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酒店管理论文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酒店管理论文范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酒店管理论文范文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酒店管理论文范文_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势在必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低碳旅游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低碳旅游在要求旅客旅游过程中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要求酒店管理方面要坚持低污染、低消耗、降低碳排放量的原则,坚持为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文以节能减排为原则,分析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新
2、模式。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碳排放近年来,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为了改善全球变暖这一情况,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低碳旅游。这种理念要求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到旅游行业当中。现阶段,酒店评级工作中,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酒店的各项硬件设施,还要综合评价酒店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水平。如果将酒店管理和低碳旅游相结合,则会促进酒店的长远发展。一、我国低碳旅游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旅游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促进了旅游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但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
3、污染等问题日渐严重,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低碳旅游主要强调的是低耗能、低污染和低排放。现阶段,低碳旅游已成为我国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实际上,低碳旅游的理念在二十世九十年代就已萌生。我国九寨沟景区就推行过低碳旅游的相关措施,主要实施方式:一是禁止外部车辆进入景区,全部使用环保观光车辆。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证园区内的空气质量。二是在景区内进行退耕还林,扩大景区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保证景区内自然景观的数量充足。近年内,随着低碳旅游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各大景区先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保护自然景观。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著名的旅游景区内已基本实现低碳旅游
4、的发展目标,低碳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二、传统酒店管理存在的弊端(一)酒店文化和低碳理念不符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价值的表现,更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思想依据。企业文化不仅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还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认为企业文化是虚设理念,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对企业发展没有太大帮助;还有部分企业文化过于注重酒店经济效益,不顾及员工感受,缺少社会责任感,与低碳旅游的理念完全不符。(二)酒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实现者,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酒店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学习掌握;低碳;的相关知识识
5、,只有这样才能带领酒店员工实现低碳目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导致一部分人员在就业选择上,不太关注酒店行业,导致酒店行业员工年龄普遍偏高,且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职业培训。这种过于封闭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影响了酒店管理模式的更新。这一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旅游业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三)酒店服务设施有待提高在大部分景区酒店内,酒店内硬件等基础设施虽然与国际标准相差无几,但是服务水平较低。酒店人数的多少都会对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店内客人较多时,酒店温度控制不能单单依靠空调解决,需要科学选取降温措施。在酒店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酒店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酒
6、店的长远发展。虽然很多酒店硬件设施达到了五星级标准,但是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仍有不足。三、低碳旅游对酒店管理的要求作为服务领域,一般酒店管理都是以;顾客至上;为原则,目的是为了给入住客人提供温暖舒心的服务,使客人满意。低碳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对酒店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酒店管理基础上,增添;低碳;元素,即将环保、低碳服务呈献给顾客。同时,树立积极的企业文化,制定正确的经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酒店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营造酒店环境方面,要做到环保、清洁、安全。在酒店基础设施和建筑材料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低碳环保的材料,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降低
7、酒店的投入成本,减少污染。四、低碳背景下创新酒店管理模式的策略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低碳酒店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创意。所以,有关企业应该借助这一时代背景,在企业内大力发展低碳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模式领先于其他竞争者。(一)酒店质量标准参照于低碳标准若想达到环保低碳标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酒店管理者要以低碳标准来衡量企业日常管理,充分了解客户意见,打造低碳环保酒店。(二)将低碳产品应用到酒店基础设施中开发低碳产品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果将低碳产品用于酒店基础设施中,将会成为酒店建设的一大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的环保消费者。在酒店中引用低碳产品需要注意几点要求:一是提
8、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重复使用或开发再利用;二是减少二氧化碳或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低碳产品的使用可以从低碳客房、低碳餐饮等方面入手,比如:在客房布置中尽量增加太阳能、光感空调、节能灯等节能产品的使用。在餐饮方面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营养,倡导;光盘儿行动;等。(三)提高酒店服务意识酒店服务质量受酒店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酒店服务不仅是对顾客物质上的服务,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服务。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顾客对酒店的重要性,尽可能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给顾客以温暖舒心的感受。在保证这些前提之下,降低资源浪费,严格遵循;低碳;要求,将低碳理念与顾客服务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酒店的全面发展。五、结语
9、随着;低碳经济;相关理念的不断提出以及社会各界对;低碳;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低碳环保可以说是未来酒店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酒店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不符合社会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在低碳旅游的视角下,酒店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低碳管理;不仅能效缓解日渐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能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参考文献1李德鑫.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软科学论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4.2李玮.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酒店管理模式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俞红.低碳旅游视角下武
