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征求意见稿)包头市农牧业局(2013 年 10 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指导全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编制本规划。一、优势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我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区和呼包银榆经济区,是呼包鄂金三角核心区,面对呼包鄂城市群、京津城市群乃至全国市场;紧临周边盟市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补充;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北临蒙古国,拥有边境公路口岸,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提供的便利的交通条件
2、。2、城市带动优势。我市 200 多万城镇人口为农畜产品销售提供了需求巨大、运输便捷的市场;工业城市的财政实力雄厚,为加大农牧业投入提供了基础条件;农牧业人口仅有 51 万人,- 2 -仅占全市总人口的 19%,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压力较小。3、人均资源优势。我市人均占有耕地 12 亩,位列 12 个盟市第 2 位;人均水浇地 3.8 亩,列第 4 位。人均拥有牲畜 6.6头只,列第 8 位。虽然我市农牧业总量小,农牧业人口相对较少,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较多,发展现代农牧业具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发展高效舍饲畜牧业前景广阔。4、产品加工优势。我市拥有一批设备先进、加工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农畜产品
3、生产加工能力逐年稳步提高,保持自治区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 118 家。形成年加工马铃薯 4 万吨、羊 110 万只、羊绒 3000 吨,日加工生鲜乳 50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乳制品、肉类、粮油等 11 大类、200多个品种。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到 50%。5、市场流通优势。我市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营销体系。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达到 33 家。全市现有各类蔬菜等市场 20 个,已形成以友谊、远大两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以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以超市、农贸市场等为销售平台的市场流通体系。正在抓紧建设润恒、驼龙 2 个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润恒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
4、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全市建成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 9 个,130 名马铃薯经纪人遍布全国。羊肉通过小尾羊等“群羊”企业收购、本地市场销售和外调调剂等,供不应求;牛奶全部由企业收购。- 3 -6、产业体系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 70%以上。蔬菜具有区位、技术和市场优势;马铃薯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商品薯实现产、销、加、储一体化,种薯实现“北繁南种” ;小肥羊、小尾羊总部设在我市,蒙牛、伊利在我市投资办厂,形成“群羊”品牌,奶牛饲养规模、单产水平居自治区前列。三主粮燕麦米系列、圣鹿源鹿产品系列、东宝蛋白粉、龙驹奶酒等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畅销南方市场。7、品牌优势。农畜产品加工
5、行业注册商标达到 523 个,其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8 个,自治区著名商标 34 个,包头市知名商标 26 个。全市认证 “三品一标” (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畜产品 163 个。其中,无公害产品 140 个,绿色产品 19 个,有机产品 4 个。全市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13.4 万亩,无公害肉羊 65 万只,无公害羊肉 1200 吨,有机羊肉 350 吨,有机奶 2800 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是是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和和生生态态环环境境依依然然薄薄弱弱,可可持持续续发发展展能能力力不不强强。全市水浇地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 13。山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 20,山南
6、地区农作物大水漫灌面积达到100 万亩左右;达茂旗禁牧后,虽然草原重度“三化”面积由23减少到 10,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明显好转,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二二是是产产业业发发展展方方式式相相对对滞滞后后,产产业业化化水水平平不不高高 。龙头- 4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蔬菜、马铃薯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不足 10;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低,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弱,一产业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谁来种地、谁来养畜”的问题急需解决。三三是是服服务务体体系系有有待待完完善善,绿绿色色农农畜畜产产品品基基地地建建设设
7、滞滞后后。市县两级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财政差额补贴体制以及缺乏人员、编制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缺乏和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 “三品一标”产品产量小、成本高、效益低,经营主体认识程度和积极性不高。四是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四是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虽然市级财政对农牧业的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工业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不相适应。同时,部分旗县区由于财政实力等原因,上级项目匹配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从纵向自身发展相比,全市农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从横向与二、三产业发展相比,三次产业发展不协
8、调,第一产业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定位(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工作思路,围绕“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坚持“绿色、健康、安全、环保”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构建- 5 -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抓龙头、强基地、创品牌、促效益”为切入点,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基地,西北地区蔬菜集散地和自治区重要的优质肉羊基地、奶源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二)发展原则1 1、市场导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在农牧业产业资源
9、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各级政府要着力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公共服务。2 2、全产业链谋划原则。全产业链谋划原则。立足优势区域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促使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衔接,主导产业与农村牧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加快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3 3、园区化发展原则。、园区化发展原则。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土地流转,达到规模化经营;通过不同类型园区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加快农畜产品市场化运作,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
