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末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题号二(一)得分一(二)(三)(四)三总分一、积累与运用(28 分)1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C )(2 分)A拜谒(y)讪笑(shn)炽热(zh)亘古(n)B羁绊(pn)云鬓(bn)悲怆(chun)冗杂(rn)C叱咤(zh)惬意(qi)脐带(q)阴霾(mi)D确凿(zo)收敛(lin)蜕皮(tu)骊歌(l)(点拨:A A 项中“炽”应读“chch”;B B 项中“绊”应读“bbn n”;D D 项中“蜕”应读“tutu”。)2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B )(2 分)A迫不急待锋芒毕露一反既往坚如磐石B尽态极妍义愤填
2、膺语无伦次针砭时弊C嘎然而止迥乎不同相得益彰毛骨悚然D鞠躬尽瘁一泻千里妇孺皆知一愁莫展(点拨: A A 项中应为 “迫不及待” ; C C 项中应为“戛然而止”; D D 项中应为“一筹莫展”。 )3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D )(2 分)A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B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C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 年 3 月 5 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D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点拨:“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3、。)4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C )(2 分)A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扬自身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B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C “幸福”“幸福感”和“幸福指数”俨然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的流行语。D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全国人民的教师,而且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5 5(2015,北京)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根据各自语境,在【甲】 【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
4、确的一项是( A A)(2 分)【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甲】我也不停步 ,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语段(二)】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乙】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A 【甲】破折号【乙】破折号B 【甲】逗号【乙】句号C 【甲】破折号【乙】句号D 【甲】逗号【乙】破折号6 6下列对童年的表述不
5、正确的一项是( D D )(2 分)A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B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开染坊的,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C在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D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悲剧氛围中让人们无法看到战胜悲剧命运的曙光。7 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写一句。(3 分)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6、;它像一支曲,用音符谱写着生活的苦辣酸甜。8 8诗句默写。(8 分)(1)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徜徉,我们发现这里景美、人美、情也美。我们能领略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的美丽景色,欣赏到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木兰诗)的矫健雄姿;感受到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的思乡浓情。(2)吴均在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3)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9 9(2015,齐齐哈尔)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5 分)公共场所
7、控制吸烟条例明确界定公共场所的定义,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教育部也下发文件,校园内禁止吸烟。(1)你所在的学校将要进行一次禁烟活动, 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 分)示例:你吸烟,我介意!烟雾袅袅,生命危危。朋友,为了健康请远离我!(2)如果看见你的同学小明正在吸烟,你将如何劝说?(3 分)示例:小明,你知道吸烟的危害有多大吗?它不仅影响你的身心健康,还会给他人带来危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有健康文明意识,请不要再吸烟了,你说对吗?二、阅读理解(42 分)(一)约客(4 分)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010
8、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季(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2 分)1111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2 分)示例:诗歌中“闲”“”“落”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久等友人而友人不至的寂寞心情。(二)(10 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
9、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2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1)即更刮目相待
10、(重新)(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对感到诧异)1313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2 分)A或以钱币乞之蒙辞以军中多务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C忽啼求之仲永之通悟D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4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1515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材角度来看,却是一正一反,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泯然众人。但都说明了后天学习对成材的重要性。(2 分)1616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
11、对教师),写出你的建议。(2 分)示例一:(对家长)不应该目光短浅,贪图小利而不让孩子学习。示例二: (对学生)无论自己天资怎样都不能放松学习,因为后天的教育是成材的关键。(三)乡野高人(2015,深圳)(15 分)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末 测试 答案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