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pdf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王真真,张有志,李云峰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致残性精神障碍。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仍以药物疗法和电惊厥疗法为主, 尽管心理疗法和康复疗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 但在临床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应用仍然占据核心地位。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却伴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尽管临床效应谱更广,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有所减少, 但仍伴随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 迫切需要寻找和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该文综述了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优势与问题及研发趋势。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中
2、图分类号 971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9960( 2013) 08- 0628- 05DOI:10 7644/j issn 1674- 9960 2013 08 016Advances in research on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WANG Zhen- zhen,ZHANG You- zhi,LI Yun- feng*(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850,China)* Co
3、rresponding author,E- mail:lyf619 yahoo com cn,Tel: 010- 66874606 Abstract Schizophrenia is one of the most disabling of serious mental disorders that significantly compromis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ts victims and their relatives Schizophrenia is chiefly treated biologically ( antipsychotic drugs
4、,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lthough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serve as an excellent complement Antipsychotic drugsunderp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Typical antipsychotics result in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ey alleviatepositive symptom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5、 do not produce the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with a more extensive spectrum ofeffect However,the atypical family is not devoid of problems Therefore,more potent and safer antipsychotics are urgentlyneed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current trends of antipsychotics Ke
6、y words schizophrenia;typical antipsychotics;atypical antipsychotics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2012ZX09J12201- 004) ;军队心理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12XLZ33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202507) 作者简介王真真, 女,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神经精神药理学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全军军事认知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北京100850 通讯作者李云峰, E- mail: lyf619aliyun com, Tel: 010- 66874606精神分裂症(
7、 schizophrenia) 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 以知觉、 思维、 情感、 行为之间不协调, 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特征, 且具有反复发作、 不易治愈的特点, 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全球 0 38% 0 84% 的人受到影响。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 3 种类型的症状: 阳性症状: 以幻觉或错觉以及妄想等为主, 无智力障碍, 其病理过程是可逆的;阴性症状: 以情感淡漠、 主动性缺乏和回避社交等为主, 有时存在智力障碍, 其病理过程相对不可逆;认知症状: 以注意力、 执行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缺失或减弱等为主, 存在智力障碍1 。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因素很多, 其中战争是精神分
8、裂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美陆军在伊拉克战争后对部队心理状况的调查发现, 参加伊拉克战争的军人中至少有 1/8 患有战争创伤压力精神分裂症; 而怀孕期间经历战争的妇女则更有可能生出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 神经递质功能异常、 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 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多巴胺( DA) 功能亢进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相关的神经递质还包括 5- 羟色胺( 5- HT) 和谷氨酸等, 它们最终也会通过调节 DA 神经系统功能和其他脑通路发挥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典型抗精神病药: 主
9、要作用于中枢 DA D2受体, 包括氯丙嗪、 奋乃静、 氟哌噻吨、 氯普噻吨、 氟哌啶醇、 五氟利多、 舒必利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具有多受体、 多靶标的作用特点, 包括氯氮平、 利培酮、 阿立哌唑( aripiprazole, OPC- 14597) 等。1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优势与问题典型抗精神病药共同的药理作用是作为 D2受体的拮抗剂, 阻断 DA 能神经元突触前后 D2受体的作用, 从而降低 DA神经系统的功能, 其治疗作用尤以对边缘叶和中脑皮质 DA神经递质通路的影响为主。典型抗精神病药各类型之间的差异只是作用部位和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不同2 。目前, 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和妄想症状的
