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docx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 六班级下学期数学对于同学来说,有点难。那么作为的老师的你,该如何写教学随笔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六班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盼望大家喜爱! 六班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1 近年来,学校六班级数学质量检测题目的敏捷性和综合性较强,针对此种状况,我依据同学的状况改进作业的布置,施行了分层布置(优秀生每天增加两道爱好题、后进生完成部分作业并在校面批面改等),以加强练习的针对性,适应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每周还对一周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及练习,强化新知的巩固;还留意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学习品质,加强竞争意识;还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以取得家长的协作和
2、支持等等。实践证明,效果是不错的,但还是通过检测发觉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果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同学不擅长动脑思索,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学问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敏捷变化就无从下手;较简单的应用题不擅长综合性的运用学问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关心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应用几何学问解决实际问的 力量差。 3、部分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育起来。 (1)少部分同学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表现为:在上学期毕业考试中要求列
3、竖式计算的题有的同学最终算完遗忘填写横式;用递等式计算的题过程完整;计算结果没有按要求化成最简分数;漏数等。 (2)少部分同学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特别头疼的问题,有些简洁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让我们感到很惋惜。 (3)少部分同学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同学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例如,在考试中反映出部分同学对小数除法中余数的问题把握不好,说明我们忽视了这个学问点的巩固。 针对消失的问题,我仔细的进行了思索: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学问特殊快,可
4、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遗忘了。我这两年教过的后进生学习态度都比较仔细,并不是淘气不干,他们也努力了,在家也完成作业,但是完成的质量较差,因此我们在校给他面批面改。虽然今日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终综合练习的时候,积累的学问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同学不擅长动脑思索,被动接受学问的现象,缘由除了个别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散以外,和我们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肯定关系。我们担忧同学不理解的学问,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同学思索、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同学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剧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育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
5、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老师还是应当随时教给同学的,要强调扎实。 拓展阅读一 学校毕业总复习是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同学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学校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提高学问的把握水平,进一步进展力量。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非常重视学校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学校生对旧学问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方案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详细实施前必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增加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学校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学校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
6、.系统地整理学问。实践表明,同学对数学学问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学校毕业复习是对学校阶段所学学问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学问。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学问从把握水平达到娴熟把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班级同学学情实际,同学在学问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上不行避开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学问上把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力量。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初步的规律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让同学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学校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支配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
7、再学习,所以,同学原有的学习状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支配。同时,也要依据本班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支配。复习内容支配大致如下: 复习内容: (一)数和数的运算 学问要点: 1.数的意义 留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比,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分。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强调几位小数的推断与几位自然数的推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
8、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状况,留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根据“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同学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力量。 5.数的整除 (1)借助书中P86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关心同学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 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同学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借助教材P87 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
9、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把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复习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 未知数X的练习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1)运用实例,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同学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同学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 (1)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同学重点训练审题力量,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习有余
10、力的同学,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敏捷地选用比较简洁方法的力量。特殊是依据题目的实际状况。制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力量。 (二).代数初步学问 学问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1)能娴熟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熟悉。 (2)使同学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娴熟地依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通过对式子地推断使同学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把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依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娴熟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同学能够将原方
11、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力量。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a、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 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则运算的挨次先计算,使方程 转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 要先求出 3.5 4, 3/5 3.5的积,使方程分别变形为:4x-14=10 2.1-
12、x=1.4再解。 d、选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如:2/3 x+1/2x=42, x-0.8x-6=32等,先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为(2/3+1/2)x=42,(1-0.8)x-6=3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使方程变形为:11/6x=42, 0.2x-6=32,最终再解。 3.比例的性质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分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3)引导同学建立比与分数自觉转化的意识。如:甲、
13、乙两数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5,乙数相当甲数的 4/5,甲数则是乙数的1.25倍,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 5/9 ,乙数则是这两个数和的 4/9等等。这样对于培育同学求异思维和制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力量大有好处。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能够娴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娴熟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娴熟同学能够娴熟地应用比例的学问。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依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14、和实际距离。 (3)在学习比例尺中,要突出“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关系式,比例尺与一般度量长度的尺不同,它是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4)训练同学会看图上附有的注有数量的线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项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后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长度放大的现象。 (5)留意比和比例的区分,它们都是表示关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间相除的关系的,所以它只有两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关系的,所以它有四项: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比、比例、 正反比例间的 联系与区分。 (2)能依据y/x=k(肯定)
15、和xy=k(肯定)的关系式, 正确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三) 应用题 学问要点: 1. 简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在复习简洁应用题时,应着重加深同学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把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 通过转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位置,进行改编应用题地训练。 2. 简洁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使同学能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 数量关系,娴熟地选择计算方法解答简洁应用题。 (2) 复习好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允许同学选择 自己喜爱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3.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把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比较娴熟地运用自己
16、喜爱的方法分析应用题,正确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2)不仅要重现应用题数量关系地训练,也要重现关心同学建立检验的意识,把握应用题验算的方法。 4.依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式 (1)依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等量关系式,并依关系式列出方程 (2)重点训练是抓住题中最重要的等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 (3)列方程思索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答有很大区分。留意习惯上用算术法的逆向思维。加强引导,以防同学思维定势。 5.稍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1)能够比较娴熟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着重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个
17、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使同学弄清稍简单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提高同学的辨别力量,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把握用比例学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着力训练同学精确观看题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有没有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依据性质列出比例式的力量。 7.用不同的学问解答应用题 (1)培育同学敏捷地运用学问来解答应用题的力量 (2)鼓舞同学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四)、量与计量 学问要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把握常用的公制长度单位,把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长度单位之间
18、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却是1000。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把握常用的面积、地积单位;把握面积,地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复习面积、地积单位间的进率,在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弄清晰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把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把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常用的重量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把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单位,把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5.常用的容积单位与相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1)升、毫米虽然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联系,但绝不是说容积就是体积,这是两
19、种不同的计量单位。 (2)区分好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树立正确使用相关计量单位的意识。 6.常用的地积单位 把握地积单位间的进率 7.常用的时间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把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熟悉、加强对进率的记忆。 8.名数的改写 (1)着重化聚方法的复习,特殊是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同学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力量。 (五)、几何初步学问 学问要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熟悉 (1)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熟悉,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2.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 (1)加深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熟悉,
20、把握角的分类,并能运用工具画出所要求的各类角。 (2)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留意订正同学把直线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误识。要从角的意义动身,看待平角或周角。 3.熟悉垂直与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较娴熟地画出与一条直线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线和平行线。 (2)同学能够正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熟悉。 (1)把握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2)能够正确地找出与某一个底相对应的高(重点) 5.熟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 (1)熟悉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要留意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分的复习。 6.熟悉对称图形。
21、 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7.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6、19)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2)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比较娴熟地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需充分发挥教材中网络图的作用,使同学对平面几何面积计算能形成结构。 8.熟悉圆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熟悉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比较娴熟地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9.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以及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2)理
22、解它们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10.在进行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的复习时,还要留意以下三点。 (1)正确地使用各个数位和单位名称。 (2)在需取近似值时,要依据实际状况,采纳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许并鼓舞同学采纳多种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 (六)、简洁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熟悉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熟悉,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依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 六班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2 数学是一门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教学 案例 随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