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doc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附件 5丝织文物清洗操作系列规范 第 2 部分: 化学清洗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任务来源:2016、2018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博物馆协作单位:无主要起草人:闫丽、傅萌、贾汀、何海平、彭淼淼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我国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物品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丝织文物是一大类,包括考古发掘和传世两种。北京地区的丝织文物时代早至西汉出土文物,晚至民国传世精品;品种包括绫、罗、绸、缎、织锦、缂丝和刺绣等;等级上至帝王将相的龙袍朝服、下至民间百姓的荷包香袋;皇家和贵族服饰集中了中国
2、历代、各地区最先进的织染技艺,民间丝织文物具有北京及中原北方地区的特色。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经文物普查得出的数据显示丝织文物有 5 万余件,包括包括文物系统博物馆、文管所收藏的大量丝织文物,雍和宫管理处等宗教系统收藏单位中也有大量的丝织文物,大专院校收藏研究单位、工艺美术单位收存2大量丝织文物。其中首都博物馆藏有老山汉墓出土的汉代绣花荒帏顶饰 1 件、双塔寺出土的元代丝织文物 5 件、丰台区长辛店 618 厂(朱家坟永定机械厂)出土的明代丝织文物 11 件、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的明代丝织文物 4 件、北郊四道口出土的清代丝织文物 28 件、德外冰窖口公主坟(皇姑坟)出土的清代丝织文物 5 件、白塔寺
3、塔基出土的清代丝织文物 12 件、密云县董各庄皇子墓出土的清代丝织文物 4 件、中古友好公社长营大队清墓出土的清代丝织文物 23 件等近二百件出土丝织文物文物及少量传世的丝织文物衣物、面料等杂项。北京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明清宫廷织绣品。明定陵出土了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文物,各种袍料和服饰共 644 件,主要是丝织文物,个别衣物为棉、毛织品,这批纺织品等级高、质量差。 2006 年石景山区发掘的清代武官墓出土了龙袍等 17 件套纺织品文物。多年积存的这些丝织文物保存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大量出土丝织文物受尸腐影响极大,腐朽、褪色、严重劣变,而且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消毒与清洗,尸体腐烂物和虫霉
4、等各种污染物发展扩大,进一步侵蚀丝织文物,加速文物的解体,在保存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传世丝织文物大多留有使用痕迹,使用者的汗渍油污等如不及时清洗去除会对丝织文物纤维造成褪色染色等永久伤害,因此亟需进行整理、修复和保护研究。在各类丝织文3物病害当中,血渍、汗渍、脂肪类污渍、结晶盐污染物、霉菌污染物和动物污染物对文物造成的伤害与破裂、褶皱和残缺等物理伤害相比,会持续深入发展,清洗这一环节是整个丝织文物修复与保护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制定丝织文物的清洗规范对保护丝织文物是有指导意义的。丝织文物属于有机质文物,很难保存下来,现在能够收藏在博物馆中的都非常珍贵。各个历史时期的丝织文物及其所制衣着
5、服饰,都从纺织原料、织造染整工艺、机械等各个角度反映着当时纺织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状况。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丝织文物中窥测其他学科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丝织文物清洗技术的限制,很多丝织文物表面会被污染物覆盖,影响了文物的色泽和图案品质,不适于在博物馆展出,也很难对其进行图案纹饰和组织结构的研究,甚至自身的长久保存都难以维持。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地对这些文物进行清洗保护,才能使丝织文物能够在博物馆展出与保存。首都博物馆有纺织品专业修复技术和科研人员 8 人,并有从事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几十年、国内最权威的纺织品保护专家王亚蓉先生为指导老师。 首都博物馆纺织品修
6、复组自 2005 年成立至今,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在国内文物保护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但修复了大批馆内纺织品文物,4还承接了很多兄弟单位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任务。2006 年在石景山揭取并清洗保护清代干尸服装 17 件套;赴湖南省博物馆示范修复 3 件元代文物;承接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委托的慈云寺塔出土北宋文物的清洗整理;2007 年赴江西省靖安县东周大墓现场进行纺织品发掘与清理工作;2009 年承接河北省隆化博物馆委托鸽子洞窖藏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项目;2012 年承接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河北省滦平博物馆委托清代墓葬出土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项目;2015 年承接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
7、馆藏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项目。纺织品组还分别于 2005 和 2008年承接了北京市科委首都博物馆馆藏出土丝织品保护研究和中国古代丝织品保护研究2 项课题。承接课题中修复了一级文物一件,二级文物两件。还对全国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调研,总结了历年来考古发掘中所有纺织考古现场以及室内清洗的实践经验。首都博物馆实验室已成立 7 年,实验室包括分析检测和生物实验室两部分,实验室团队包括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采用现代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引进生物技术应用到古代纺织品的清洗中,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传统和科技合作已完成多项科研工作。北京地区亟待修复与保护的丝织文物 4
8、 万余件,由于人员与技术的不足,无法满足现有出土和馆藏丝织文物的5抢救性修复。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掀起收藏热潮,由于工艺精美、存世稀少,丝织文物也成为了一类热门收藏,汇集在民间的丝织文物更多,也更需要有指导性的保护方法出台。清洗作为丝织文物保护的重要步骤,可以将损害文物的血渍、汗渍、脂肪类污渍、结晶盐污染物、霉菌污染物和动物污染物等去除,让文物恢复精美的原貌,对丝织文物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丝织文物清洗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经常出现在文物清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文物损害。制定此标准,为北京乃至全国丝织文物的清洗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目前已有的丝织文物保护标准有WW/T0013-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 建筑 修缮 修葺 工程施工 控制 节制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