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枢密韩太尉书.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枢密韩太尉书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苏 辙辙关于苏辙和韩太尉:关于苏辙和韩太尉: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
2、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苏氏父子勤勉好学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诵不已。绕过后人刻着苏轼文章、诗词的碑亭和瑞莲池,来到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洗砚池,这就是苏轼兄弟天天洗涤石砚的地方。据说苏轼兄弟在此洗砚,天长日久,池水因此变深了,连水中的鱼儿也变黑了,人们便把这种鱼叫做“东坡鱼”。庄严富丽的启贤堂,则是后人重修的,里面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和历代名人对苏氏父子的赞美之词。神圣的殿堂里,香火缭绕,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我想苏氏父子三人,名气最大的是苏轼,官做得最大的是苏轼之弟苏辙(官至副
3、宰相);而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谪贬,看着那峨冠博带的塑像,令人遐想无限。岁月沧桑,历史聚焦在这里的是一首词?一幅画?还是一段充满逆境出人才的故事?步出门外,回头一看,一副无名氏的对联引人驻足细读:上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下联是“千古文章四大家”,横批是“文献之家”。不是吗?一门三杰,文采灿烂,光照千古。尤其是苏轼诗文词赋,兼擅并长,影响了文坛数百年。关于三苏祠关于三苏祠 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河南安阳)人,北宋三朝宰相。经仁宗、英宗、神宗,十年辅相,执掌大政。他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功勋卓著,被后世称为一代贤相。公元1075年6月24日病逝于相州,终年68岁。宋神宗“
4、辍视朝三日,发哀于后苑”,赐神道碑,并亲题碑额“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号“忠献”, 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宋徽宗政和五年追论韩琦定策之功,封魏王。 宋仁宗天圣五年,年仅20岁的韩琦进京参加科学考试,夺得甲科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此进入仕途。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右司谏,正式成为一名谏官。虽然谏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韩琦忠心耿耿,敢直言劝谏,前后上疏70余次。当时宰辅王随等四人身居朝廷中枢,欺上瞒下,为官庸碌,无所建树,韩琦就按照大部分朝臣的要求,挺身而出,直言上疏。 他不畏困难,锲而不舍,连上十封奏章,终于使仁宗皇帝痛下决心,一次罢免了四位宰辅。此惊人之举,受到了正直之士的高度评价,
5、此事在宋史韩琦本传中有详细记载。 韩琦所处的时代,北境的契丹辽朝,西陲的党项夏国,交相内侵,滋扰不止。而北宋所采取的强干弱枝的政策,使边境防御如同一纸,弱不禁风。韩琦毅然赴戎机,以一文臣担当起了抵御西夏的重任。他与范仲淹一起,固塞栅,选兵将,定策术,多方入手,治标治本,历尽艰辛,终于遏制住了西夏盛锐兵锋,使陕西日趋稳定。因其战功卓著,名扬天下,时称“韩范”,党项人闻之而丧胆,民间传诵“军中有一韩,敌人闻之心胆寒”的歌谣。 韩琦以自己的才干和政绩,步步走进了朝廷中枢。他不愿固守成法,力图革弊兴利,从而成为庆历新政的重要一员,仁宗皇帝加封其为仪国公。宋英宗继位后,公元1064年进封韩琦为卫国公。英
6、宗继位后得重病,太后垂帘听政。由于小人拨弄是非,致使两宫不和,韩琦居中调和,两宫得以和睦,避免宫廷内乱,使天下得安。太后还政后,英宗改封韩琦为魏国公。英宗病卧,久不视朝,韩琦入奏,应早立皇嗣,以安社稷,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神宗继位。熙宁六年,韩琦以年老体衰,三次上书辞呈要求告老还乡,神宗答应,但朝廷有军国大事,还要请韩琦拿策略。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韩琦病故。神宗停朝三日为其发丧。 韩琦一生,历事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相、两朝顾命,集三公(义国公,卫国公,魏国公)一王(魏郡王)于一身,文治武功,勋绩卓著。难能可贵的是,韩琦贵为将相三公,还一向关心民间疾苦,真正达到了封建士大夫“上
7、忧其君,下忧其民”的至高境界。 宋仁宗宝元年间,四川发生饥荒,朝廷命韩琦为体量安抚使,前往赈灾。韩琦一到四川,即停收各种杂赋,减免税收,用招募兵勇之法施行救济,一人充军,数口之家性命得以全活,并大力整治吏治,汰沉役,逐贪残,一次罢免四川各级官吏760余人,这种胆略和手段,可谓是空前的,震动朝野各级官吏。 熙宁元年,河北地震,并发大水,人民流离失所。朝廷以韩琦为河北安抚使,判大名,兼北京留守,到灾区赈济,并做善后工作。遂使河北灾民“居者以安,流者以还,饥者以充,乏者以足”。河北父老感念韩琦恩德,为立生祠。有大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的“韩魏公祠堂记碑”。 韩琦在至和年间和熙宁年间,两次荣知相州,
