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当代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对策.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章当代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当代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对策.ppt(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4章章 当代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对策当代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对策4.1 诸侯经济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诸侯经济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 4.1.1 何谓诸侯经济 4.1.2 诸侯经济现象扫描 4.1.3 诸侯经济的危害 4.1.4 诸侯经济与区域经济4.2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4.2.1 我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2.2 山岳风景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2.3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 4.2.4 资源环境问题的博弈分析4.3 城市及人口问题城市及人口问题 4.3.1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4.3.2 城中村改造问题 4.3.3 城市农民工问题 4.3.4 城市贫困人口
2、问题本章讨论题:本章讨论题:1、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2、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如何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问题?3、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解决好“城市边缘人”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辛向阳:大国诸侯: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之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2版4.1 诸侯经济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诸侯经济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 诸侯经济不等于区域经济,诸侯经济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诸侯经济与区域经济严格区分开来。4.1.1 何谓诸侯经济何谓诸侯经济 “诸侯经济”这一说法据说最早是由胡鞍钢博士在1990年提出的。对于诸侯经济
3、的提法,不少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于光远就说过“这个名词明显地有指责地方搞封建主义的含义。” 魏杰也认为,说在我国形成诸侯经济、出现政治分裂不过是危言耸听。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介入这些无谓的争论之中,我们只是想借用这一概念,来反映进些年来在我们的生活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一些社会现象。我们使用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近年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严重存在的各个地方一味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全局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一些错误做法,说白了就是占山为王,搞地方割据,互相封锁,各自为政。 在当今中国,诸侯经济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承不承认它,他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当然,诸侯经济现象的存在毕竟是中央政府宏观
4、管理失控的结果。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搞活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职能,这些问题已经客观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此,我们对诸侯经济现象进行讨论,只是纯学术性的,无所谓对政府满与不满。毫无疑问,研究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要解决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正视诸侯经济现象那只能是对政府的一种爱护。而漠视这一现象,则只能是对政府管理的熟视无睹,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麻木不仁。 在这里,首先我们肯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搞活地方经济的同时充分地发挥中央的宏观调控职能。在过去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们的国民经
