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修订).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修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修订).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 (修订修订)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一条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完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和实践能力。第三条第三条 实施原则: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第二章第二章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第四条第四条 学校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 、校团委、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科技园办公室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组织评审、监督实施过程、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工作。2第五条第五条 学院成立吉林大学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等工作。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的立项项目的立项第六条第六条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级三级资助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 第七条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原则上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参与学生应能够按培养方案规定完成
4、学习任务,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申请者须组成团队合作申请项目,原则上每组 34 人为宜,最多不超过 5 人。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每名学生同时只能参与一个项目,在研项目未结题时不能申报新的项目。跨学院组队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立项申请。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熟悉该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创业实践项目实行“双导师制” 。如聘请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也应有校内的导师负责日常管理、协助指导工作。第八条第八条 学校于每年 3 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3 月至 5 月上旬学生准备选
5、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5 月中旬学院组织初评,35 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第九条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二)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三)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
6、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等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第十条第十条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内容难易适度,可行性强。创新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与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成员分工等;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商业计划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方案、计划参加的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计划)、成员分工等。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即完成时间一
7、般为 1.5 至 3 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4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项目评选要经过学院初评、学校评审与学校领导小组审批等过程。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 至 7 人)以答辩方式进行立项评审,并向学校有序推荐申报项目。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组成校级专家组(5 至 7 人)进行复评,提出拟立项名单,领导小组对拟立项名单审批后正式立项。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创新训练与创业训练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一)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基本业
8、务素质,具有初步的综合研究能力,鼓励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二)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明确、原理可靠、方法科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三)项目应在研究对象、应用理论、采用方法或实现路径等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创新性;(四)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课题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清晰、阶段划分合理、阶段性任务及成果明确;(五)项目的难易程度适合团队能力,所需研究及实验条件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六)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有明确的经费使用计划,设备、材料等管理责任明确;(七)项目负责人组织能力较强,团队成员分工合理,指导教师具备专业能力并能指导到位,项目经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9、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创业实践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5(一)项目成员具有旺盛的创业热情,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实践能力较强,团队具有基本的专业与特长组合;(二)项目选题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或专业依托,鼓励从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选择;(三)技术型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价值,应具备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行性,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四)应建立清晰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明晰利益关系,建立基本的组织架构与制度框架,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五)要编写规范的商业计划书,有基本的商业模式设计,有较详细的公司运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大学 大学生 创新 立异 创业 训练 计划 规划 实施办法 修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