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2021年人教版《木兰诗》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2021年人教版《木兰诗》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2021年人教版木兰诗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1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课时:2课时教学进展: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
2、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的“乐府双璧”。2.字词注音: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参考答案: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参考答
3、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9.作业: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字数:100-150字。教师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
4、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字词。2.初步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 在师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木兰从军”的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2、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汇,翻译课文。三、教学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四、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复述法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5、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日期: 课时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朗读木兰诗体现诗歌的声韵美。;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1、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作为一首民歌,木兰诗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进花木兰。2、明确课时目标(多媒体展示) 二、自主学习,前题诊测 检查预习,学生展示交流: 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
6、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的重要地位: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机杼 zh 戎机rng 可汗 k hn 鞍鞯 jin 辔头pi燕山yn 胡骑j 朔气s
7、hu 金柝tu 红妆zhung 著我旧时裳zhu 傍地走bng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教师范读一二小节,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同样是五字句,组为“二一二”节拍,组为“二三”节拍,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4
8、、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5、学生分小组展示诗歌朗读。二.小组内疏通文意。请学生将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找出来写在黑板上。;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3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培养探究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导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二、简介背景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
9、、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三、配乐朗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四、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五、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主要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探究点参考备案
10、: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5、我对木兰的看法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六、学生合作探究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
11、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七、交流探究成果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八、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九、布置作业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4【学习目标】1、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前置作业,自主
12、学习】1、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2、背诵课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例如:、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
13、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拓展练习: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
14、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木兰的
15、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
16、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5【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3、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教具准备】小黑板 朗读录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女英雄数不胜数:古代有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躺在敌人铡刀上的
17、刘胡兰;现在有感动中国的第一女警-任长霞;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古代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花木兰代父从军,战功赫赫,衣锦还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这篇文章,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二、解题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2、介绍乐府诗三、诵读诗歌,整体感悟1、听配乐朗诵听读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c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2、同桌大声互相朗读,并纠正对方错误。3、检查朗读情况a、给下列字注音可汗 鞍 鞯 朔 气 金柝 辔 头 啾 胡骑b、划分朗读节奏(1) 唧唧/复/
18、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2)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3)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4)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教师小结: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守“句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4、学生比读,互评互读。5、全班齐读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这篇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吧。
19、四、理清思路 背诵全文1、自主学习 理清诗意2、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一、(13) 替父从军 二(4) 十年征战三、(5、6) 凯旋归来 四(7) 比喻赞美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3、检查背诵情况按下面要求写出原文(1) 木兰从军原因的句子:(2) 描述木兰为从军做准备的句子:(3) 描写木兰在边塞夜景的句子:(4)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的句子:(5) 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6)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过渡语:看来同学们课文背诵的都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对课文进行深一步的探讨。五、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 这首诗的情节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传为美谈,下面我们一起聆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这优美的旋律着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