5、济常常陷入一种“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一死又放”的恶性循环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不断地深入人心,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的市场疲软,说明了这种发展的结果。当然,市场疲软的原因很多,比如流通不畅等等。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市场的相对饱和,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糟糕的是,在搞活地方经济的幌子下,诸侯经济现象也逐步地开始滋长和蔓延开来,这方面的表现很多,在此我们只能做一些粗略的扫描。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以地方保护主义为基本特征的诸侯经济现象之所以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其深刻的内在根源。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6、原因,就是究竟应如何正确合理地评价和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改革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一个最响亮的口号就是“发展是硬道理”。于是乎,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看“政绩”,这其中主要的又是看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发展了,一好百好;经济上不去,则就难说了。于是,在不少的地方出现了所谓的“政绩工程”,这是导致诸侯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的最直接的根本原因。 自从1992年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深深地认识到,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转换管理职能,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两个方面必须同步进行,否则国有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是断难成功的
7、。要使得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政府就只能是像竞技场上的裁判员一样的宏观调控者,而不能是像过去那样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究竟应如何转换管理职能?究竟应如何履行自己的经济管理职能? “大社会小政府”是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从许多不该由她履行的职能中退出来。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地方官员包括州府县官基本上都是只管三件事,即“兵丁、钱粮和民词”,这在正常情况下倒也相安无事,如果搞得好甚至还会出现较大的发展,比如盛唐和清朝时延续百余年的康乾盛世。 所以,要杜绝和根除诸侯经济现象,最重要的还是要转换政府的管理职能,从而建立科
8、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评价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 4.1.2 诸侯经济现象扫描诸侯经济现象扫描 1. 现象之一:留下买路钱现象之一:留下买路钱 “留下买路钱”在过去只是属于黑道上的一句话,而现在把这句话付诸实施则成了一种政府职能。一般地,凡是好一点的国道上或是地方一、二级公路上,收费站的密度往往是50公里左右一个,而且是站站收费。此外,凡是公路要过桥的地方多数情况下也总是少不了要收费。这些收费站一个个都是出师有名的,在每一个收费站的两旁总是少不了八个醒目的大字“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而且旁边少不了还要在大幅广告牌上书上中央的一些政策条文。我们不禁要问,贷款究竟有几许?收费要收到何年何月?如果仅仅
9、是为了还贷,一个收费站有一年或者两年时间足够了,因为一个收费站每天的收入绝对不下于几万元(这些收费站均建在行车密度很高的公路上),这样一年下来的收入应该很可观的。有一次,我由湖北荆州到湖南浏阳出差办事,公路里程算起来就400公里多一点,但经过的收费站粗一数整整10个。 有一次,在湖北荆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处公路因为正在修路,无赖只好让车辆改道走农用土公路。这事让当地的农民知道了,农民很快就行动起来了,土公路经过哪个村的地头,哪个村就收费。过了不一会儿收费收到了一个个体司机的头上,这样不停地交费,他哪里经受得了。到了第三个收费点上,他低下头去说是拿钱,结果却拿出了一把刀子。三下五除二,捅
10、倒了两个收费人,车子一开撒腿就跑。还有一次,在经过一个收费站时我曾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事件发生在湖北荆州至荆门之间80公里的一级路段上,据说也是一个个体车主,在经过收费站时,按规定应该交8块钱人民币,因为当天生意不好(当时车上就只坐了两三个人),所以车主及售票员力主少交一点,因此双方发生争执,直到最后干脆动手撕打起来,因为收费站毕竟人多势众,结果车主和售票员双双被打倒在地,因此上下游的车流一堵就是两个小时,整个路上的车流黑压压地堵了一大片,这还不包括无赖绕道离开的。 对在公路上设收费站这件事进行评论,除了用诸侯经济一词进行概括以外,恐怕没有更合适的字眼了。因为,许多收费站的建立,本身直接地就是地
11、方利益驱动的,说白了公路收费站就是为了补贴地方财政才修起来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当事人必然会如此说,事务繁杂,机构庞大,财政短缺,经费紧张,人要吃饭,能怎么办?没有办法。虽然明明知道这样做有损于政府形象,那不要紧,大家都这么做谁也治不了谁。要紧的是倘若有朝一日,有上级领导下来体察民情,如果接待时餐桌上显得有些寒酸,或者安排下榻的宾馆有些简陋,那可就不是小事了,轻则说你工作不力,重则有可能由此失去头上的乌纱冒。这不是明摆着的诸侯经济又是什么呢? 2. 现象之二:地方保护主义,到处狼烟不断现象之二:地方保护主义,到处狼烟不断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优胜劣汰,然而在我们的许多地方却并非完全如此。这