10、汉酒店管理体系之实证研究J.中国商贸,2013.4彭娜.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使得酒店人才持续呈现结构性短缺之现状,尤其是;能设计、会实操、懂管理;的中高层酒店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因此,必须改革普通本科高校原有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之路,应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学环节的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组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几个环节入手求索校企协同育人之新路径,以此缓解
11、酒店所需人才;供需错位;之矛盾。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酒店行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酒店人才持续呈现结构性短缺之状,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明显供不应求,他们往往很难由基层服务人员晋升而来,因为这部分人员大多为中高职毕业,理论基础和外语水平;双薄弱;使其很难成长为优秀的中高层管理者,而当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与酒店企业的管理实践相脱节,培养的人才存在职业素养不高、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尚不能契合和满足当前紧缺之现状。为缓解酒
12、店;供求矛盾;,普通本科高校必须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走校企协同育人之路。一、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一)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1此后很多高校都尝试探索和践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类型由;普教;转为;职教;后,人才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究理论、搞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转为;能设计、会实操、懂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2应用技术型大
13、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与旅游管理专业并属于旅游大类,但酒店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仍然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体系,它培养的人才可以界定为酒店管理人才,即中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如:前厅部、客房部、预订部等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以及酒店总监等等);他们不再像以往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那样眼高手低,也不同于中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员;那样是专注于技艺型基层操作,而是培养的人才既博又专,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而且还精通酒店管理业务知识,具备中高层次酒店管理技术技能与酒店各部门服务技术技能。(二)校企协同育人对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开
14、展全方位的协同与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有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酒店管理职业标准相对接。;职业标准是建立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做出的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3这种规范性要求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这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再作为单一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应该与企业协同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专业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从
15、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其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与酒店管理实践过程相对接。当前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相对侧重,而实操能力的培养略有不足,加之很多高校配备的教学设施都达不到;星级酒店;标准,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严重脱节,只有校企协同育人才能缓解这一矛盾。通过企业参与不仅使高校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实习实训,做到;学做;合一,加深专业认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企业派遣技术人员任教某些专业课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切近酒店岗位实际,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二、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
16、同育人路径的构建(一)高校与酒店协同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类型、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各种课程之间的比例和相互衔接关系;。4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通过理论课程这一单一渠道获得,势必本着;精专业、强实践、可发展;的原则,重新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几点:首先,由高校和酒店双方派专家和行家参与课程设置,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酒店管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根据这些内容确定专业课程菜单,既要避免纠结于纯理论型课程,也要避免热衷于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而应该将二
17、者各有侧重的巧妙结合,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其次,重视实践类课程和实践类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类课程(如:毕业实习、综合实习、见习实习、实验课程、毕业论文等)占人才培养方案总课程的比重,以往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理论扎实而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实践中习得酒店管理技术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教学,可以在一些应用型较强的理论课程中穿插实操类内容,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操内容可以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由酒店选派高管或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巩固新知识的同时
18、提高了理论应用能力。(二)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双师三能型;的师资队伍培养出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关键是要具备一支质量精良的;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既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又具备应用型科研能力,还具备岗位专业技术技能。然当前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往往并没有酒店管理的从业经验,无法胜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突破原有的选人用人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新型师资队伍的新途径:首先,在教师聘任上,拼弃以往教师招聘唯学历轻经历的传统做法,应当将是否具备一定年限的酒店工作经历作为新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为充实专业师资队伍还可以引进一些实践经
19、验丰富酒店高管和资深酒店人员任兼职教师,明确兼职教师的任教学科及所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其次,在教师培训上,对本校专任教师应定期选派其去国际或国内五星级酒店参与培训、顶岗实训和挂职锻炼,使他们完全参与到酒店的实际运营环境(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中西餐摆台、前台接待、中西式坐床等),从而开阔眼界增强酒店管理经验和实操经验,并由酒店考核其实习实训是否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同时对已经聘请的兼职教师还要不间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在教师激励措施上,高校应该在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三能型;教师,并对其外出学习或者顶岗实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
