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doc
《2022最新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教学步骤一、基本训练.43-275.65+0.5 4.80.4 1.25 1001%0.25402-二、归纳整理.(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2.
2、分组讨论: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解比例:12 :x=8 :24.巩固练习.(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
3、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3)解比例: =82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媒
4、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识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
5、。(要求学生多指几处)(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1
6、)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2)尝试量一量。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
7、看是多少毫米。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二、用新知,解决问题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4.铅笔的长可能
8、是几厘米?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教学反思: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3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58页、第59页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质数
9、、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0、1。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例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1的约数:1 7的约数:1、7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2021 苏教版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