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性人格特点与应对措施》.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性人格特点与应对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性人格特点与应对措施》.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性人格特点与应对措施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性人格特点与应对措施目录目录一、一、前言前言二、二、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三、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方法四、四、外省籍罪犯改造状态调研外省籍罪犯改造状态调研五、五、外省籍罪犯地域性性格特点外省籍罪犯地域性性格特点六、六、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数据分析七、七、应对措施研究应对措施研究八、八、课题后续推进课题后续推进一、一、 前言前言随着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监执法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高监狱民警的执法水平,提高监狱 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已成为当今监狱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七监区课题组从监狱服刑人员的现状
2、出发,详细分析研究监狱外省籍 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外省籍服刑人员的地域人格特点和行为表现进行了详 细的调查,并辅助科学的测试评估手段,总结相应普遍性结论,结合监狱的服 刑人员案例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为监狱今后对外省籍罪犯的科学化矫治 提供科学依据。二、二、 选题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和意义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个独特群体。统计表明,目 前上海在公安机关登记的暂住人口已经达 900 万,而且据预测,伴随着上 海自贸区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十二五”期间,每年还将有 20 多万 农民增加到外出务工者的行列,特别是作为谋生个体的人口由欠发达地区 向上海大量
3、涌入,流动人口的涌入,一方面为上海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 劳动力,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犯罪在城市犯罪率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升。 对于上海监狱来说,外省籍罪犯的押犯比率在总押犯率中比率也明显增加 2. 课题立项课题立项 外来人口的犯罪在城市中所占比率明显提升,监狱中的外省籍服刑人 员比率也相应提高。因而加强外省籍服刑人员的性格分析以及对外省籍服 刑人员的行为表现方式的研究,进而找出有效的管理教育对策,已成为监 狱近年来管理研究和重点。 十五年来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外省籍罪犯人数变动情况十五年来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外省籍罪犯人数变动情况 年份监狱总押犯人 数外省籍罪犯人 数外省籍罪犯所 占比例备注2000 年
4、5456242044.35% 2005 年4584238151.94% 2010 年4314258859.99% 2014 年2324116950.3%经过二次大型 编遣,移押多 为外省籍对反 通过对监狱外省籍罪犯的地域性分布,主要以东北、安徽、浙江、江苏、 四川五个地域为主,其占监狱外省籍押犯数的 68.3%。故课题组确定选取上述 五个地域的服刑人员作为分析研究对象。 (图 2-1)3. 课题研究意义课题研究意义 因地域性的差异,导致外省籍服刑人员与上海籍服刑人员有较大程度的 不同,如生活习惯,地域性文化特点,处事理念都各有特点,因此民警 在管理教育过程中遇到了难点和困惑。同样的管理方法,效
5、果差异明显。 本次课题研究,旨在摸清外省籍服刑人员的情境性心理特点,剖析他们 的行为表现,找出一盘规律,进而探索出不同地域服刑人员的管理方式, 为提高监狱的执法水平,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提供部分依据。三、三、 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方法1. 确定研究重点确定研究重点2. 整合研究方法整合研究方法3. 研究分析模型选定。研究分析模型选定。-目标设定中采用前期问卷访谈室调查,推出假设,确定研究目标。 -地域性人格与行为表现分析汇总主要运用艾森克心理测试,通过经典案 例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建立性格标签,推出课题结论 -系统应用假设、推理、数据论证,正对性对象设定等模式,对课题调查 结论进行对策研究四、四、
