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
2、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
3、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
4、体的个数范围。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 (生汇报) 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说自己更大。 师:和0.06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
6、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 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 (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200.05,因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因为,所以0.06。 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006 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
7、 (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125的互化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 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 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
8、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
9、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谁?身高多少? 谁最矮?身高多少? 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
10、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
11、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12、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
13、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
14、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
15、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16、教案5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
17、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
18、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
19、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
20、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
21、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积的能力。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
22、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
23、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 形 的 变 换(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西师)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2P3页的例1及“课堂 活动”,处理练习12题。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2、理解单位“1”,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P33-37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