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第5章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LTE第5章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第5章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ppt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NTENTS 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p MIMO技术概述p 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p MIMO系统中的空时处理技术p MIMO的关键技术p MIMO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五章 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1.MIMO1.MIMO技术概述技术概述0505核桃AI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严重不足己经日益成为遏制无线通信事业的瓶颈。所以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是当前通信急需解决的挑战之一。MIMO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系统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提高传输质量的重要途径。5.1 MIMO技术概述技术概述MIMO技术指的是多天线发多天线收,从理论上可
2、以证明,如果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天线,那么这种MIMO系统的内在信道并行性必然在提高整个系统容量的同时,提高系统性能。MIMO技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提高信道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总之MIMO技术有效利用了随机衰落和多径传播力量,在同样的带宽条件下为无线通信的性能带来改善核桃AI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2 2. MIMO. 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基本原理0505核桃AI 5.2.1 MIMO系统模型系统模型考虑一个点到点的MIMO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个发送天线和 个接收天线。系统框图如图5.1所示:核桃AI图5.1 MIMO系统结构图5.2.2 MIM
3、O信道信道在此以基站和移动台作为发射端和接收端来分析。图5-1所示的两个线性天线阵列,在基站的天线阵列上的信号表示为 ,同理在移动台天线阵列上的信号为 。 1信道模型信道模型核桃AI1)非频率选择性信道模型在非频率选择性衰落情况下,MIMO信道模型相对比较简单,由于各天线间的子信道等效成一个瑞利的子信道。2)频率选择性信道模型此时MIMO信道模型矩阵可以表示为 其中 5.2.2 MIMO信道信道图5.2给出的将频率选择性信道表示为抽头延时模型,不过在这里L个时延的信道系数用矩阵表示,如图5.2所示。矢量 和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1信道模型信道模型核桃AI 图5.2 抽头延时模型5.2.2
4、 MIMO信道信道1)信道相关模型对于典型的城区环境进行研究,设定移动台被许多散射体包围,基站天线附近不存在本地散射物,基站天线阵列位于本地散射物之上,这样使得在基站观察到的功率方位谱(PAS)被限制在相对窄的波束内。2相关信道相关信道核桃AI 2)信道相关系数天线间的相关系数 具有指数形式、Salz-Winters形式等,这一小节将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5.2.3 MIMO信道容量信道容量1平均功率分配的平均功率分配的MIMO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核桃AI 假定信道容量的分析模型为复数基带线性系统,发送端配有 根天线,接收端配有 根天线,发射端未知信道的状态信息,总的发射功率为P,每根天线的
5、功率为P/ ,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等于总的发射功率,信道受到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的干扰,且每根天线上的噪声功率为 ,于是每根接收天线上的信噪比(SNR)为 ,并且假定发射信号的带宽足够窄,信道的频率响应可以认为是平坦的,且 的复矩阵H来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i元素 表示第i根发射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 下面分别分析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输入单输出(M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4中情况的信道容量。 一般来说,当平均发射功率一定时,信道容量与最小的天线数成正比。因此在理论上,对于理想的随机信道,可以获得无限大的信道容量,只要能为多根天线
6、和相应的射频链路付出足够的代价和提供更大的空间,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要受到实现方法和物理信道本身的限制。5.2.3 MIMO信道容量信道容量2自适应功率分配的自适应功率分配的MIMO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核桃AI 1)奇异值与特征值分析法MIMO技术的研究的目的时为了探求在丰富的多径环境下,如何去获得多个有效的通信正交子信道,以便进一步增加链路两端的信道容量。正交性意味着这些子信道互相之间是独立的,在数学上,两个终端之间的独立子信道数目可以通过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或者对瞬时相关矩阵R进行特征值(EVD)来估计。2)信道容量的特征值表示与分析前面的小节中已经给出了平均功率分配方案下
