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doc(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014)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2014 年年 9 月月引引 言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 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下称规划 ) ,指明了今后一个 时期全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城市将聚集我国 6 成以上的人口,如何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城镇化规划和管理水平、选择科学合 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是摆在政府和城 市管理者面前的问题。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科技手段,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有 效手段之一。 智
2、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其含义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 展深度融合,以提高城市管理运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的 日常生活。理念甫一提出,就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世界主要国家和 众多城市都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规划。我国更是在规划中将智慧城市建 设列为新型城市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已有 300 多个城市启动了智 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智慧城市理念理解的不 同、城市发展环境的不同、以及综合技术实力的不同,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缺 乏统一的指导和规范,有必要制定一套智慧城市标准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 时,智慧城市也成为了国际标
3、准化工作的热门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标准化组织已从不同层次启动 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在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的指 导下,由国内多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联合成立的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于 2014 年 初成立,以统一协调我国各标准化组织开展国内外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总 体组成立以来,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 的工作成果,如参与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形成了标准化工作的路线图,确 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体
4、系框架和重点编制的标准,总结了标准化体系的基础性 的参考模型,并制订了一批基础性和急需的标准等。 研究报告的发表,旨在分享总体组取得的智慧城市标准化阶段性成果,提 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建议。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性工程,希望研究报告的发表能 够得到各界的关注,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 可持续发展。说明:说明:主要编撰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 卡应用服务中心、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市闪联信
5、息产业协会、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安全中心、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吕卫锋、袁媛、李海花、万碧玉、刘棠丽、荣文戈、马健、臧磊、冀辰、杨瑛、史睿、张永刚、钱恒、王曙光、隗玉凯、郑颖、尚治宇、韩涵、周微茹、王惠莅、张红卫、闵京华、赵俊峰、张维华、徐宝新、张大鹏、张亮、桑梓勤、王潮阳、王忠亮、黄寅、张钊源、张国强、姜栋目 录一、绪论 .1 (一)背景 .1 (二)范围 .2 二、智慧城市发展现状.3 (一)国际现状.3 (二)国内现状.9 (三)面临的问题.17 三、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
6、20 (一)国内现有工作进展.20 (二)国际现有工作进展.21 (三)下一步工作.22 四、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23 (一)概述 .23 (二)IEC/SEG 1 工作成果.24 (三)ISO/IEC JTC 1/SG 1 工作成果.25 (四)ITU-T FG-SSC 工作成果.25 (五)ISO/TC 268/SC 1 工作成果.26 五、智慧城市标准化路线图.27 (一)工作总体思路.27 (二)路线图制定.30 六、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41 (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41 (二)智慧城市重点研制标准.44 七、智慧城市参考模型.47 (一)智慧城市概念模型.47 (二)智慧城
7、市技术参考模型.48 八、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建议.51 (一)指导思想 .51 (二)标准研制工作建议.51 (三)政策建议 .52 附录 1 国际上开展“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组织情况 .54 附录 2 国内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组织信息.651一、绪论一、绪论(一)背景(一)背景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主流 观点,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促
8、进城市中信息空间 (Cyberspace)、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和社会空间(Social Space)的融合,并通过丰富的应用系统,加速经济发展与转型、提高政府及公共服务的效率、方便市民的工作生活、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概括起来智慧城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拥有全面感知和高度互联的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2)突破城市中各核心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形成全面一致的城市核心数据和知识;3)建立丰富的智慧城市应用,提升效率、激励创新,使市民生活更加幸福;4)促进城市各关键系统和参与者高效协作、和谐发展。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已有300
9、多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同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组织在228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4年3月,我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市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要求要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我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