8、关心民间疾苦,兴修水利,兴办公益事业,造福桑梓。引自洹河的高平渠(唐代),到了北宋时期,渠道淤塞,渠水不流,韩琦组织民工疏通,安装水磨30余处,并引水入安阳城。以其有千金之利,名为“千金渠”(元朝时改为“万金渠”),该渠至今仍是安阳的一条主要灌渠,滋润浇灌安阳大地。 韩琦一生,上忠其君,下忧其民,正如欧阳修在“昼锦堂记”中所讲的“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贵为三公,兴修水利,关心民苦,这在封建社会的达官显贵中,也是难能可贵的。安阳人民,至今仍然不忘这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先贤名相。 四川眉山三苏祠四川眉山三苏祠阅读提示:本
9、文写作特点阅读提示: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是一篇干谒文。书信体散文。是一篇干谒文。(干谒:有所企图而求见显达的人。)在封建社会,文人上书在封建社会,文人上书社会名流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体散文很多,社会名流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体散文很多,但像苏辙但像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样成为名篇佳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本文之所以能长久为人传诵,作的却寥寥无几。本文之所以能长久为人传诵,有两个独特之处:一,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有两个独特之处:一,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心辱志,卑词厚谀,而是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心辱志,卑词厚谀,而是表现了一种高雅拔俗的
10、姿态;二,提出了表现了一种高雅拔俗的姿态;二,提出了激发激发志气、养气为文志气、养气为文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阅读提示:苏辙的阅读提示:苏辙的“文气论文气论” 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虽然虽然“气气”看似一种无影无形、玄妙非常的东西,看似一种无影无形、玄妙非常的东西,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却有着十分重要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意义。本文所说的本文所说的“气气”,大略是指人的胸襟气,大略是指人的胸襟气度、识见情趣、
11、学问阅历等。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作者认为作者认为“文文”不过不过是是“气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为文之前必先养气,然而为文之前必先养气,然而“气可以养而致气可以养而致”,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极意义。 1 太尉太尉执事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 喜欢喜
12、欢 深入思考过做文章的道理深入思考过做文章的道理文者气之所形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养而可以养而致。致。孟子曰孟子曰“我善我善养养吾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今观其文章,章,宽厚宏博宽厚宏博,充充乎天地之间,乎天地之间,称称其气之小大。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豪俊交 游游,故其,故其 文文疏荡疏荡,颇颇有有奇气。奇气。侍从侍从文章是气质性格的显现,文章是气质性格的显现, 然而文章不能靠学习就能写得好然而文章不能靠学习就能写得好 , 气质却可以靠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加强修养
13、得到它培养培养 刚正博大的气质刚正博大的气质宽阔厚重宏伟博大宽阔厚重宏伟博大 充满充满相称,符合。相称,符合。饱览饱览豪士俊杰豪士俊杰 来往来往疏放跌荡。疏放跌荡。 很很 奇特的气概奇特的气概1此二子者,此二子者,岂当执笔学为岂当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而不自知也。 2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游者,不過其邻里者,不過其邻里乡乡党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以自广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14、,然皆古人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陈迹,不,不足足以以激激 发发其其志气。志气。难道难道 曾经曾经 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洋溢在他们的外表洋溢在他们的外表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交往交往邻居同乡邻居同乡开阔自己的胸襟。开阔自己的胸襟。陈旧的东西陈旧的东西我我用来用来1,2恐恐遂汩沒遂汩沒,故,故決然舍去決然舍去,求求天下天下奇闻观奇闻观,以以知天地之知天地之广广 大大。过秦汉之故都,过秦汉之故都,恣观恣观終南、嵩、华之終南、嵩、华之高高,北北顾顾黃河之黃河之奔流奔流,慨然想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古之豪
