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doc
《2022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生,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第7页。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况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2.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3.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4. 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
2、学重点: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吗?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走进了儿童乐园,认识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乘法,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二、复习旧知1.读一读。(1)23= 6 32= 6(2)54=20 45=20(3)37=21 73=212.说出乘法算式。(1)6个8相加:68或86(2)9个2相加:92或29。(3)3个5相加:35或53。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加法:7+7+7+7+7=35(个
3、)乘法:75=35(个)或57=35(个)三、学习新知师:同学们,你玩过积木吗?玩积木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把你看到的说一说。生1:五颜六色的积木真漂亮!生2:一排排的积木真整齐!生3:我看到一共有5排积木,每一排都有7块。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多的积木,到底有多少块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数了:1、2、3、4、5,一直数到了35。原来,这些积木有35块。可是,这样一块一块地数太慢了。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又快又对地数出积木的块数吗?咱们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数的吧!有的小朋友在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积木并不是随意摆放的,它们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横着看,每
4、排积木的块数都是7,就可以7块7块地数,有这样的5排,数5次就可以了。7、14、21、28、35。嗯,这样数快多了!也有小朋友发现,竖着看,积木的摆放也有规律,每列积木不仅颜色相同,块数也一样都是5,就可以5块5块地数,有这样的7列,数7次就可以了。5、10、15、20、25、30、35。嗯,这样数也很快!)师:同学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积木,发现积木摆放的规律,一排排、一列列地数出了积木的块数,可真了不起!师:你怎样数出了积木的块数?我们用这两种好方法再数一数积木的块数吧!先横着一排排地数:7、14、21、28、35。再竖着一列列数:5、10、15、20、25、30、35。师:积木数完了,一共
5、有35块。你能根据数法,列出算式吗?拿出纸和笔,试着列一列。写好了吗?老师把大家写的记录了下来:(1)横着看:每排7块,有5排。7+7+7+7+7=35(块)(2)横着看:每排7块,有5排。75=35(块)或 57=35(块)(3)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5+5+5+5+5+5+5=35(块)(4)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57=35(块)或 75=35(块)师:观察这四组算式,你想说些什么?(对,第一组算式和第二组算式都是横着观察积木的,都是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点是,第一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了5个7相加的和,第二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了5个7相加的和。第三组算式和第四组算式都是竖着观察积
6、木的,都是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点是,第三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7个5相加的和,第四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7个5相加的和。比较一下,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当然是乘法了。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了乘法的优点,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些同学还是不太习惯用乘法。希望这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尝试。看着第二组算式,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7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木,有这样的5排,7就表示了每排积木的块数,5表示了7的个数。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我们用乘法75和57来表示。看着第四组算式,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5表示什么意思?7又表示什么意思?竖着看,每列有5块积木,
7、有这样的7列。5就表示了每列积木的块数,7表示了5的个数。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我们用乘法57或75来表示。)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收获)板书设计:有几块积木75=35(块)57=35(块)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2教学目标预设:1、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2、能熟练地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未能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养成学生勤于动脑、认真学习的好习惯。相关资料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学生准备:积木若干块。教学重点: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
8、解。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淘气最喜欢摆积木了,我们看它摆出了什么图形?(出示积木图)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说一说。学生仔细看图,指导思考提问:一排有几块积木?共几排一共有几块积木?请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交流问题,选择一个进行引导,例如:横看,每排7块,有5排,共有75或57块。2、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提出的其余问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几个几。三、教学效果测评1、看图写乘法算式。小朋友们除了玩积木,还喜欢玩其他的游戏:你能算一算玩游戏的
9、一共有几人吗?(书P6.1左图)中途,老师为大家送来了饮料,一共送来了多少瓶呢?(书P6.1右图)2、填一填。先让每位学生都独立做,然后指名学生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如:求5个6的和是多少或求6个5连加是多少等。3、送信游戏。教师将全部算式制成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开展送信游戏。(书P6.3)四、拓展性练习出示书P9.4情境图,让学生看图提问题,解答后进行小组交流。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又多又好!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最新范文3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
10、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
11、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1.认识克(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教
12、师板书:克(g)。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2)掂一掂,感知1克。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
13、铺垫。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认识天平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
14、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3.认识千克(1)认识千克。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教师板书:千克(kg)。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
15、克等于多少克?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2)掂一掂,感受1千克。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学生1:1000克。学生2:1千克。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
16、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
17、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1.口答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梨重150( ) 一个西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年级 下册 数学 电子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