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气血津液神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精气血津液神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精气血津液神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气、血、津液 -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神 -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的总体表现的统称。灵枢:“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与脏腑的关系脏腑生理活动精气血津液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化生化生 神主宰、调节主宰、调节化生化生脏腑生理活动第一节 精一、基本概念精 - 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灵枢:“人始生,先成精。” “生之来,谓之精。”二、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灵枢:“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主要藏于肾中 素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2、精的施泄(1)输布于各脏腑
2、,濡养和推动机能活动。(2)以生殖之精的形式排泄以繁衍生命。 素问: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精不足 不育、不孕(二)濡养作用精不足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五迟五软),或成人形体衰败。(三)化血作用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四)化气作用化生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五)化神作用精化气,气生神。精足则神旺,精亏则神衰。四、精的分类(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 - 禀受于父母;后天 - 来源于水谷(二)生殖之精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精(三)脏腑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精李某,男,36岁。结婚5年余未育。近3年来经多方诊断与治疗仍未得子,来诊时见:形体消瘦,
3、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常伴有头晕耳鸣,性欲低下。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数。精液常规示:精液量1.6ml,活动率38% ,活动力属a级8 、b级7 、c级23 、d级62 ,精子计数为1.21O6ml。正常值:精子活率58% ;精子活力:40%以上(a+b+c),精子计数201O6ml西医诊断:原发性不育症。病案举例(不育)辨证:肾阳虚衰、肾精亏损。方药:生精助育汤加杜仲15,川断15。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3O天为1个疗程。并嘱其节房事,调情志。再诊时,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已大减,面色红润,精神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缓。继服2个疗程,精液常规化验大多指标已正常,继服上方。服至5个月
4、时,患者欣喜告之其妻已孕。 门波.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2):34病案举例(不育)张某某,女,1岁。前额狭窄,发稀不润,肢体软弱,反应迟钝,涎水多而清淡,纳差,腹胀,拒按,易惊。舌苔白润,脉濡。辨证:五迟五软。治法:先后天并调。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6,干姜5,炙草5,酒黄连1.5,黄芩5,大枣6,党参5。服4剂,涎水减少,纳增。再进7剂,腹胀尽除,精神好转。继以脾肾双补,以人参健脾丸、杞菊地黄丸早晚各服半丸,调理一月,行走较前有力。嘱常服上药,以图治愈。病案举例(小儿五迟五软)按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患儿虚弱既久,单用补肾之法则滋腻妨食,故先调中焦之升降,待脾胃健运,则
5、布津微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矣。据曹英信老中医经验:治疗脾肾同病时,当重视后天脾胃,为补肾奠定物质基础,继而用填补肾精之法,使精血同生,脾肾共健,方能愈其顽疾。曹英信.陕西中医,1985,(12):546病案举例(小儿五迟五软) 第二节 气一、基本概念气 - 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由精化生 精是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 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机能活动的动力 二、气的生成(一)生成之源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肾肾藏精肺肺主呼吸脾脾胃运化人体之气(二)相关脏腑功能1、肾为生气之根2、脾胃为生气之源3、肺为生气之主三、气的运动变化(一)气机1、概念气机
6、 -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2、气机的具体体现体现于脏腑的功能活动 脾气升清,肝气升发 - 升 胃气降浊,心火下降 - 降 肺气宣发,呼出浊气 - 出 肺气肃降,吸入清气 - 入(1)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2)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3)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4)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5)气闭:气内结于内,不能外出。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肝气郁结等。3、气机失常的表现形式脏腑气机失调(二)气化1、概念气化 -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2、气化的形式气气;气形;形气;形形。新陈代谢;物质和能量转化四、气的功能(一)推动和调控作用 (1)推动生长发
7、育和生殖(2)推动、调控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3)推动血、津液的运行、输布、排泄病理: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衰退,脏腑功能低下,血、津液停滞、潴留。(二)温煦和凉润作用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病理:气不足 体温低下,四肢欠温,血和津液停滞。气有余 发热,血液妄动。 气有余,便是火(丹溪心法) 口腔溃疡、咽炎、痤疮 (三)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病理: 易受外邪侵袭,患病后难以痊愈。(四)固摄作用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病理: 出血证,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遗精、早泄等。 患者,女,69岁。自汗多年,动辄汗出,不分昼夜,畏风冷,遇寒则易外感,糖尿病史2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