20、时对专任教师如若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插花师等)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三)高校与酒店协同管理与运作大学生实训教学环节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效果成败取决于是否具备标准化、现代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它的组建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与经营,首先,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邀请酒店行业专家严把质量关,使模拟教学情境环境严格贴近酒店真实运营标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兼具教学服务与社会营业性质的校园酒店,由酒店专家任咨询顾问,专任教师任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学生为酒店员工,力争将实训基地建成承担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对外营业;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其次,校外实训
21、基地的建设,高校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五星级酒店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严格规范的管理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实习实训环境,便于学生学习最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和积累标准化的实操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酒店自身储备后备人才,节省了酒店入职培训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双向互惠。此外,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岗位生涯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方向,实习实训时间、地点和内容则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商定,实行双向介入、全程参与。同时,实训过程中还要经常组织经验交流会,互相探讨酒店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以及拟解决
22、的办法等等。(四)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园;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的构建应由高校和酒店协同筹划与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高校与酒店协同选定;创新创业园;具体成员,成员来自专任教师、酒店专员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由于专任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酒店专员具备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三者的最佳组合才能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良性运作;其次,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园;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项目计划、运作与指导项目、评价项目成果、项目产品营销、政策咨询、财
23、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等;再次,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如:创新项目可来源于学生自主申请的科研项目、教师的承担的各级横向纵向课题、合作酒店提出的研究项目(酒店客源市场调查及如何开拓潜在酒店市场、客人满意度提升策略、酒店成本控制研究等等);最后,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匮乏,可以为其配备;双导师;,一位为校内专任教师,另一位为企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双导师;定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指导。(五)高校与酒店协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
24、量,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解决;谁来评价;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成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室,由它来组织并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高校校长任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酒店总监任第二责任人,其成员涵盖教务处(督导室)、各二级院(系)、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酒店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其次,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涵盖横向;双维;指标和纵向;三级;指标;,横向指标设有理论和实操;双维度;(理论指标,如: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操指标,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应用型科研、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等学习情况),纵向指标
25、包括人才培养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效果评价阶段;三级别;(准备阶段,如: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实施阶段,如:教学组织与实施、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情况;效果评价阶段,如: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等);最后,解决;评价结果怎么办;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以评促建,优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室要第一时间对汇总的各方面评价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的时效性和全程性。只有聚集高校和酒店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酒店管
26、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当然,双方协同育人机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引入国内外知名酒店企业并积极促成校企双方合作,对参加校企合作的酒店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校实验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力度等等。参考文献: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2014-06-24)2015-10-10ht-tp:/2李天源.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15,(09):147-150.3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4李波.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
27、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2011,(08):59-63.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研究 摘要:本调研报告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研宜昌市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问题的基础上,以统计法为主,分析了我市酒店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等,提出了重新调整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范围、更加科学完善课程设置、更加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等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的具体措施,并对如何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稳固校企合作机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关键词: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28、职业能力;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对接产业一、调研背景宜昌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5月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千亿支柱产业,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要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我校应对蓬勃发展的宜昌酒店业而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旅游人才、服务旅游产业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顺应宜昌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近期组织师生开展了一次专业对接产业的专题调研活动。基本
29、情况如下:二、调研基本情况调研主要围绕宜昌市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问题进行走访调研,目的在于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造升级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历时3个月,20多名师生走访了宜昌市城区各种类型的30家酒店,包括2家五星级酒店、2家挂五星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10家三星级酒店、6家连锁餐饮会所,其中桃花岭酒店、峡州酒店、上海葛洲坝酒店等属于本土品牌酒店,均瑶大酒店、华美达酒店等是近几年进驻宜昌的高端酒店,还有刚刚兴起的快捷酒店如如家、运七等。调研活动主要采用座谈、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实习生座谈会、校企联谊会等多种方式,调研对象从