12、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市场机制发育尚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我们的管理中往往人为的因素太多,基本上仍然是一种以人治为主的管理。许多经销商和消费者都知道,烟酒等许多厚利商品的不同品牌都是有特定的销售范围的,不管消费者是否喜欢,也不管质量好坏,只要有利于地方财政创收,属于当地生产的一律大开绿灯,不是当地生产的,则一律禁销。有的地方甚至用动辄就吊销营业执照的办法,强迫经销商经销当地的劣质产品,有的还通过行政系统采用分配任务的方式推销当地的劣质产品。更让人气愤的事,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一己财政之私利,竟然公然鼓励和保护一些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还有的地方政府居然与当地的造假企业通通一气
13、,来对付打假行动,致使假越打越多。为了一己私利宁肯鼓励落后和保护落后,这不是诸侯经济又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几次经济大战。 第一次经济大战,主要是地区间的原料大战,大体发生在1985年到1988年之间。这一场大战是从羊毛战开始的。1982年,中国的羊毛生产在达到了顶峰之后开始逐年下降,到1985年直降到1.78亿公斤左右,比1982年减少10%。而恰在这时各地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对羊毛的需求量大增,于是供求出现了很大缺口。也恰在此时,中央取消了统一的派购体系,再加上财政包干制度的实施,于是乎,各地行政部门都开始绞尽脑汁地想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们投资办厂
14、,加工本地的原材料以便取得更多的利益,同时采取措施限制原材料流入其它地区。于是,羊毛大战便爆发了。这场大战以新疆冻结羊毛出疆而告结束,然而由于羊毛大量积压,也使得新疆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继羊毛大战之后,到1988年,地方经济大战整个儿地笼罩着中国大地。蚕茧大战、中药材大战、棉花大战、生丝大战、肥猪大战等等,虽无枪林弹雨,却也到处浓烟滚滚。据说,1988年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总书记和黄菊副市长曾分别到内蒙和四川去讨要羊毛和蚕丝,结果都空手而回。 各地为了在大战中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使出“高招”、“绝招”和“狠招”。安徽省为了防止蚕茧南入浙江,不惜动用武警、民兵,实行县乡村三级联防,实行严格的
15、出境检查,使得出省出县比出国还难。中南某省不惜每人每天给5到6 元的高价,雇用农民守卫500多公里的省界。在河南湖北交界处,为防止烟叶出境大设关卡,守卫者荷枪实弹,政府明文对于偷运烟叶者可以枪击,当地有一位农民就曾为此而饮弹丧生。更奇怪的事,在西南地区有些省区为防止原料外流,竟故意将公路修成“断头公路” ,即双方公路修到各自的省界处,仅差一二十公里,就是不接通,以免“肥水流入外人田”或外地商品来冲击本地市场。这种断头公路,当时在省区之间就有50多条,长约1200多公里。 第二次经济大战,主要是地区间的产品大战,大体发生在1989到1991年之间。1988年,国家开始治理整顿,各地经济几乎同时开
16、始滑向萧条。于是,产品积压,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封锁自己的市场。一些省市专门制定了对付广东饼干、珠江水、川猪肉、浙蚕茧等产品的方法。湖北省襄樊市在1992年共设路卡376道,平均每9.4公里一道。当然,这次大战主要以产品为主,但并不是说就绝对没有原料战争。如发生在榆林地区波及陕西内蒙两个省区的“绒毛”大战,发生在黄山地区波及安徽和浙江两省的“蚕茧”大战等。 第三次经济大战范围更广,涉及的面更宽,不仅有商品大战,而且有政策大战、项目大战和开发区大战。第三次经济大战发生于1992年以后,这时中国经济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轨道。于是,各地政府纷纷出动,或者大举兴办开发区,竞相提供
17、减免税等优惠条件,或者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到处拉项目、争项目。政策大战又进一步诱发了原料大战和产品大战,典型的比如北方的“棉花大战”、广西的“松脂大战”、西北的“羊绒大战”、海南的“甘蔗大战”、江浙的“蚕茧大战”、新疆的“奶源大战”、沿海地区的“建港大战”以及中南地区的“资金大战”(高息揽储)等等。 地方保护主义的形式很多,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还包括:(1)消极应付式的。在对待中央新出台的政策上,一些地方的领导认为,谁先改革谁吃亏,以稳定大局为借口,迟迟不将新的改革政策付诸实践。(2)盲目发展型的。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全局性的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过剩,在地方项目投资上盲目布点,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重
18、复建设、重复生产,使得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大量浪费。(3)保护落后型的。 对于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以强帮弱、以大帮小和以富帮穷的行政手段,实行输血政策,而不予破产,这实际上 是一种抽肥补瘦、劫富济贫的做法。(4)越权式的。在发展政策上,一些地方违反中央和国家政策,擅自制定对内对外的经济优惠政策,比如超越权限制定开发区优惠政策,导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受挫,国家大量税款被偷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3. 现象之三:要出书发文章,先拿钱来现象之三:要出书发文章,先拿钱来 这种现象可能要算是这里所罗列的现象中最奇的了。说它奇就奇在改革开放前后整个地翻了一个个儿。在改革开放以前,作家写文章