7、的MIMO信道容量的计算公式为了突出L条并行子信道的作用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5.3 MIMO5.3 MIMO系统中的空时处理技系统中的空时处理技术术0505核桃AI5.3 MIMO系统中的空时处理技术系统中的空时处理技术核桃AI MIMO系统通过多天线发送并由多天线接收实现最佳处理,可达到很高的信道容量且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这种最佳处理是通过空时编码和解码实现的,即在继续使用传统通信系统具有的时间维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多副天线来增加空间维,从而实现多维的信号处理。空时块编码(STBC)、空时格码(STTC)和分层空时码(LST)是三种常见的空时编码,其中,STBC具有良好的分集增益;ST
8、TC不仅具有优良的分集增益,还具有良好的编码增益;LST结构可获得较高的复用增益。以下主要就STBC,STTC和LST三种空时码的编码原理和译码准则进行详细地介绍。5.3.1 空时码的设计空时码的设计核桃AI在MIMO系统中,信号的输入输出关系可用矩阵式(5.38)表示其中 y、x 、 n分别表示输出、输入、噪声向量, 为信道的冲激响应矩阵1最大似然最大似然检测检测若接收端已知信道的冲激响应矩阵H 。对于给定的接收矩阵Y ,最大似然发送矩阵 满足式(5.40)yHxn221arg minarg minnpnpTTTiiFXXiXYHXyHx从式 可以得到空时码的设计准则2空时码的设计准则空时码
9、的设计准则5.3.2 空时空时块编码块编码(STBC)图5.6 Alamouti STBC编码器结构STBC能使MIMO系统获得良好的分集增益,其本质是将信号经过正交编码后由两根天线发送,由于经过正交编码后的信号相互独立,所以在接收端可以很容易的将两路信号区别开来。在接收端只需进行简单的线性合并即可获得发送信号。1Alamouti STBC在Alamouti STBC编码器结构如图5.6所示图5.6 Alamouti STBC编码器结构5.3.2 空时空时块编码块编码(STBC)核桃AI在接收端采用如图5.7的译码器结构进行译码。图5.7 两发一收的Alamouti STBC译码器结构5.3.
10、2 空时空时块编码块编码(STBC)核桃AI假设在接收端可以获得理想的信道估计,且每个信号落到信号星座图上的概率是等概的,则最大似然译码算法要求在信号星座图上选择一对信号 来最小化与接收信号之间的欧氏距离3多接收天线下的译码多接收天线下的译码算法算法两发一收的STBC最大似然译码准则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多个接收天线。令第 个接收天线相邻连续两个符号周期的信号为 2Alamouti STBC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最大似然译码算法4STBC编码编码STBC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如图5.8所示,信源发出的数据首先经过调制,然后进行STBC,经过STBC后的数据被分别送至 根天线,经 根天线发送。STBC的输出可以
11、用一个 的矩阵 x表示,其中 为发送天线的数目,P 为发送每个块所需要的周期5.3.2 空时空时块编码块编码(STBC)5STBC最大似然译码最大似然译码核桃AI假设信道的冲击响应 在 个符号周期内不变,即在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译码,同Alamouti译码一样,也可以利用统计判决理论来估计发送信号 。 5.3.3 空时格码(空时格码(STTC)核桃AISTTC是由空时延时分集发展而来的,它利用网格图将同一信号通过多根天线发送,在接收端采用Viterbi译码。STTC将编码、调制、和发射分集结合在一起,可同时获得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同时还可提高MIMO系统的频谱利用率。1STTC的的模型模型STT
12、C系统模型如图5.9所示图5.9 STTC系统模型5.3.3 空时格码(空时格码(STTC)2STTC编码器编码器核桃AI STTC编码器实际上是定义在有限域上的卷积编码器。对于 根发送天线,采用MPSK调制的STTC编码器的结构如图5.10所示。5.3.3 空时格码(空时格码(STTC)3STTC编码设计准则编码设计准则核桃AI准静态衰落信道条件下STTC码的设计准则。(1)秩准则(2)行列式准则2)快衰落信道条件STTC设计准则(1)距离准则(2)乘积准则5.3.4 分层空时码(分层空时码(LST)核桃AILSTC能构极大的提高MIMO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即可以获得良好的复用增益。其最大的优
13、点在于允许采用一维的处理方法对多维空间信号进行处理,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译码的复杂度。1LST的分类的分类根据LST结构中是否进行纠错编码和调制后信号的分配形式的不同,LST可分为VLST、HLST、DLST、TLST等。LST实际上描述了空时多维信号发送的结构。最简单的未进行编码的LST结构就是贝尔实验室提出的VLST或称为V-BLST(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垂直结构的分层空时码),其结构如图5.12所示。5.3.4 分层空时码(分层空时码(LST)2VLST的接收的接收核桃AIVLST可以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算法进行译码,但最大
14、似然译码算法复杂度较高。因此提出了许多简化的算法如ZF(迫零)算法、QR算法及MMSE(最小均方误差)算法.1)ZF算法2)QR算法3)MMSE算法5.3.4 分层空时码(分层空时码(LST)2VLST的接收的接收核桃AIVLST可以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算法进行译码,但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复杂度较高。因此提出了许多简化的算法如ZF(迫零)算法、QR算法及MMSE(最小均方误差)算法.1)ZF算法2)QR算法3)MMSE算法5.3.5 STBC、STTC、LST的改善方案的改善方案核桃AI为进一步提高空时处理技术的性能,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空时处理的性能及设计和空时技术的应用。这些经过改良的技术在一