10、展的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4 4、科技创新原则。科技创新原则。把农牧业产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产业的着力点,创新农牧业技术推广体- 6 -制机制,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畜产品档次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5 5、生态循环原则。、生态循环原则。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技术和措施;严格农牧业投入品管理,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开发、利用,减少面源污染。(三)预期目标1 1、20152015 年预期目标年预期目标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农
11、畜产品高产、稳产水平有所提高;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初步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同步增加;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更为完善,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得到有效化解,优惠政策持续增多;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 2、20172017 年预期目标年预期目标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结构调整更为优化,农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对农牧
12、业的支撑能力大为增强;农牧业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优惠政策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7 -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 3、20202020 年远景目标年远景目标展望 2020 年,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质量安全可靠、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基本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类别指标2015 年2017 年2020 年粮食总产量(万吨)100100100马铃薯鲜薯产量(万吨)100100100蔬菜产量(万吨)120130150牲畜存栏(万头只)470580
13、680肉类总产量(万吨)202530羊肉产量(万吨)91317农畜产品生产牛奶产量(万吨)160163168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亿元)100120160农畜产品加工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55%60%65%流通企业(个)404550交易额超亿元流通企业(个)131517农畜产品流通埠外销售平台(个)346- 8 -类别指标2015 年2017 年2020 年无公害食品生产总量(万吨)96105115绿色食品生产总量(万吨)141516三品数量 有机食品生产总量(吨)100015001952中国驰名商标(个)101215内蒙古著名商标(个)404550包头市知名商标(个)405060地理标志证
14、明商标(个)236商标品牌原产地证明商标(个)236(四)发展定位一是一是布局定位。布局定位。构筑“三带、六区”农牧业新格局。南部现代农牧业带(山南地区) ,打造高效农牧业聚集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区、都市现代农牧业观光区、沿黄水产休闲区,发展蔬菜、肉羊、奶牛、饲草料、水产等产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带(固阳县全境、达茂旗农区) ,集中马铃薯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适度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北部草原畜牧业带(达茂旗牧区) ,打造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探索科学利用草场的有效途径。- 9 -二是发展方式定位。二是发展方式定位。充分发挥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集散作用,促进我
15、市蔬菜与全国、周边城市双向流通;在壮大种薯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马铃薯产、销、加、储一体化;加快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羊产业良种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强化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三是市场定位。三是市场定位。在保障本市蔬菜有效供给基础上,开辟外阜市场;马铃薯种薯市场为本市和两广等,商品薯面向国内外市场;羊肉面向本地市场和“群羊”企业,羊绒原料主要依托市外市场;生鲜乳重点增加伊利、蒙牛加工需求,当地中小型乳品企业重点打造特色产品。四是质量定位。四是质量定位。推行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三品”生产的新技术、新设施和新肥料,积极引进优良新品种,大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有效控制农牧业面源污
16、染,强化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大力推进“三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三、主要任务按照自治区“8337”工作思路的要求,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实际,促进传统农牧业向都市现代农牧业转变,粗放型农牧业向设施农牧业转变,资源消耗型农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转变,农户分散、粗放经营型农牧业向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型农牧业转变,农牧业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多种功能融合转变,推进主导产- 10 -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牧业。(一)蔬菜产业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继续加强蔬菜保护地建设,改造提升现
17、有蔬菜保护地,重点提高冬春季蔬菜生产能力,增加本市蔬菜有效供给。通过主体培育、政策扶持、科技服务等方式,打造、提升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点;积极发展蔬菜加工业。大力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脱水、蔬菜酱和其它深度加工,延长露地蔬菜产业链条。抓住番茄出口加工企业原料基地东移的时机,积极引进番茄出口加工企业;培育壮大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形成以驼龙、润恒一级蔬菜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友谊、远大等二级蔬菜批发市场为骨干,蔬菜主产区乡镇产地批发市场全覆盖的梯次销售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性、季节性特点,实现我市蔬菜与全国大型蔬菜市场、周边城市蔬菜的双向流通
18、,打造西北地区蔬菜集散地。成立市、旗县区两级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蔬菜产销信息网络,并与全国、全市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联网。到 2015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全市菜田面积分别达到 30万亩、35 万亩和 40 万亩,蔬菜保护地分别达到 15 万亩、17 万亩和 20 万亩;全年蔬菜自给率分别达到 55%、60和 65;蔬菜加工量分别达到 15 万吨、20 万吨和 25 万吨;积极发展露地- 11 -蔬菜,引进、培育蔬菜加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自上而下梯次销售网络,即:一级蔬菜综合批发市场(驼龙、润恒)2 个,二级蔬菜批发市场(友谊、远大)2 个。(二)马铃薯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包头市 绿色 农畜 产品 生产 出产 加工 基地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