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案例(11):华盛顿邮报.docx





《巴菲特投资案例(11):华盛顿邮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菲特投资案例(11):华盛顿邮报.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巴菲特投资案例(巴菲特投资案例(11):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巴菲特投资案例(11):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在 1971 年上市,总裁和大股东为凯瑟琳.格雷厄姆。1971 年上市前 夕,华盛顿邮报收到一封关于越战的五角大楼文件,联邦地区法院下达了禁令, 禁止刊登该文件,但凯瑟琳顶住压力,坚持新闻操守进行了出版,之后大法官 裁决支持该报,最高法院也支持大法官的裁决。这次胜利后,华盛顿邮报开始 蜕变,从一家地区报纸一跃而成为一家重要的全国性大报。1973 年,华盛顿邮报深入挖掘报道“水门事件”,通过秘密线人对这起丑闻进行 了大量报道。尼克松领导的白宫在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上已经与华盛顿邮报结了 梁子,
2、这次更是大加威胁,并使得华盛顿邮报的两家电视台失去了执照。再者, 1973 年正是熊市开始,标普 500 指数当年下跌了 14.8%,华盛顿邮报的股价 一路暴跌。1973 年 5 月份,巴菲特开始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开始一共买入了 23 万股, 之后给凯瑟琳写了封信。凯瑟琳由于害怕失去控制权,对恶意收购很敏感,在 上市时已经将股票分为两类,其中 B 类股票没有投票权,凯瑟琳持有 A 类股票。 1973 年底,巴菲特夫妇去拜访凯瑟琳,取得信任后,又购买了一批股票,总持 股数为 93.4 万股 B 类股,占公司 12%的股份,买入均价为 11.3 美元,总购买 价为 1060 万美元,并与凯瑟琳
3、签了书面协议,在未得到凯瑟琳的同意下不再 购买该公司股票。在 1974 年,美国股市开始崩溃,标普 500 指数下跌了 26.4%,华盛顿邮报的 股价也大幅下跌了约 25%,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市值从 1060 万美元减少至约 790 万美元。巴菲特还想继续购买,但他已经向凯瑟琳保证过不再购买,只能 作罢,他把它推荐给了他的朋友们。巴菲特在 1985 年的致股东信中,详细阐述了他购买华盛顿邮报的原因。在 1973 年他购买期间,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约 8800 万美元,当年公司净利润约 1330 万美元。巴菲特认为,报纸类公司具有经营垄断性,具备持久竞争优势, 根据未来现金流折现的价值估算方法,该公
4、司内在价值约为 4 亿到 5 亿,但市 场价格当时不足 1 亿美元,具有非常大的折扣和安全边际。到 1985 年底,巴菲特当初以 1060 万美元购买的华盛顿邮报股票市值已经大幅 跃升至 2.2 亿美元,总收益率约为 21 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 28%。报纸业的商业模式:报纸通过提供大量各方面的新闻,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 求。广告也是一种受欢迎的“新闻”,给民众提供招聘、促销、消费等方面的信 息,同时广告收入也降低了民众的购买成本。反过来,报纸对于广告客户也不 可或缺,作为商家的信息扩音器,其作用巨大。报纸业的竞争优势:在电视和互联网普及之前,报纸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城市最后只会剩下一
5、家报纸。原因是,城市中一旦有一家报纸在发行量和 受欢迎程度上有明显优势,自然会吸引最多的广告,广告反过来吸引读者,更 多的读者又吸引更多的广告,良性循环,胖者更胖,而弱者被淘汰,最后形成 事实上的垄断经营。*1985 年致股东信:“我们之前曾提到,过去十年来,投资环境已由过去完全不 看重大企业的情况转变成适当的认同,华盛顿邮报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在 1973 年中以不到当时内在价值四分之一的价格买进股权,计算价格/价 值比并不需要有独到的眼光,大部份的证券分析师、经纪人与媒体经营者跟我 们一样估计该公司的价值约在 4 亿到 5 亿美元之间,但当时其仅 1 亿的股票市 值却是众人皆知,只是我
6、们具有的优势是态度:我们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成功 投资的关键是,在价格以大折扣低于内在价值时,买进好公司的股票。在 1970 年代早期,大部分机构投资人认为企业价值与他们买进卖出的价格并 无多大关联,现在看来当然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当时他们受到知名的商学院所 提出的新理论所惑,“股票市场具有完全的效率,因此计算企业的价值对于投资 活动一点也不重要”。事后想想我们实在亏欠这些学者太多了,在桥牌、西洋棋 或选股等斗智的竞赛中,当对手被告知思考是白费力气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 个能让我们更有利呢?1973 到 1974 年间,华盛顿邮报的表现依旧良好,使得内在价值持续增加。尽 管如此,到 1974 年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菲特 投资 案例 11 华盛顿邮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