10、神经生物学基础还不甚清楚, 但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信息过滤缺陷, 从而可能导致丘脑皮质通路的信息加工过程异常, 最终使皮质传入边缘系统的信息发生改变。电生理学研826军事医学2013 年 8 月 第 37 卷 第 8 期Mil Med Sci, Vol 37,No 8, Aug, 2013究显示, 典型抗精神病药可通过阻断 D2受体的功能, 使边缘系统 伏隔核通路过多的信息传入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大量临床研究和应用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症状。认知损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功能缺
11、陷之一。Heaton 等3 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在病程早期即已产生, 达到稳定状态后便难于治疗。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胆碱能及多巴胺 D2受体拮抗作用不但不利于认知症状的改善, 还容易导致认知损害加重4 。而且多数患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如焦虑症和抑郁症。患精神分裂症而自杀的患者中约10%是由于情感症状造成的5 , 但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不确切。此外, 由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背侧纹状体神经元( 与运动功能相关) 和腹侧纹状体神经元( 与边缘系统功能相关) 上的 D2受体无选择性, 因此, 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发锥体外系反应( extrapyr
12、amidal side- effects, EPS) , 包括急性肌张力失调、 静坐不能、 僵化和颤抖等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 tardive dyskinesia) , 主要表现为口唇部、 面部、 腿部或躯体的反复无意识运动等不良反应。影像学研究显示, 当药物与 D2受体的亲和力接近或超过 80% 时,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增多。此外,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 也是典型抗精神病药( 旧称为神经阻滞剂) 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缺失, 需要紧急药物治疗, 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过度镇静、 认知障碍、 高催乳素
13、血症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等。精神分裂症具有高复发率的特征, 预后 1 年的复发率为 50%, 5 年复发率为 85%。因此, 多采取第 1 次急性发作后维持治疗 2 3 年, 第 2 次发作后维持治疗 5 年的用药方法, 大多数患者甚至需要终生不定期用药治疗。然而, 典型抗精神病药较多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持续的功能损害和治疗依从性差而复发及反复住院, 因此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尽管如此, 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重要地位仍不容忽视, 尤其是在治疗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存在耐药性的患者。2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优势、 问题与研发趋势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减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同时, 伴有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不良
14、反应, 使人们一度认为二者存在本质的内在联系, 运动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可避免, 直到 1958年氯氮平的发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观点。氯氮平不仅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而且避免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首次证实了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完全可以与不良反应分开。由于此类药物在给予治疗剂量时较少产生或不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也有较好疗效, 其作用机制与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明显不同, 因此, 相对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将此类药物定义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Serretti 等6 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定义为: 对精神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 并能改善认知功能, 对典型抗精神病药难治病有效,
15、 有较少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的一类药物。尽管氯氮平是 50 多年前发现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但由于其具有疗效确切、 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低自杀倾向的突出特点, 至今仍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金标准” 。其药理作用复杂, 与许多生物胺受体均具有高亲和力, 包括 5- HT受体( 5- HT2A、 5- HT2C、 5- HT6、 5- HT7) 、 DA 受体( D4) 、 M胆碱能受体( M1 M5) 、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1、 2) 等7 。由于氯氮平问世不久即发现它可引起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还可引起体质量增加及糖脂代谢障碍等, 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 目前主要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
16、症患者。许多精神药理学家也因此希望进一步揭示氯氮平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分别依赖于哪种受体亚型, 从而设计开发出比氯氮平更为有效、不良反应更少的新药。继氯氮平之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断问世,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佐替平、 氨磺必利和舍吲哚等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代表性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不同的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药理学特点呈现多样性,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氯氮平或较为相似( 如奥氮平、 喹硫平和佐替平) 或截然不同( 如利培酮、 齐拉西酮和舍吲哚) ,但大都具备了 “非典型性” 的关键特点, 即 5- HT2A和 D2受体阻断之比呈现高比率的特性( 氨磺必利和阿