6、 外省籍罪犯改造状态调研外省籍罪犯改造状态调研1 1访谈室问卷调查研究访谈室问卷调查研究 为找出外省籍服刑人员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设定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组选定 30 名外省籍服刑人员进行访谈式调查,同时课题组综合民警 执法中掌握了解的外省籍服刑人员重点管理问题,确定了访谈式调查的 三类重点问题。 第一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的监狱外社会支持 第二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的监狱内改造状态 第三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的狱内改造表现 2. 研究方向调研结果分析研究方向调研结果分析 第一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的监狱外社会支持调查第一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的监狱外社会支持调查 被访谈服刑人员总量:30
7、名占总数比例社会支持能力 监狱外有家属人数:24 名80%低弱 家属关系尚可保持通信:22 名73%较弱 有家属救济汇款:16 名53%一般 有亲情接见人员:13 名43%较强 上海有家属并固定接见:8 名27%很强 没有家属联络人员:6 名20%无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很强的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分布:(共 8 名) 东北籍:1 名。安徽籍:2 名。江苏籍:2 名。浙江籍:3 名 四川籍:无。无社会支持的外省籍服刑人员地域分布:(共 6 名) 东北籍:无。安徽籍:3 名。江苏籍:无。浙江籍:无。 四川籍:3 名。由此可看出,外省籍服刑人员中无社会支持比例高达 20%,而上海本地服 刑人员无社会支持率仅
8、为 1%;外省籍服刑人员中有经济支持的为 53%,只有一 半,而上海籍服刑人员能收到家属经济支持的比例高达 92%以上,由此可得外 省籍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能力普遍较弱,值得民警重视。第二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环境适应能力第二类问题:外省籍服刑人员环境适应能力 针对外省籍服刑人员在监狱内的环境适应能力,课题组设立了三个访谈问 题。 问题 1:“你认为在改造顺利吗?” 问题 2:“你认为在上海的异地改造,有没有遭到不平等的待遇?” 问题 3:“如果有机会编遣,你愿意去外地改造吗?” 访谈结果:问题 1:你认为在上海改造顺利吗? 答案: -比较顺利:8 名 东北 1 名。安徽 1 名。江苏 3 名。
9、浙江 3 名。四川:无 -很不顺利:4 名 东北 1 名。安徽 1 名。江苏:无。浙江:无。四川:2 名 -不可置否(表现为改造没有顺利不顺利):16 名 可见,浙江江苏等服刑人员对上海服刑适应能力较强。问题 2:你认为在异地改造,有没有遇到不平等的待遇?30 名受访谈的服刑人员中有 25 名表示相对于上海本地服刑人员多少有 些不公平,占 83%,主要体现在语言、环境、人际关系等等方面, 问题 3:如果有机会编遣,你愿意去外地改造吗? -强烈要求编遣,不管去哪里:11 名 东北;4 名。安徽:3 名。江苏 1 名。浙江:2 名。 四川:1 名 -除非回原籍,否则不如留下:10 名 东北:1 名
10、。安徽:无。江苏:1 名。浙江:3 名。 四川:5 名 -无所谓,在上海也挺好:9 名 由上述调查可初步得出四川籍服刑人员思乡较重,不愿意在上海服刑;安徽, 东北服刑人员想编遣人员多,说明其改造状态不稳定;江苏,浙江服刑人员较 容易融入上海本地服刑状态。服刑改造状态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应该与地域人 格特点部分相关。第三类问题:外省籍人员监狱狱内表现第三类问题:外省籍人员监狱狱内表现 经过数据统计,2012 年-2014 年三年内,调研对象 30 名外省籍服刑人员和 的违纪情况为: -较重以上违纪服刑人员 1 名,东北籍,因打架警告 2 次 -从未发生危机扣分服刑人员 16 名: 东北:2 名。安
11、徽:3 名。江苏:2 名。浙江:6 名。 四川:3 名。3. 确定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向根据上述访谈式调研和结果数据分析,课题组确认了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对 不同地域的外省籍服刑人员的地域性人格特点进行调研,推理,归纳,总结, 形成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地域人格特征标签,针对不同地域人格特点,制定相对 应的管理教育措施,将会极大稳定外省籍服刑人员的改造状态,进而带动整体 服刑人员改造状态的稳定,提高执法水平,为创造平安,法治,现代化监狱做 出贡献。 根据调研结果,课题组推演出以下假设,并围绕假设开展全面,系统性的 调查分析。五、五、 外省籍罪犯地域性性格特点外省籍罪犯地域性性格特点1 1、 数据采集方式