15、杰。 至京至京师,师,仰观仰观天子宮阙之天子宮阙之壮壮,与,与仓廩、仓廩、府庫、府庫、苑囿苑囿之之富富且且大大也,而后知天下之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巨丽 。见翰林欧阳。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公,听其议论之宏辩宏辩,观其容貌之,观其容貌之秀伟秀伟, 担心因此埋没担心因此埋没 毅然离开毅然离开 探求探求 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广阔广阔 尽情观赏尽情观赏 高峻高峻看到看到 奔腾流泻奔腾流泻 感慨的想到感慨的想到瞻仰瞻仰 壮丽壮丽 粮仓粮仓 猎苑猎苑富庶富庶 巨大巨大 巨大和壮丽巨大和壮丽恢宏富赡恢宏富赡 秀美奇伟秀美奇伟2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16、,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聚乎乎 此也。此也。 太尉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入则周公、召公 ,出则方叔、,出则方叔、 召虎,召虎,而而辙也未之见辙也未之见焉焉。3且夫人之学也,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不志其大, 虽多而何为虽多而何为?辙之?辙之 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于水见黄河之大大且且深深;于人见欧阳公,;于人见欧阳公,聚集聚集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 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四方夷人害怕
17、你才不敢作乱 入朝就是周公召公入朝就是周公召公 出朝就是方叔召虎出朝就是方叔召虎可是可是啊啊没有立下大志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浩大浩大 深远深远2,3 而犹以为未而犹以为未 见太尉也见太尉也!故愿得!故愿得观观贤人之贤人之光耀光耀,闻一闻一 言以自壯言以自壯,然后可以,然后可以尽尽天下之天下之大观大观而无憾者矣。而无憾者矣。 4 辙年少,未能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通习吏事。向向之来,非有取于之来,非有取于升斗升斗 之禄之禄。偶然得之,非。偶然得之,非其其所乐。然所乐。然 幸得幸得赐归待选赐归待选,使得,使得 优游优游数年之间。将归数年之间。将归益治益治其文,其文,且
18、学为政且学为政。太尉。太尉苟苟 以为可教而以为可教而辱辱 教之教之,又,又幸幸矣。矣。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看到看到风采风采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看尽看尽 雄伟景象雄伟景象通晓官吏的事务通晓官吏的事务先前先前微薄的俸禄微薄的俸禄我我准许回家,等待朝廷的选拔准许回家,等待朝廷的选拔从容闲暇从容闲暇更加研究更加研究 并且学习治理政务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如果如果屈尊教导我屈尊教导我幸运幸运3,4讨论:结构内容讨论:结构内容第一部分: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第一部分: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文气(文气论)论) 1.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
19、致(论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论点)2.2.孟子的文章宽厚宏博有浩然之气(论据孟子的文章宽厚宏博有浩然之气(论据1 1)3.3.司马迁文章疏荡奇气乃周览之果(论据司马迁文章疏荡奇气乃周览之果(论据 ) )第二部分: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第二部分: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张张1.1.开拓心胸志气,去国远游开拓心胸志气,去国远游2.2.游历名山大川,视野开阔游历名山大川,视野开阔3.3.见到欧阳公,知天下文章见到欧阳公,知天下文章4.4.尚欲见韩太尉尚欲见韩太尉(点出主旨)(点出主旨) 铺垫铺垫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阐述想见韩太尉的愿望阐述想见韩太尉的愿望( (主旨主旨) )1.于山已见终南、嵩
20、、华之高于山已见终南、嵩、华之高2.于水已见黄河之大且深于水已见黄河之大且深3.于人已见欧阳公之秀伟于人已见欧阳公之秀伟4.犹以为未见太尉犹以为未见太尉尽天下之大观尽天下之大观(对比)(对比)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生好为文”的的初衷,自明心志初衷,自明心志讨论:难点理解讨论:难点理解1.1.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哪些内容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哪些内容显示太尉以才略冠天下?显示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敢发,入则周公、召公
21、,出则方叔召虎。虎。2.2.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1.1.观贤人之光耀观贤人之光耀2.2.闻一言以自壮闻一言以自壮3.3.尽天下之大观尽天下之大观3.3.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太尉的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太尉的仰慕之情。仰慕之情。总结:文章主题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气之所形文者气之所形”、“气气可以养而致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情。渴求一见的心情。 (图为三苏塑像) 江上看山江上看山 苏苏 辙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