17、立哌唑除外) 以及更明显的影响边缘叶和额叶皮质区神经化学活动, 而对纹状体影响甚弱8 。2 1选择性 D2/D3受体拮抗剂选择性 D2/D3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为氨磺必利, 也称阿密舒必利, 与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同属于苯甲酰胺类, 是取代舒必利的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 具有高选择性DA D2/D3受体的拮抗作用8 。由于氨磺必利较少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因此将其归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DA 受体有 5 种不同的受体亚型( D1 D5) , 氨磺必利对中枢 D2/D3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 对 D3受体的亲和力是 D2受体的2 倍, 而对其他 DA 受体亚型( D1、 D4、 D5) 几乎无
18、任何亲和力, 对 5- HT 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胆碱能受体和组胺H 受体等均不具有亲和力。因此, 氨磺必利的“非典型性”并不表现为 5- HT2A/D2受体高阻断比率的特性, 而主要表现在对边缘系统 D2/D3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对突触前 D2/D3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8 。氨磺必利在低剂量(10 mg/kg) 时, 对突触前 D2/D3受体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能增强 DA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 可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 而高剂量时则对突触后D2/D3受体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能抑制 DA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 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氨磺必利发挥作用的脑区选择性表现为
19、对中脑边缘叶作用较强, 而在纹状体则作用不明显, 这可能也是其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效果较好, 而较少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原因。此外,选择性 D2/D3受体拮抗剂对 DA 受体其他亚型以及非 DA 受体几乎无亲和力, 也减少了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8 。2 2非选择性 D2受体部分激动剂D2受体部分激动剂的概念是 20 世纪 80 年代由 ArvidCarlsson 提出的, 他认为 D2受体部分激动剂可使 DA 能神经递质恢复至正常水平并维持恒定, 从而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但此后研制的具有 D2受体部分激动活性的化合物却相继以失败告终, 包括特麦角脲926军事医
20、学2013 年 8 月 第 37 卷 第 8 期Mil Med Sci, Vol 37,No 8, Aug, 2013( terguride) 、 OPC- 4392、 普拉克索( primipexale) 和 SDZHDC- 912等。目前, 只有阿立哌唑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精神分裂症疗效。阿立哌唑完全不同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作用机制, 它既是 D2/3/4受体和5- 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9 , 又是5-HT2A/2C受体的拮抗剂10 。其中, 阿立哌唑对 D3/4受体和 5-HT1A受体的激动效应最强( 低于 DA 效应的 40% 80%) ,对 D2受体的激动效应次之( 低于 DA
21、效应的 20% 30%) ,而对 5- HT2A受体的拮抗效应最弱( 低于 5- HT 效应的 5%) 。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治疗作用的发挥与 D2受体的占有率( 65%85%) 呈现剂量相关性, 而当药物与 D2受体的亲和力接近或超过 80% 时,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就会明显增多。PET 扫描显示, 阿立哌唑对 D2受体的占有率虽然高达 95%,但并未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11 , 这可能也与其具有 D2受体部分激动剂的特性有关。阿立哌唑对 5- HT1A受体具有部分激动活性, 而对 5-HT2A受体具有拮抗活性, 这两种活性也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最重要的 5- HT 受体调节机制。5- HT1A受
22、体所介导的作用与5-HT2A受体所介导的作用相反, 激动5- HT1A受体可通过 G 蛋白偶联的钾通道介导细胞超极化, 抑制细胞 “ 点燃” ; 而激动5- HT2A受体则可介导细胞去极化, 促进细胞 “ 点燃”12 。尽管阿立哌唑的确切作用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 单一的选择性 D2受体部分激动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只有 D2受体部分激动剂在其他受体( 如5- HT 受体和 DA 受体的其他亚型) 上也有作用靶点才可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 以阿立哌唑为代表的非选择性 D2受体部分激动剂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2 35- HT2A/D2型非典型
23、抗精神病药所谓 5- HT2A/D2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指仅对 D2受体产生较弱的亲和力, 并更明显地与 5- HT2A产生较强的亲和力, 即 5- HT2A和 D2受体阻断之比呈现高比率的特性, 因此,这类药物不但能保持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不继续恶化, 而且还能改善其认知功能, 目前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认知症状的临床治疗。目前对拮抗 5- HT2A受体之所以能产生抗精神分裂症作用至少有如下解释: 激动5- HT2A受体可使腹侧被盖区和前额皮质的 DA 释放增加, 高选择性 5- HT2A受 体 拮 抗 剂M100907 可减少 DA 神经元的“ 点燃” , 因此, 此类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
24、DA 的释放发挥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13 ; 5- HT2A受体激动剂( 如麦角酸等) 可诱发幻觉等精神分裂症样症状, 因此拮抗5- HT2A受体具有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作用; 5- HT2A受体主要分布于第和第层神经皮质的锥体神经元和 GABA 能中间神经元14 , 而第层神经皮质的锥体神经元与认知功能相关, 可能是此类药物能改善认知症状的原因之一; 通过拮抗皮质 纹状体和纹状体 苍白球神经元上5- HT2A受体的作用, 调节纹状体的神经递质释放可能是此类药物能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15 。大多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均具有高亲和力的 5- HT2A受体拮抗作用, 因此以5- HT2
25、A受体为靶点的新药或新化合物应运而生, 已研制出具有不同受体选择性的新药或新化合物,包括 利 坦 色 林 (ritanserin ) 、M100907 和 依 利 色 林( S46349B) 。利坦色林是潜在的 5- HT2A/2B/2C受体拮抗剂,与 5- HT6/7和 D1/2/3/4具有中度亲和力, 利坦色林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 但作用不强; 高选择性 5- HT2A受体拮抗剂 M100907 的研发终止于期临床试验, 原因是在美国进行的两次期临床试验均表明, 与安慰剂组相比, M100907虽显示出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但却不及阳性药氟哌啶醇,而在欧洲期临床试验中对于以阴性症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分裂症 药物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