、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_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解答此题,要注意明确诗歌所写对象,写的是余杭四月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诗歌的首联是总写,“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生意”即生机的意思。特别是“生意(生机)繁”,诗歌后三联紧扣这三字展开。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正是如此,全
6、诗弥漫着一种生机、静谧、祥和,令人神往。第(1)题要考生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哪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第(2)题,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参考答案】(1)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
7、适而悠游的情怀。(2)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3(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8、,能力层级为 D 级。解答此题,要注意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并根据意象分析其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词,这个景就是初春的景,那么初春是怎样的图景,让词人由衷地热爱,赞美它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第(1)题就是要考生去鉴赏初春的形象。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嫩绿铺在地面。这便是诗人所写的初春的独有特点。第(2)题设问明确,按题干指向,可分片(分层)简析,分别挑明感情:词的上片描写了初春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下片抓住“人易老”“休辞”“莫待”等关键词也是可以分析出作
9、者的思想感情的。【参考答案】(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或:黄莺才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万物充满了生机。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或: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粤考规律从广东卷近四年的诗歌鉴赏题来看,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宋词,其次是古诗。选入试题的古诗词文字较浅易,多为情景交融之作,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切入角
10、度较小,较有层次,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近几年多采用“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设计题目。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感情、形象、语言、意象和表达技巧。对鉴赏古诗词的感情、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重点,对“形象”的考查相对较少,对“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较均衡。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对意象的考查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主要体现在常见技巧上。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情况一览表年份分值考查材料考点2006年6分
11、清诗(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意象、语言(炼字)2007年6分宋诗(溪亭林景熙)意象、语言(炼字)、思想感情2008年7分宋诗(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表达技巧(修辞)、形象2009年7分唐诗(月杜甫)思想感情、语言2010年7分宋词(望江东黄庭坚)语言、表达技巧2011年7分宋词(减字木兰花苏轼)表达技巧、思想感情2012年7分元诗(余杭四月白珽)表达技巧、语言2013年7分宋词(鹧鸪天张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考点透析考点一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要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而人
12、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物象类举1树木类树木类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杨柳“柳”谐音“留”,常做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
13、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折桂怀橘比喻科举及第。指孝顺双亲。2花草类花草类红叶黄叶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
14、或美人迟暮。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采薇红豆借指隐居生活。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芳草战国时期,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坚持不懈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念。而在唐宋诗词中,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则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引发人们慨叹人生苦短。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
15、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黍离荷花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诗人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3鸟兽类鸟兽类杜鹃燕子鹧鸪凄凉、哀伤的象征。表现春光的美好
16、,传达惜春之情。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梦蝶庄子以梦蝶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哀鸿青鸟沙鸥意象。乌鸦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
17、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黄莺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4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残阳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如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白云往往也同隐者联系在一起。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月亮流水思乡、念亲的标志。流水常
18、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细雨、烟雾绪和郁闷的心情。(一)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三个方面来分析:什么形象;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不觉更无怜惜,依然吹落一地英华,暗喻主人公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由此可见,本词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
19、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常见诗歌人物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
20、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蝉虞世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虞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纟委”状和“
21、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骆诗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 言在此而意在彼, 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李诗的情调与前两首相异,他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这哪
22、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如: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着手。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
23、怀大志、孤独又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二)鉴赏景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试题类型有:分析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如:西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注释】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题:此诗
24、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地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1诗中赏画。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和静态。如: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_【答案】诗里写黄鹂近景,
25、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出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使人生发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2画中品诗。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低沉伤感的。如: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考 语文 古代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