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doc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程 实 践关于莫言与诺奖的调查报告数学科学学院王新晨 赵露君 虞孟韵 陈闻清 由以苓 张浩然 胡泓昇 吴冠雄 谈福嘉1目录一、引言.3 1、调研背景.3 2、调研目的.3 3、调研预期.4 二、调研基本情况.4 1、调研时间.4 2、调研地点.4 3、调研对象.4 4、调研分工.4 三、调研方法.5 1、问卷调查法.5 2、直接采访法.5 3、资料调查法(境内外互联网舆情动态).5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5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5 2、采访结果及分析.17 3、互联网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来源于蚁坊软件).17 监测结果综述.18 境内媒体报道.18 境外媒体报
2、道.19 境内网民言论.20 境外网民言论.20 监测结果分析.21 五、小组讨论及结果.22 1、 (王新晨).22 2、 (赵露君).23 3、 (陈闻清).24 4、 (由以苓).25 5、 (胡泓昇).27 6、 (虞孟韵).28 7、 (张浩然).29 8、 (吴冠雄).30 9、 (谈福嘉).32 六、总结.33 1、科学性.33 2、可靠性.33 3、局限性.33 4、调研价值.34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34 七、结论.34 八、附录.35 1、附录 1:问卷及结果.3522、附录 2:采访钱勇讲师.36 3、附录 3:采访王东明教授.393关于莫言与诺奖的调查报告摘要摘要:2
3、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籍作家莫言,一石激起千层浪。莫言第一次为中国人圆了诺奖梦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我们发现诺奖并不那么遥远。本调查采用问卷及采访的形式,试图了解中国民众对此问题的看法。在调查后,小组成员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交换了各自意见。关键词:莫言 文学 诺贝尔奖 诺奖情结 诺奖含金量 中国影响力正文一、引言1、调研背景2012 年 10 月 11 日晚上 19 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创设 117 年来,中国籍作家首次获此奖项。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
4、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的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人士。其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意义重大,堪比许海峰 1984 年为中国取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2、调研目的莫言第一次为中国人圆了诺奖梦而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这也4让我们发现诺奖距离中国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遥远。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弄清是什么原因使得莫言获奖、获诺奖后对莫言有何影响、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会有怎样的变化以及诺文学奖的含金量又是如何等等。3、调研预期中国的影响力和莫言独特的风格是莫获奖两个重要的因素。莫获奖前人们对他的了解不多,获奖后更多的人才了解到他,他的书也会有更好的市场。莫获奖会
5、成为对国人的激励,大家会感觉与诺奖的距离更近了,也会更加想获得其他领域的诺奖。大家还是会认同诺文学奖的权威性的。二、调研基本情况1、调研时间:2012 年 11 月2、调研地点:复旦大学3、调研对象:复旦大学学生及老师4、调研分工:问卷的设计及扫邮工作 由以苓,虞孟韵,陈闻清对教授的采访 吴冠雄,胡泓昇问卷的打印及发放 谈福嘉,张浩然报告的撰写 赵露君PPT 的制作 王新晨,胡泓昇5注:各项任务都有大家的集体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完成。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研设计了一份问卷(问卷及结果见附录 1) ,并由小组成员向全校部分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 180 份,回收问卷 149 份,其中有效
6、问卷 149 份。在调查的人中,理工类 106 人,文史类 43 人。问卷内容涵盖专业、对莫言的了解、对诺奖的看法、获奖原因及诺奖情结,较好地实现了本次调研的目的。2、直接采访法本次调查还采访了我校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教授博弈论与中国智慧的钱勇讲师,另一位是中文系王东明教授。 (两位老师的采访稿见附录 2,附录 3)采访与问卷相结合能较好反映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此问题的看法。3、境内外互联网舆情动态互联网上的报道反映了媒体对此问题的看法,所以我们通过对整个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监测 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点至 2012 年 10 月 12 日 9 点有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7、境内外互联网舆情动态。4、调研结果及分析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第一题:6关于人数,本次调查样本在文理科方面,主要理科人数偏多,所占比例超过样本容量的三分之二。但是,在接下来的问题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问题来说,文理的答题趋势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文理生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等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也会有选择的对文理科生的不同进行分析。第二题:7尽管莫言因诺奖火爆,但是读过他的书的人,不论文理,仍是很少。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莫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排除现在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看出,莫言本身作品可能因为题材、写作风格等因素而远离了大学生的阅
8、读需求。第三题:与我们的预期一样,一大部分同学仅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知道莫言这个人物的存在。但是,本题中我们发现,由于文科生本身更容易接触到文学类的东西,所以,他们从课程或者是媒体中首次了解到莫言的机会比理科生多很多(这里由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基数相差很大,所以请关注比例而非具体数字的比较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莫言获诺奖对他本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诺贝尔奖让很多本职与文学关系不大的人知道了莫言这个名字,从侧面印证了莫言热8和诺贝尔奖直接的关系。但是,在这里我们并未知道,诺贝尔奖对莫言发展的影响和其他。第四题:建立在第三题的基础上,我们又向那些多少读过莫言的文字的被调查者提出这道补充题目。从总体比
