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pdf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第 4 4 课课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一、一、全文讲解篇全文讲解篇 本文选自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 (朝代)政治家、 史学 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2、本文仅区区 129 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
2、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7、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9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
3、光二、重点复习篇二、重点复习篇(一)通假字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二)词的积累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重点词语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爱称。当涂,当道,当权)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立性,不译)刮目相待(擦)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肃遂拜蒙母(于是,就)乃:1.乃不知有汉(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可译为“我”。治,研究
4、)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古今异义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刮目,擦擦眼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治理。)表示感叹语气)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一词多义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三)句式积累权”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2.但当涉猎(应当)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
5、拜于蒙母”。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四)(四)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五)解释成语(五)解释成语1 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 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6、(六(六 )问答题)问答题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
7、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
8、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12 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13 孙权劝吕蒙学习, 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第第 8 8 课课 木兰诗木兰诗一、全文讲解篇、全文讲解篇
9、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
10、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二、重点复习篇二、重点复习篇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可k汗hn鞍鞯jin辔pi头溅jin溅啾ji啾柝tu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惟:只。(3)愿为市鞍马市: 买。 (4)赏赐百千强强: 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 外城。(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
11、旦:早晨。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二、重点句子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 奔赴战场, 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 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 重点理解 “戎机” “度”等词语。3)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
12、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4)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 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 重点理解 “问所欲”“不用”等词语。四、文学四、文学( (文体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P68 练习二、三)重点难点句子重点难点句子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解析解析: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