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复调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调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调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复调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学时学分:编写单位:编 写 人:审 定 人:编写时间:151100250学科专业必修课程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48 学时 3 学分音乐系张蕾杨兆丰2012 年 06 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融复调音乐的写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为一体的课程。 主要内容有二声部对比复调、二声部模仿复调、复对位、复调写作手法的应用以及对复调作品的理论分析,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 2、教学目的要求复调音乐基础 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理论必修课。本课程融复调音乐的写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为一体, 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复调音乐作品的
2、理论分析能力以及复调写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音乐素质,以便将来能够较好的分析中学课本上音乐作品的复调现象,同时也能胜任中小型歌曲、器乐曲的多声部编配。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在于理解复调的写作技法, 掌握复调的创作手法。难点部分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复调音乐作品的理论分析能力, 能够较好的分析中学课本上音乐作品的复调现象。4、考核方式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考试方法是书面笔答形式。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是:平时成绩占 20%,期末成绩占 80%。5、学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课堂讲授、 课堂欣赏课、 辅导课、 课外作业等。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
3、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学时 48 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课程学时分配表章次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总计总计教学内容复调音乐概论二声部对比复调二声部模仿复调复对位创意曲赋格曲(一)呈示部赋格曲(二)间插段中部再现部二、各部分教学纲要理论课实验(实践)学时数2109666948课学时数第一章复调音乐概论(2 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复调的基本概念2、了解复调的历史及风格演变3、介绍复调的类型本章重点复调的基本概念以及复调的类型。本章难点掌握复调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复调音乐概念(1 1 学时)1.复调音乐概念1.1 复调音乐:1.2 对位:1.3 主调音乐:
4、1.4 支声音乐:2.复调音乐的历史及风格演变2.1 中世纪:公元 9 世纪 奥尔加农2.2 古艺术:13 世纪2.3 新艺术:14 世纪2.4 文艺复兴时期:15、16 世纪2.5 巴罗克时期:16 世纪2.6 古典主义时期:18 世纪下半叶2.7 浪漫主义时期:19 世纪2.8 20 世纪2.9 中国复调音乐的发展第二节复调音乐的类型(1 学时)1.对比式复调2.模仿式复调思考题 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区别。 2、举出欧洲 1618 世纪复调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及各时期的风格特点。 3、 为什么说中国民族音乐中自然形态的复调音乐,以及 20 世纪以来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实践,与欧洲复调
5、音乐体系一道,共同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复调音乐的主要内容? 4、复调音乐可以分为哪三种基本类型?第二章二声部对比复调(10 学时)教学目标1、为复调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对于横向旋律与纵向音程的要求与禁忌要有原则性把握 3、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对比复调本章重点1、掌握一音对一音、一音对二音、一音对四音的写作手法。 2、对于横向旋律与纵向音程的要求与禁忌的把握本章难点掌握一音对切分音、一音对混合节奏、混合节奏对混合节奏的写作手法。讲授内容第一节一音对一音(2 2 学时)1.声部纵向结合规则1.1 两个声部结合时,只可运用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纯五度,纯八度。1.2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以及增、减
6、音程不用。1.3 纯八度主要用于开始与终止,中间虽然可以运用,但不可多用。1.4 要避免同向进入纯八度、纯五度(隐伏八、五度)。1.5 第 1 小节必须用完全协和音程。固定调在下方,上方可用同度、纯八度、纯五度。1.6 声部进行可多用反向和斜向,平行三度或平行六度最多只可使用两次(三个)。声部间暂不要相互超越。2.声部横向运动规则2.1 旋律进行可采用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小六度及纯八度。2.2 旋律进行多呈波浪形。以级进为主,跳进相间。2.3 在同向进行的旋律片段的两端,须避免三全音的使用。2.4 旋律过多的级进,缺乏跳进的调剂,会显得平淡。2.5 旋律进行方向要明确,
7、发展要有层次。3.习题示范第二节一音对二音(2 2 学时)1.写作规则1.1 强拍必须用协和音程(不包括纯四度)。1.2 弱拍上可以使用经过、辅助性质的不协和音。1.3 开始和结束小节的音程要求与上一节相同。1.4 开始小节二分音符声部先休止一个二分音符后,从弱拍协和音程起。1.5 弱拍上可用同度音。1.6 隐含的四六和弦不可用,即使在弱拍上也不可用。1.7 结束前一小节,根据旋律和终止的需要,允许使用两个和弦。1.8 为求得终止的变化及缓解写作的困难,结束前一小节允许使用导音上方的二度延留音。1.9 同一小节内,不可在同一个音上做自然调式与和声或旋律调式的变化。1.10 直接出现的平行五、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调音乐基础 复调 音乐 基础 课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