9、例中,被选率最高的两个选项是诺奖跟风和喜欢莫言作品本身。这两个答案在分析者看来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答案。前者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读,后者则是纯粹出于自己的阅读喜好。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莫言的作品的影响力来自莫言诺奖和其本身特色的两个要素,诺奖(从客观地角度)“捧红”了一个作家,但是,作家本身也一定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这样,我们也就必须客观地看待莫言获诺奖这件事,而不是一味地揣测其中隐含的其他意味。第五题:您对莫言的印象是?(多选题)9本题中文理科的分化并不明显,被调查者的选择均主要集中在“诺贝尔奖获奖者”(分别为 38%与 47%)与“红高粱 ”(分别为27%与 20%)两个选项。从中可以看出,
10、此次诺贝尔奖后的连锁效应与张艺谋导演的影视作品是莫言在国人心中留下印象的较为主要途径,而其“小学学历”的背景与“圈内三流作家”的负面评价并未成为主流印象,可见莫言在国人心中印象总体较为积极,但略显单一(可以侧面看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甚至很多10人对红高粱产生兴趣、知晓“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也都只是在莫言获诺奖后) 。第六题:您是否认同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 (单选题)本题结果中产生的文理科差异值得关注,文科生的选择集中在“认同”(最高,为 39%)和“中立,无所谓”、 “不认同”(分别为 23%与 22%) ,而理科生则大多选择“中立,无所谓“与”认同“(分别为 43%与11
11、42%) ,选择”不认同“和”非常认同“的比例明显低于文科生。需要指出的是,在设计本题时我们着重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旨在适当缩小范围,得到更切合本课题研究方向的调查结果。而调查结果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被调查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同度基本较高,但同时从选择”中立“的人数较多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国人可能更加认同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等奖项的权威性,相比之下对文学奖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低(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文学的主观性更大) 。同时从文科学生的选择分布更为平均的现象可以看出文科生对于文学类奖项更为关注,也更有自己独特观点。第七题: 如果不认同,原因是? (多选题)12本题旨在了解不认同诺贝尔文学奖权威性
12、的被调查者选择该选项的具体原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偏向“受政治因素影响过大“与”西方主导价值观不够全面公正“两项,这与近年来专家和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多年未获诺贝尔奖原因的分析相一致。第八题:如果认同,原因是? (多选题)13本题旨在了解认同诺贝尔文学奖权威性的被调查者选择该选项的具体原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偏向“历届文学奖获奖人水平过硬 ”与“相信评委组的鉴赏水平”两项,说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与获奖者的水平得到较大认可,并且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第九题:诺奖评委主席评价莫言作品时称,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14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13、, “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 。您怎么看? 单选题本题旨在了解大家对诺奖委员会评价的看法。从结果来看文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选了“不太了解,没有认真读过其作品”和“大致符合,但略微过于拔高”这两个选项。其中大部分人没15有读过莫言作品,所以难以评价此评论是否正确。两个极端选项选的人很少,表明在读者心中莫言的水平并不很差,但也不是极高。第十题:您认为此次莫言的得奖的主要原因是? 多选题16本题的结果比较分散,并没有相对集中在某一选项。从结果可以看出莫言获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西方对中国文学的认同”和“中国国际
14、影响力提升”占一大半。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选择“ 莫言与评委关系密切”的人很少,表明此前所传的“莫言贿赂马悦然”的传闻并没有影响大学生的看法。第十一题: 您认为此次莫言得奖满足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了吗? 单选题17本题关注中国人的诺奖情结。结果显示,满足的很少,大部分集中在其他两个选项。其中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我国能在物理化学医学奖中有所斩获的,表明大家更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有点意外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的是“无所谓” 。2、采访结果及分析从对王东明教授的采访来看,莫言获奖其中并没有政治因素,但莫言获奖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认为莫言没有获得诺奖的实力。从高行健与莫言获奖来看,官方在对待此问题上有矛盾心
15、态,有时贬有时褒。莫言此次获得诺奖对他个人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或许他的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不得不说莫言作品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他最好的作品出现在初期,现在已经走下坡路了。另外,王东明教授认为,虚幻的现实主义这个本身值得质疑,它跟现实主义的精神,是不相容。我们现在的中国更需要的是清醒的坚实的现实主义,不需要什么虚幻的现实主义。18从对钱勇讲师的采访来看,他的观点还是与主流的观点不相符的。可以说他很不认同莫言的水平,认为他的水平一般,能力有限。莫言能获奖可能与政治因素有一定关系。另外,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东西本身没什么权威性,含金量不高。同时,从采访中可以看出,他特别推崇我们复旦的王安忆老师
16、。可能他与王安忆老师在一个地方工作,所以比较了解王安忆,对她没有被诺奖委员会看中抱不平。所以虽然他对莫言的评价很低,但这其中我们不乏肯定有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影响钱勇老师对莫言获奖事件的看法。3、互联网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来源于蚁坊软件)监测结果综述(舆情走势图)在监测时间范围内,有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境内媒体报道共有 7240 条,多为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境外媒体报道共有 4633 条,多为关于“莫言获奖”的报道;境内网民言19论共有 1206381 条,多为关于“莫言作品”的言论;境外网民言论共有 8262 条,多为关于“莫言受到非议”的言论。境内媒体报道2012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道德修养 以及 法律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