8、,观精神差,面色白,形体肥胖,步履蹒跚,行动缓慢,动辄喘息,汗出如雨,畏寒怕风,腹胀纳差,时有心悸,睡眠差,并有复发性口腔溃疡,二便调,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薄腻,脉浮细、尺部沉,重按无力。辨证:阴阳两虚,气血不足,表卫不固,夹有湿邪。治法:补气固表,阳中求阴,调理气血,运化三焦。病案举例(自汗)方药:黄芪50,白术20,茯苓20,防风15,巴戟天15,淫羊藿15,枸杞子20,山药20,麻黄根30,浮小麦60,牡蛎30,琥珀10,地骨皮20,黄柏10。服3剂后出汗明显减少,后上方化裁共服20剂而愈。 本案以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化裁以益肺气、固卫表为主,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山药阴阳双补、培补肾元,白
9、术、茯苓健中宫之运化、培土生金,麻黄根、浮小麦加强敛汗固表之功,牡蛎、琥珀养心气、益阴血、安神志兼利水,地骨皮、黄柏清虚热苦以坚阴。诸药合用五脏并调、标本同治,因而取效。马成双.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67病案举例(自汗)(五)中介作用脏腑形体官窍之间依赖气相互联系外在信息 内脏内脏信息 体表五、气的分类(一)人身之气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自然之清气一身之气一身之气(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元气(1)生成与分布生成: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分布:通过三焦而循行于全身。(2)生理功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元气是生命活动
10、的原动力。2、宗气(1)生成与分布生成:由自然清气和水谷精气相结合而生成。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2)生理功能走息道以行呼吸 贯心脉而行气血 资助先天元气刘某,女,17岁,学生。在读高中,日夜伏案苦读,感寒后得一疾,心悸气喘,登三楼气急,张大口以喘息,胸闷气郁,夜梦多魇,舌苔薄干,脉涩。辨证:大气下陷,肺气不张,肾气艰纳。治法:升陷舒气,开郁纳肾。方药:生绵芪,桂枝,赤白芍,菖蒲,郁金,白檀香,炙麻黄,杏仁,怀牛膝,活磁石,山萸肉,沉香片。六剂。二诊:进药后,心悸气喘已减大半,仍有太息,脉寸口涩缓,舌苔已润,再予前法加减。前后共服20余剂后,健康全复。病案举例(宗气内陷)按:张锡纯先生
11、著衷中参西录,论述阳虚气陷病甚为详尽,并为定名为“大气下陷”(即宗气内陷), 制订升陷汤(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为其主方。凡屏气,脱力,劳累伤气,受拥挤轧伤宗气,而造成之气喘, 胸闷, 呼吸急迫,气促若不相续,欲张大口以呼吸等证候出现, 即可作“大气下陷” 病治之。周永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15(3):29病案举例(宗气内陷)3、营气(1)生成与分布生成:由水谷精气中“精专”部分化生。 分布:循脉运行于全身。(2)生理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4、卫气(1)生成与分布生成:由水谷精气中“剽悍”部分化生。 分布:运行于脉外,散布全身,外至肌肤,内至脏腑。(2)生理功能防御外邪温养肌
12、肤、脏腑调控腠理开阖营气和卫气的关系: 营气 - 性“精专”,营养于内,属阴; 卫气 - 性“剽悍”,护卫于外,属阳。 一阴一阳,互根互用,相互协调。营卫不和发热、恶风、汗出;或自汗;或易于感冒;或失眠(昼不精夜不瞑)。陈某,男性,41岁,工人。自汗半年,动则加重,伴心悸、多梦、纳差,曾服玉屏风散,酸枣仁口服液,生脉饮等效果不显。近因劳累加重,身汗如雨,四肢乏力。诊见面白,微咳,舌质淡,舌胖大,脉浮缓无力。辨证:阴阳不和,卫外不固。治法:调和营卫。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龙骨,牡蛎,桑叶,谷麦芽。服药2剂,睡眠好,自汗止,咳减。继服4剂,病愈。病案举例(自汗)
13、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桂枝汤调和营卫,助卫阳之守,龙骨、牡蛎、白芍、桑叶,敛汗养阴收涩,谷麦芽和胃。阴阳和则病愈。王勇.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22病案举例(自汗)张某,男,42岁。自述近半年来,晚间经常大量盗汗。症见形体瘦弱,身倦乏力,时有恶风畏寒,汗质较稀,伴有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口渴喜饮,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缓。辨证:肺卫气虚,营卫不和。治法:益气固卫,调和营卫。方药: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党参各30,白术、白芍各15,麦冬20,防风、五味子、桂枝、麻黄根、炙甘草各10,生姜3片,大枣7枚。连服7
14、剂后,晚间盗汗明显减少,恶风畏寒、纳呆乏力等症也明显好转.守原方续服7剂,晚间盗汗已止。病案举例(盗汗)体会:本例患者盗汗之病机为肺卫气虚,营卫不和。治当补气固表,调和营卫。前医用玉屏风、生脉饮口服液或两者联用治疗而无效,均因仅顾及气虚或气虚阴伤而忽视营卫不和之故。后用玉屏风散、生脉散益气固表兼养阴,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镇潜固涩,牡蛎散固表敛汗。数方合用以扶正固本,标本兼顾,量重力专,故获显效。顾正标.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41病案举例(盗汗)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
15、失其常,故昼精而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营卫循行与睡眠某男,45岁,教师。近半年来入睡困难,睡后不足3小时就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深感痛苦。多家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5年前曾患重感冒服APC治疗后痊愈,但留下眠差、易出汗、怕风等症。刻诊:面色略黄,精神疲惫,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予桂枝汤三剂:桂枝10,白芍10,生姜6,炙甘草10,大枣12枚,浮小麦两撮。服药后每夜能睡约4小时,易汗、恶风有所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每晚安睡67小时,自汗、恶风亦愈。病案举例(失眠)按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
16、卧,阴气尽则寤卫气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说明正常睡眠乃卫气夜行于阴,营卫循行有度的结果。一旦机体因内外邪气所扰,则导致营卫失度、阴阳失调则目不得瞑。此失眠案发于发汗不当,汗出过多,阴气大伤,营卫循行失常所致。故以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营卫调和,阴阳相交,故目得瞑矣。徐彦飞.光明中医,2008,23(7):1030病案举例(失眠)(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全身之气的一部分,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注意:“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较多,要根据具体场合加以区分。 如:致病因素 - 邪气; 机体抗病力 - 正气; 气候变化 - 六气; 中药的药性 - 四气。第三节 血循行于脉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精气 津液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