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孤独之旅》【教案】.pdf
《16《孤独之旅》【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孤独之旅》【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16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教学目标: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孤独的勇气。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孤独,是一种心理反应。有的人认为孤独是与父母的短暂的别离;有的人认为孤独是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有的人认为孤独是情感的破裂,是亲人离世,是心灵的空虚。今天这堂课,我们
2、就要去品尝一份孤独,这份孤独来自我们的同龄人杜小康, 让我们一路跟着他,走一趟孤独之旅。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创建杜小康这个人物的作者叫做曹文轩, 相信很多同学对他并不陌生,我们首先来了解作者。曹文轩,当代作家。1954 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 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 红瓦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三、梳理情节三、梳理情节小说的情节分四个部分, 哪四个部分?请同学们用默读的方式浏览课文,并根据这四部分梳理故事情节。开端:无奈失学,随父放鸭。发展:芦荡放鸭,感受孤独。高潮:遭受磨难,雨夜找鸭。结局:鸭子下蛋,小康
3、长大。四、熟读精思四、熟读精思1.1.分析杜小康的离家原因。分析杜小康的离家原因。第 1 页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曹文轩散文: 前方(1)杜小康要离家了,他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请你读读第一段,重读“最” “竟” “另” “忽然” “只好” ,读出杜小康的无奈。其实老师可以证明,杜小康真的很无奈,他曾是一个极具优越感的孩子,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家的独生子。 老师可以用他拥有的两样东西来证明这一点。资料助读: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 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
4、绳当裤带, 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第二、杜小康拥有一辆自行车,而 60 年代初的油麻地几乎找不到第二辆自行车了。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2)可是现在杜小康不再小康了,他成了放鸭娃,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读过草房子的同学吗?生:他的父亲运着一大船的货物出去,结果,船撞了,货物都掉入了水中,于是,他们家一落千丈了。齐读第一段。2.2.理解、品味杜小康的孤独。理解、品味杜小康的孤独。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 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流浪, 流
5、浪使他发现,这绝对不只是一趟放鸭之旅那么简单,事实上,一路流浪中,有一个被他们称之为“最大的敌人”的东西一直跟着他们,并离他们越来越近,那是什么?找出描写杜小康孤独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加以品读。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为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去感受)小组讨论并发言,明确:(1)第 9 段。它说“什么也没有了” ,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了” ,从中,我觉得杜小康是孤独的,因为他远离了他的家乡、亲人、朋友,而且前方越来越陌生了,这会让他感觉孤独。第 2 页结合第 5 段,可知是一种茫然和恐惧的孤独。(2)第 10 段。鸭子叫声的寂寞衬托人物心情的孤独。结合第11 段。可以看出这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孤独之旅 教案 16 孤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