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一堂好的职教课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一门好的职教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并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1一、内容特点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
2、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二、设计思路整体设计思路: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具体过程: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
3、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
4、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三、一些建议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2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
5、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
6、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7、、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又 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 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 已知:如图,ABC中, 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
8、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七、课后练习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 ).(A)两条对角线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
9、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3.做一做: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 cm,宽为4 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认知要求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
10、构.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 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 生用数学的意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 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
11、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二、讲授新课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 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 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
12、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
13、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极差、方差等.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 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刻画
14、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例如: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 40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我们可以算极差.甲种玉米极差为460-430=30千克;乙种玉米极差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种玉米较稳定.还可以用方差来比较哪一种玉米稳定.s甲2=100,s乙2=200.
15、s甲2<s乙2,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较稳定.< p=;>三.建立知识框架图通 过刚才的几个问题回顾思考了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下面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四、随堂练习例1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 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占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_,理由是_.分析:这是一道判断说理型题,它要求借助于统计知识,作出科学的判断, 同时运 用统计原理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该电脑生产厂家凭借挑选某城市经销本产品情况,断然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
16、占40%,宣传中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样本容量太小;第二,样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例2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请根据下面的疫情统计图表回答问题:(1)图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国疫情每天新增数据统计走势图,观察后回答: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人数之和超过100人的天数共有_天;在本题的统计中,新增确诊病例的人数的中位数是_;本题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中,样本是_,样本容量是_.(2)下表是我国一段时间内全国确诊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数与天数的频率统计表.(按人数分组)100人以下的分组组距是_;填写本统计表中未完成的空
17、格;在统计的这段时期中,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在80人以下的天数共有_天.解:(1)7 26 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 19(2)10人 11 40 0.125 0.325 25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与思考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共同建立的知识框架图,并进一步用统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六.课后作业:七.活动与探究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A.300克 B.360千克C.36千克 D.30千克2021最新人教
18、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授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现在我们来看本章
19、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上面的式子、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100t-120(t-0.5)=
20、100t-120t-120(-0.5)=-20t+60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t-0.5)=+120t-60-120(t-0.5)=-120+60比较、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
21、)=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范例学习例1.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2、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解答过程按课本.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
23、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四、课堂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五、
24、作业布置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5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2.使学生能准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3.能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区别单项式与多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三)德育渗透点在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四)美育渗透点单项式和多项式在前二章,特别是第一章已有新接触,本节课来研究多项式的概念可谓水到渠成,体现了数学的结构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以训练为主,注重尝试指导.2.学生学法:观察分
25、析多项式有关概念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2.难点: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以及多项式与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3.疑点:多项式中各项的符号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多项式有关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同学们看下面一些问题.(出示投影1)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 ,2, , , ,2.圆的半径为 ,则半圆的面积为_,半
26、圆的总长为_.学生活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可以进行抢答,看谁想的全面,回答的准确,教师对回答准确、速度快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教法说明】让学生通过1题回顾有关单项式的一些知识点,再通过2题中半圆周长为 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内容.师:上述2题中,表示半圆面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吗?为什么?表示半圆的周长的式子呢?学生活动:同座进行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师:谁能把1题中不是单项式的式子读出来?(师做相应板书)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 , , 对于这些代数式的结构特点,由小组选代表说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学可做补充.(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像以上这样的式子叫多项式,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多项式,上面几个式子都是多
27、项式.板书3.1整式(多项式)学生活动:讨论归纳什么叫多项式.可让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概括并板书板书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师:强调每个单项式的符号问题,使学生引起注意.(出示投影2)练习:下裂代数式 , , , , , , , 中,是多项式的有:_.学生活动:学生抢答以上问题,然后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多项式,同桌互相交换打分,有疑问的提出再讨论.【教法说明】通过观察式子特点,讨论归纳多项式的概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多项式的概念是本节教学重点,为使学生对概念真正理解,让学生每个人写出两个多项式,可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
28、 , , 各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得到的?每个单项式各指的是谁?各是几次单项式?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否定与纠正.师:在 中,是两个单项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项式,两个单项式中, 次数是1, 次数是1,最高次数是一次,所以我们说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一次,整个式子叫做一次二项式.板书学生活动:同桌讨论, , ,应怎样称谓,然后找学生回答.师:给予归纳,并做适当板书:板书学生活动:通过上例,学生讨论多项式的项、次数,然后选代表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就叫做几项式.每一项包含它的符号,如 中, 这一项不是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
29、次数,就叫做多项式次数,即最高次项是几次,就叫做几次多项式,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板书【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以上几个多项式的感知,学生对多项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些结论,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1.填空:2.填空:(1) 是_次_项式; 是_次_项式; 的常数项是_.(2) 是_次_项式,最高次数是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常数项是_.学生活动:1题抢答,同桌同学给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说出依据,否定的再说出正确答案;2题学生观察后,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完成,部分胶片打出投影,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对所做答
30、案给予肯定或更正.【教法说明】在此组练习题中,1题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个多项式就是单项式的和,多项式的项就是单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多项式与单项式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概念,而不能准确应用于解题中的弊病.2题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题单一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四)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式一节中“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在掌握多项式概念时,要注意它的项数和次数.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单项式,掌握单项式时要注意它的系数和次数.归纳: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板书说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出多项式、单项式,然后再提出它们统称为整式,并做了述板书,使所学知识纳入知识系统.巩固
31、练习:(出示投影4)下列各代数式:0, , , , , , 中,单项式有_,多项式有_,整式有_.学生活动:观察后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提醒学生不能遗漏.【教法说明】数学要领重在于应用,通过上题的训练,可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与整式的关系.(五)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5)1.单项式 , , 的和_,它是_次_项式.2. 是_次_项式 是_次_项式,它的常数项_.3. 是_次_项式,最高次项是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常数项是_.4. 的2倍与 的平方的 的和,用代数式表示_,它是_(填单项式或多项式).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流
32、补充,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做肯定或否定,强调3题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 是一个数字,不是字母,因为它只能代表圆周率这一个数值,而一个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教法说明】本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节课基本知识后安排的一组训练题,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特别是对 这个数字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自编题目练习:每个学生写出6个整式,并要求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然后交给同桌的同学,完成以下任务,先找出单项式、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写出系数与次数,是多项式的写出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什么?常数项是什么,然后再互相讨论对方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学说明】自编题目的训练,一是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
33、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师:通过上面编题、解题练习,同学们对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师的要求编题,编一个四次三项式,看谁编的又快又准确,再编一个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学生活动: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然后学生讨论是否符合要求.【教法说明】通过上面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多项式项数、次数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1)-5不是多项式( )(2) 是二次二项式( )(3) 是二次三项式( )(4) 是一次三项式( )(5) 的最高次项系数是3( )2.填空题(1)把上列代数式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 ,0, , ,; ; ;.(2)如果代数式 是关于 的三次二项式则 , .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149页习题3.1A组12.(二)选做题:课本第150页习题3.1B组3.十、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答案1. 2.(1)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二项式 ;三次三项式 ;(2) , .作业答案教材P.149中A组12题:(1)三次二项式 (2)二次三项式(3)一次二项式 (4)四次三项式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