10、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据调研,标准体系和关键标准缺失已成为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2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支撑,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各地对智慧城市理解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可能造成各地盲目建设、城市间应用造成更多孤岛和难以连通的问题,导致“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局面。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旨在联合国内有关力量,深入实践,共同梳理国内智慧城市标准需求,提出统一的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和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明确急需研制的智慧城市标准项目以及各具体标准任务的研制策略;初步研究
11、提出我国智慧城市标准的应用推广规划。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能够在指导、规范各地慧城市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范围(二)范围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关注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分析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现状,同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需求,提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研制的重点标准建议,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重点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基础,提出工作建议。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将对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工作进行总体性、统一性、体系性的规划,为后续开展国家标准项目申报、研制及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将为统
12、一用户与企业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规范智慧城市产品研发、保障智慧城市工程规划实施和产品选型、增强智慧城市系统间互操作能力、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测试验证环境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将对规划、制定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等工作提供参考。3二、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二、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其基本内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
13、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一)国际现状(一)国际现状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
14、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世界一些主要城市,诸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新加坡、巴塞罗那、哥本哈根、汉堡、阿姆斯特丹、热那亚、维也纳、里昂、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利马等已加快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西班牙,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拉丁美洲的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利马,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目前世界上“智慧城市”的开发数量众多,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均有各自特色。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基础设施、智
15、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4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1 1)美国)美国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EC JTC 1/SG 2 大数据研究组 2014 年的工作中提出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从大数据应用的角度与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以提升城市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美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思路以主导和引领核心技术为主,美国提出的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智能电网、提出未来 10 年美国的高速宽带发展
16、计划等都是这一模式。例如,旧金山的在线开放数据库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基于该平台可开发各种应用和服务,包括私人所有但面向公众开放的城市空间地图、特定物品回收、信息发布等。开放的大数据平台提供了智能的应用和服务。(2 2)欧盟)欧盟在欧盟提出的所有政策措施中,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人口就业、提升资源能源使用效率是核心关注点。欧盟提出的 2020 年应对气候变化的 3 个目标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中,智慧城市是一个理想、综合的应用场景。在为实现智慧、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欧洲 2020 战略和资源效率欧洲计划中,都涉及了智慧城市的相关目标和任务。(3 3)日本)日本2009 年日本提出“i-jap
17、an(智慧日本)战略 2015” ,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政务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例如 2012 年 2 月至 2012 年 3 月底,东京在日本银座区域埋设了数万个感测器,开展新一轮试验测试。通过在相关地点埋入独特的固有识别码,市民可利用智能手机自动识别现在所处位置,获得银座附近的商店、名胜、活动信息、无障碍信息等。智慧东京的目标包括,有效利用视频识别(RFID) 、泛在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无论何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获取当地景点、交通、购物、观光等信息,无需地图,畅游东京。(4 4)韩国)韩国52008
18、年韩国提出“U-city(城市泛在)战略” ,截止 2013 年 8 月,73 个城市加入该计划。2008 年至 2013 年是一期建设,启动并培育 U-city 产业,政府提供建设框架政策指导并促进产业增长;2014 年至 2018 年进入二期建设,目标包括促进城市繁荣、产业复兴和全球市场开发,形成四项具体举措,包括建设平安城市公共安全网络、研究与开发 U-city 革新技术促进城市平衡发展、开放 U-city 数字资产提高产业创新价值、开拓全球市场。(5 5)新加坡)新加坡2006 年 6 月,新加坡启动了新加坡实施智慧国 2015 (iN2015)计划。这是一个为期 10 年的计划,共投
19、资约 40 亿新元,目标是通过打造一个活跃的、与时代并进的资讯通信生态系统,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的国家、全球化的城市。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加坡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新加坡的成绩更是引人注目。作为东南亚的重要航运枢纽,实施智慧国 2015 计划,新加坡注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增强新加坡港口和各物流部门的服务能力,由政府主导,大力支持企业和机构使用 RFID及 GPS 等多种技术增强管理和服务能力。通过一系列项目和计划的实施,新加坡已在物联网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表 1 国际上典型国家智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soa 标准 体系 研究 钻研 报告 讲演 呈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