19、出书可以赚得稿费,而现在,除了一些比较抢手的小说和计划安排的教材等可以得到稿费以外,出专业书籍发表学术论文则均需要由作者自己拿钱来弄。理由很简单,我在替你“作嫁衣裳”,你理应给我报酬。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作者自己拿钱出了书还要自己想办法跑销售。这一群作者大多都是一些无权无势老实巴交的教师或研究人员,而多少有一些职位者,则不管是拿钱还是推销都不成大问题。 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又能说什么呢?出版社、 杂志社、作者和发行商或书店,都是各人只管各人的事,都只从各人的经济效益出发而根本不考虑社会效果,你能说这不是诸侯经济,又是什么呢?一个泱泱大国,在现代化社会分工已发展到今天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一
20、个作者居然从写稿到最后出书销售都要由自个儿一个人来完成,这岂不是笑话?而且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不管是书籍还是文章,层次越高读者面越窄,发行量越少,发行量太少书店不愿意经销,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而学者不可能一本书也不出或者一篇文章也不发,于是政策出台了,出版社允许自筹少量经费,杂志社允许以刊养刊,这样挨宰的就只有作者了。我常常听到一些同行如此说,老师简直就没法当下去,在授业、传道和解悔之余,写成一篇文章或一部书,还要自己拿钱把它弄出来,弄出来了还要自己跑销售,一个只会教书的教书匠,能到哪里去找市场销书呢? 4. 现象之四:子女读书交费,宰你没商量现象之四:子女读书交费,宰你没商量 时下,面对市场经济
21、的大潮,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中小学校的乱收费现象便屡禁不止。一些学校的收费高出规定费率好几倍,动辄就上万,有的稍微好一点的学校甚至常常是两万三万、五万六万地收。这样的收费,一般的工薪阶层家庭只好望而却步。这里所说的都是政府办的或是企事业单位办的普通中小学,而那些私人办的所谓的贵族学校,工薪阶层根本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种情况谁也没有办法,学费你交不起有人交得起,你不来上学有的是人来上。于是乎,中小学收费越收越多,也越收越玄乎。玄就玄在常常是费收了连发票也不给开。你要问为什么不开发票,校方说给了你入学通知书就说明你交过了所有一应费用。其实,谁心里都清楚,
22、开了发票就等于为检查留下了凭据,为投诉留下了证据。中小学校在收费中的这些做法,谁都知道不合理,可谁也都拿它没办法。作为领导对此常常也只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看见了就全当没看见。因为,你把他治了,他没有了经费还得来找你。谁也管不了谁,各人都自扫门前雪,你说这不是诸侯经济是什么? 诸侯经济现象我们还可以举出好多,比如说,安装电话要先交初装费(这项费用现已经取消),使用管道天然气要交先交管道使用费等等。这些现象是不是诸侯经济现象,我们且来分析一下。我们知道,电话装好开始使用以后,我们除了每月要交一定的线路月租费以外,话务服务费那是绝对少不了的。另外,天然气开通使用以后天然气的使用费我们也是要照交不
23、误的。因此,我们不禁要问:“电话初装费和天然气管道使用费究竟属于一种什么费用?”因为,不管是通讯线路,还是天然气管道,那都是属于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范围,即使设备的投资需要回收,那也只能在价格中以设备折旧费的的形式逐步地予以回收。这么说来,电话初装费和管道使用费就只能理解为安装劳务费和开通服务费了。如果说这种理解是对的,那么大几千块钱的电话初装费和天然气管道使用费就只能说是“宰你没商量”了。因为,这些费用显然不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如果是这样,那又何以解释电讯、能源等部门的职工平均工资总是高出其它部门职工许多呢?这还不算他们平时优厚的各种福利待遇。我常常听到一些智者对我如此说“搞市场经济你
24、手中必须有所卖”,言下之意,只要你手中有东西卖,你就可以漫天要价你就会拥有资本。这种说法,在市场机制发育尚不完善且经常供给不足的中国,确有一定道理。说透了,这其实也是一种诸侯经济。 4.1.3 诸侯经济的危害诸侯经济的危害 诸侯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主要地可概括为三方面: 1. 诸侯经济以害人出发以害己告终诸侯经济以害人出发以害己告终 说到诸侯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有人曾把它比做为“飞去来器”。“飞去来器”是一种玩具,这种玩具你把它扔出去,它转一个圈儿,又会飞回来。诸侯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者都想把利益留给自己,把危害扔给别人。结果这一危害最终会飞回来,从而伤害自己。主要地可从五方面来认识
25、: 第一,它颠倒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不同程度地肢解了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统一性,影响了生产要素的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第二,它瓦解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实力。诸侯经济的严重存在,表明国家汲取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下降。中央汲取财政的能力是国家能力的最主要体现,也是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的基础。中央财政能力下降,必然会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最终导致宏观调控的乏力。 第三,它保护落后,使企业无形中丧失了应有的竞争力,使得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难以优化,人为地导致了产品的积压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第四,它使得投资重复,消费失控。由于中央控制宏观经济的程度下降,应运而生的诸侯经济便各自为政、各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中国 区域经济 问题 对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