15、定程度上都提高了空时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能进一步提高MIMO系统的性能。1. 基于基于STBC的改善方案的改善方案线性预编码是一种纠错编码,用于纠正由于信道衰落在子载波上的出现零点而引起的误码。其主要特点是译码复杂度低,延迟较小且引入的冗余信息比其他纠错编码小。在发送端,线性预测编码将 个符号线性变换到 个符号( )。在接收端,可以根据复杂度和性能要求,选择ML译码、球形译码、迫零译码、MMSE均衡或者Viterbi译码算法。线性编码和STBC编码结合可进一步提高MIMO系统的性能。1)STBC与LST结合2)STBC与天线优选技术结合5.3.5 STBC、STTC、LST的改善方案的改
16、善方案核桃AI2. 基于基于STTC的改善方案的改善方案STTC不仅可以获得很高的分集增益,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但是由于STTC一般要采用Viterbi译码,复杂度比较高。基于STTC的改善方案一般采用延迟发射分集。延迟发射分集可以看作是STTC的特例,它结构简单,性能也较好,因此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延迟发射分集的原理是:将发送信号从一个天线上发射出去,同时将相同的发送信号延迟一定时间从另一发射天线上发射出去,相当与信道有两径,且时延是已知的,信道在频域上就体现为频率选择性。于是,通过适当的编码和交织,就可以获得空间和频域上的分集增益。延迟发射分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结构简单。Turbo码
17、的性能逼近Shannon极限,许多编码都可以利用Turbo码这种级联加交织的方法来提高编码的性能。译码时, Turbo迭代次数越多得到的结果就越好,而且就一次迭代的效果来说,都较传统的Viterbi译码效果好。不过,Turbo码的译码本身复杂度就相当高了,加上STTC有较高的网络复杂度,使得Turbo-STTC虽然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实用性较差。5.3.5 STBC、STTC、LST的改善方案的改善方案核桃AI3. 基于基于LST结构的改善方案结构的改善方案采用LST结构的MIMO系统可以明显地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和较高频谱利用率,可获得空间复用增益。但是LST结构要求接收天线数必须大于发射天线数
18、且译码复杂度较高。若将LST与空间分集技术相结合和自适应技术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即当信道条件好时,采用LST结构,在信道条件差时,采用发送分集技术。MIMO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5.4 MIMO5.4 MIMO的关键技术的关键技术0505核桃AIMIMO无线通信技术源于天线分集技术与智能天线技术,它是多入单出(MISO)与单人多出(SIMO)技术的结合,具有两者的特征。MIMO系统在发端与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单元,运用先进的无线传输与信号处理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因势利导,开发空间资源,建立空间并行传输通道,在不增加带宽与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与数据速率,堪称现代通信领域
19、的重要技术突破。5.4.1 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核桃AI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信道特性不同的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特性等不同),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发送信号的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受衰落的影响就不会相同。使用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副本,帮助接收端正确恢复出原发送信号。分集技术充分利用之前造成干扰的信号的多径特性,来提高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率,这要求不同信号副本之间具有不相关性。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为了克服快衰落影响,发射端必须要提高发射功率。而手持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延长移动终端使用时间。目前常用的
20、分集方式主要有两种:宏分集和微分集1宏分集宏分集宏分集也称为“多基站分集”,主要是用于蜂窝系统的分集技术。在宏分集中,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方向上,同时和小区内的一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只要在各个方向上的信号传播不是同时受到阴影效应或地形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慢衰落,这种办法就可以保证通信不会中断。它是一种减少慢衰落的技术5.4.1 分集技术分集技术2微分集微分集核桃AI微分集是一种减少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都经常使用。目前微分集采用的主要技术有: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等分集技术。1)空间分集空间分集是一种常用的分集形式。所谓空间分集,指将同一信息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TE MIMO 技术 原理 关键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