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评.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评.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第五单元测评第五单元测评(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太平天国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提倡“剪辫蓄发”。资产阶 级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发饰变革( )A.把西方文明引入中国B.推动反清斗争C.实现风俗的根本性变革D.倡导民主自由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都出于政治目的才提倡发饰变革,而其反对的共同对象是清政府。因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答案 B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 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现象表明 近代( )A.服饰变革冲击等级观念B.服饰变革始于上海C.服饰是社会地位的象征D.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表明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上海,从服饰上已看不出社会等级。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A3.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 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3、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民国初年,新式婚礼最突出的特点是“文明”,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促进了新式婚礼的流行。答案 D第 2 页4.(2019 河南八市联考)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 曰每人每,价甚昂。”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 )A.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解析根据题目中“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可知,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
4、的现象,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故 B 项错误;题目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出现 这一现象,并非普遍接受,故 C 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取 代”无从谈起,故 D 项错误。答案 A5.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 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壮大B.法制法规日益健全C.民主政治日趋完善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表明,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主意识空前高涨,政党政治得到发展,这一切均是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答案 D
5、6.下图是 1913 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解析材料中“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体现了 1913 年章太炎仍然存在封建礼教的思想,希望女子有“从夫”的封建观念,因此选 A 项。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A7.光绪年间的嘉善县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渐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 饰厌故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A.思想观念完
6、全西化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第 3 页解析 A、B 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不能反映 C 项,排除;故选 D 项。答案 D8.1933 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 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 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的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解析根据材料中“四寸斗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可以看出,当时
7、社会风俗既受西方影响,也保留了中国旧的陋习,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C9.导学号 342240451912 年 6 月 1 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 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无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解析“革命巨子”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们,他们“喜用外货”“互相效法”,即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故 C 项正确;A、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 第五 单元 测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