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 阅读试卷.wps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 阅读试卷.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 阅读试卷.wps(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 阅读阅读试卷试卷永不疲劳的奥秘永不疲劳的奥秘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心疲劳?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 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 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
2、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的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 70 次计算,一天便达 100 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 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作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 9 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 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 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 70 次计算,一天便达 10 万次,其
3、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 然而心脏却永不疲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工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 从心电图上看出,心脏工作于休息的时间比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 9 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 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用不疲劳的奥秘所在。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脸,如关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 秦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 8 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为 12.5 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
4、小时中只干活 26 分钟,然后休息 34 分钟.结果他在 8 小时中搬运了生铁 47 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 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陈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 关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 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11、说法错误的
5、一项是(2 分)A 也可以用“我们能永不疲劳吗”作为本文的题目。B 第 段“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约为 3 : 5 ”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 第 段揉揉”“伸伸”“远眺”“席地而坐”等词语的运用,增添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性。D 文末亨利 福特的话意思是指休息比工作更加重要。12 、简要概括城劳产生的原因。(4 分)13 、简要分析第 段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4 分)14 、第段中泰勒搏士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4 分).答案(十三)四川成都(十三)四川成都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
6、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
7、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
8、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 12期,有删改)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
9、 分)答:1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答:11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1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答:答案9、(3 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每点 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10、(2 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试题 汇编 说明文 阅读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