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难点:认
2、识周角。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1)认识平角。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
3、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师:一个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吗?你是是怎么得到的? 指名口答。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平角=2直角,1个平角是180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1)测量。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2)议一议。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3)交流归
4、纳。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4)练习。(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93 45 87 99 145 170 181 90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1)认识周角。课件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组成角的过程。 教师指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 让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周角有什么特征?(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1周角=( )平角=( )直角 。1周角=( )度三、操作活动指导学生完成
5、“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四、全课小结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五、作业练习十三第1、2、3题。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2教学课题: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
6、,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教学方法: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
7、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二、探索新知(一)认识平角、周角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
8、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3. 分类。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4.认识平角。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
9、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5.认识周角。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
10、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三、回归生活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2. 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四、总结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
11、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教学准备: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二、范
12、读课文,指导看图。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板书:田野(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板书:游玩)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三、初读课文。1、秋游的
13、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读3遍)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1) 自由练读。(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3)第
14、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2、出示:“ 追”“喊”(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4)范写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
15、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五、课后作业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4【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师:今
16、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1)理解第(1)小题题意。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1)理解题意。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17、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3、交流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1)探索与实践(2)评价与反思教学反思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
18、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
19、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最新文案5教学内容:二期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P22-2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一个梳理,一方面进一步借助学生的低阶面积单位的表象累积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
20、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丰富面积单位的量感。2、借助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梳理过程,自主建构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归纳能力。(三)情感与态度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1、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2、理解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感受平方千米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大吗?我们泗泾镇大吗?那么松江区呢?这些区域用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km2 来表示,是多少呢?请看
21、大屏幕:(出示)我们美丽的校园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千米。我们家园泗泾镇占地面积约24.2平方千米。我们的松江区总面积约604平方千米。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样的区域?(对比,交流)小结:平方千米常用来表示面积大的区域。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展开,通过“区域大”但表示的“数字小”这一强烈对比,丰富平方千米的量感2、感知常用的小面积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出来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势来表示吗?(不能)为什么?(1km2太大)板书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
22、过记忆性口答与形象的手势感知,双重复习所学面积单位,再现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3、感知练习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量感不错,就让我们打开课本P23页,完成第三题,比比看,谁填的有快又准在下面( )中填入适当的面积单位(课本23页)。一张邮票的面积约9( )一张乒乓球台面约410(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3( )一张软盘的面积约1( )一个排球场占地约162( )上海野生动物园占地约2( ) 在前面面积单位的充分感知铺垫下,通过填写适当的单位,促使学生将熟悉实物的某个面或某块区域与面积单位建立起联系,既诊断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激活他们已有单位面积的量感。二、探究阶段1、情景设疑:通过刚才的单位填写,
23、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都很熟悉了,接着让我们来解决前面学习中留下的问题:(出示)如果1 m2可以挤下17人,那么1 km2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上海总人口为16737700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 km2等于多少m2 , 即km2与m2之间的进率,就可以求出1 km2可以挤多少人,最终把问题解决。2、合作探究:我们知道1 km2就是边长为1 km 的正方形的面积,(出示边长为1 km 的正方形图形)。那么km2与m2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能从1 km2的定义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吗?请小组合作完成。(1)组内尝试解决 ,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解法:(板
24、书)1km 1km = 1 km21000m 1000m = 1000000m2 1km2=1000000m2(3)再次交流:通过在1km2定义的关系式中把km转换成m,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再把这个过程互相交流一下。3、问题解决:知道了1km2=1000000m2,那么1 km2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呢?谁来说说看?指名交流。这个结果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4、完善面积单位进率:现在我们已经把所学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找到了,请同学们把P22的面积单位的关系填写完整。(媒体演示课本23页单位面积的累积过程)1 km2=( )m2 1 m2=( )dm2 1 dm2
25、=( )cm2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究km2和m2的进率。为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启发学生从定义去推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从而让学生在合作的尝试计算中直观获得1 km2=1000000m2 。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习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时已经经历了这样一个推理过程,在这里学生运用以往的经验解决今天所学的新问题,体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间关系的探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面积的含义和进率的由来,促进学生表象记忆的形成都有好处,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以下单位换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知背景。三、运用阶段1、分层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26、1)25 m2=( )dm 23 km2=( )m2(2)3400 dm2=( )m2 9000000 m2=( )km2 580cm2=( )dm2(3)70000000 -7k=( ) k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积累了一些重量、长度、面积单位换算的经验,并且会用小数表示单位之间的转换。这里先安排两组“从高到低”与“从低到高”的单位转换练习,就想让学生通过尝试找到换算的一般方法: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时乘进率,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从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归纳提升,建构单位换算的基本策略。接着出示带有不同单位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借助学生思考过程的表达,便于检测学生对方法的理
27、解,发展他们的演绎思维。2、拓展练习(同桌讨论)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1)一个铅笔盒表面的宽度约5 c(2)教室的面积约30d(3) 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约0.75 c(4)上海市的总面积约6341000000k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并且在选用面积单位时不善于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判断纠错练习,一方面强化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另一方面想从“数”与“量”两个维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数据或计量单位),既巩固了单位面积的大小观念,又渗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3、生活应用:(小组合作)出示:为了扩大我国的绿化面积,人们要在长3km,宽2km的一块长方形的高原上植树,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树, 运来60万棵树苗够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算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写出你们的解题过程。交流探讨并板书解题过程。通过问题解决,再现本节课的重点新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转化”,同时让学生通过层层问题的分析,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拓展思维,感受数学在生活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价值。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了“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板书)的面积单位,谁来谈谈这节课中你的收获?三年级数学微课教案文案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