30、管理层到基层的各种岗位。三、调研结果分析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发放基层工作人员1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62份,有效率90%;发放管理层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率为87.5%。我们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一)企业基层员工职业能力掌握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表1)得知,酒店基层员工对;基础理论;、;酒店实务;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得分均值分别为4.01、3.92、4.00,表明他们对这三项能力的掌握处于较好阶段。酒店基层员工对;熟练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得分均值最高,分别是4.22、4.16、4.2
31、7,表明他们对这三方面的掌握最熟练;其次,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电脑操作能力;的掌握也较好;但是对;英语交流能力;的掌握较差,得分均值仅2.59。酒店基层员工对;适应能力;、;亲和力;等关键能力的掌握最好,得分均值为4.31和4.20,其次是;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均值都是3.94,掌握较差的是;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3.61。(二)受领导赏识情况与职业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了探讨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次调研运用SPSS19.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
32、员工对各职业能力掌握度进行了配对分析,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小于0.005,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大于0.005,则说明两者无关。(见表2,表3,表4)3显示,酒店基层员工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的程度显著相关,与;熟练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英语交流能力;无关。表4说明,酒店基层员工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掌握;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程度显著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和;亲和力;无关。(三)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通过对企业管理
33、层调查数据的分析(表5),可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的实际要求。在基础知识方面,管理层更看重员工的酒店实务、实践经验;在技能操作方面,管理层更看重熟练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在关键能力方面,管理层更看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四)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表6),可知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以下课程需要增加课时:酒店市场营销学、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不太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为: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四、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遵行;校企合作、工学
34、结合;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明确了专业对接产业实现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作了适当调整:(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定位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需求,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基层骨干、中层管理者;调整为;中基层管理者;,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就业追求;高平台;,工作勇于起步;低起点;。(二)职业资格证范围不断扩大通过调查、分析酒店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求,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发展空间,我们增加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即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
35、人力资源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调酒师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三)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完善通过调研,酒店管理专业将逐步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等突出管理者素质的课程,目前已增加了康乐服务、宴会策划实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公共关系学、三峡民俗文化等课程,不断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四)学生顶岗实习更加规范科学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不够严密、学生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等。调研中通过沟通和协商,现已将实习时间由6个月缩为4个月,学生管理实行学校、企业、家长
36、、学生的四维管理模式,企业尽量满足实习期间轮换实习岗位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对企业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体验。五、专业对接产业的进一步思考(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制定以产业需求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要顺应宜昌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将产业中最前沿、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建成品牌、做出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宜昌市酒店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对应,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降低专业学生的可替代性;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相对应,围绕职业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各酒店对职业岗位的具体要
37、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二)稳固校企合作机制,提高专业对接产业的长效性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专业对接产业的有效保证,如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实现融合;采取互聘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讲座型课程、企业订单培训、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等方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近几年,为服务宜昌特大城市建设对高端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湖北峡州旅业集团、桃花岭饭店、均瑶酒店等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如新增的宴会策划、会展管理、西点与酒水调制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职业技能,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定岗实习的无缝对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R,2009.2李敏.秦皇岛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有关探讨酒店管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1.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2.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3.酒店管理的毕业论文范文4.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5.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6.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7.酒店管理论文范文第 22 页 共 2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