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往往需花费十倍于它的或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认真写好教案是合格教师的基本功。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2、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板书:94=36(个),49=36(个)。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如:152=215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2?教学例2出
3、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全班汇报,教师板书。(824)68(246)=1926=8144=1152 (户)=1152 (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 (824)6=8(246)。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1652= 16(52)= 35254=35(254)= 121258= 12(125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板书:1652=16(52) 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
4、几组算式的规律?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教师板书:(ab)c=a(bc)。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二、课堂活动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2?连线。(学生独立完成)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
5、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2?填空。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二、探索
6、新知学习例3。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61254 89125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全班汇报,教师板书:(1)6125461254 =61100 =15254 =6100 =6100(2)8912589125 =72125 =91000 =9000 =9000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
7、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5?练习四第8题。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判断。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四、拓展练习思考题:引导学
8、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6题。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
9、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游戏:找找我在哪?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
10、。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小结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二、新知探究(一)情境创设一提到位置与方向,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连里开炮技术算是的一个,但就是判断不好目标的位置与方向。咱们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吗?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出示地图)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开炮4下不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北师大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例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