12、数据采集方式 -按五类地域服刑人员分别进行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 -心理测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计算每类地域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 平均数据,形成该地区的地域性格标签。 -艾森克人格测试法: 艾森克人格问卷由英国心理学家 H. J. 艾森克编制的一种自陈量表, 是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 (EH)基础上发展而成。20 世纪 40 年代末 开始制订,1952 年首次发表,1975 年正式命名。有成人问卷和儿童问 卷两种格式。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倾向量表(E) ,情绪性量表(N) , 心理变态量表(P,又称精神质)和效度量表(L) 。 内外向内外向 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
13、一 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神经质神经质 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 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精神质精神质 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 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 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 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掩饰性掩饰性 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L 与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14、注: 本课题使用常模为中国男性) 艾森克讲人格分成 4 种不同的气质类型2.2. 五类地域的艾森克人格测试数据定量研究五类地域的艾森克人格测试数据定量研究 东北籍:监狱共有东北区域罪犯 108 名,从犯罪构成来看,盗窃 13 名,伤 害 43 名,抢劫 35 名,涉毒 17 名。可见来自东北区域的罪犯以暴力犯罪为 主。安徽籍:监狱共有安徽罪犯 501 名,从犯罪构成来看,盗窃 58 名,强奸 59 名,伤害 181 名,抢劫 119 名,涉毒 61 名,其他 23 人。安徽籍罪犯团体 犯罪较多,以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的犯罪较多。安徽籍罪犯是提篮桥监狱 最大的外省籍罪犯群体。江苏籍:监狱共有江苏区
15、域罪犯 413 名,从犯罪构成来看,盗窃 97 名,强奸 37 名,伤害 25 名,抢劫 33 名,涉毒 98 名,诈骗 66 人,经济犯罪 52 人,其 他 5 人。可见来自江苏的罪犯多以财产目的,且犯罪目的多为金钱。浙江籍:监狱共有浙江区域罪犯 244 名,从犯罪构成来看,盗窃 43 名,伤害 34 名,抢劫 42 名,涉毒 36 名,诈骗 32 人,经济犯罪 57 人。可见来自浙江的 罪犯以有大量涉及到经济犯罪,且犯罪目的多为金钱。四川籍:监狱共有四川区域罪犯 329 名,从犯罪构成来看,盗窃 71 名,强奸 31 名,伤害 44 名,抢劫 87 名,涉毒 96 名。可见来自四川的罪犯多
16、以涉毒罪 犯为主,其中吸毒罪犯也较多。3.3. 五类地域的服刑人员气质分类数据定量图五类地域的服刑人员气质分类数据定量图由上图可知,监狱来自东北的服刑人员多为外向不稳定,胆汁质气质人较 多。安徽籍罪犯团体犯罪较多,以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的犯罪较多以胆汁质和 抑郁质的人居多。可见来自江苏的罪犯多以财产目的,且犯罪目的多为金钱。气质类型以多 血质粘液质为主。由上图可知,监狱来自浙江的罪犯,多为内向稳定型的粘液质可见来自四川的罪犯气质类型较为平均,没有明显特点。4.4. 五类地域的地域性人格特点定性分析五类地域的地域性人格特点定性分析 课题组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结合对各地区文化的感性认识,总结以下地
17、域文化造成的人格特点。 东北人-地处冰雪气候,体格健壮,身体素质较好;经济以重工业为主, 流动性差。-爱喝酒,易冲动,好爽。-直率,说话冲,不计后果,缺乏婉转。-有冒险精神,不愿辛苦,有铤而走险的倾向。-有少数名族后裔,遗存马上彪悍风格 安徽人-出人才的地方,“崇武尚文”,代表人有曹操,陈独秀,胡适 等名人-经济平困,但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机会多,人员流动性大, 主要流通于上海。-农村占主导地位。-易聚集,能吃苦,具有一定冒险精神。 江苏人-地区明显分化为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苏北人性格偏 向北方人,苏南人则偏向南方,苏南和苏北人融合较难。-苏北人:经济落后,辍学人员多,易抱团,有自卑情
18、结,不易 与其他地区人员相处。-苏南人:经济发达,不易向区域外流动,性格温柔,暴力倾向 弱,想法不易直接表达,与上海语言相通。-江苏地区人员对上海认同度最高,多愿意留在上海。浙江人-李希霍芬对浙江人有这样评价:性格温柔,给接触者好感,勤 奋、奋斗努力。-郁达夫对浙江杭州人有这样的;意志的薄弱,议论的风云;外 强中干,喜撑场面;小事机警,大事糊涂;以文雅自夸,以清 高自命;只解欢愉,不知振作。-浙江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有一定优越感-适应能力较强,性格温柔居多,暴力倾向不强-思维敏捷,意志薄弱,不会正面对抗,想法表达委婉 四川人-盆地文化倾向明显:较为封闭,保守。-易满足,进取心不强-乡情情结,遇挫
19、折后,愿望回到家乡,比较务实-生活安逸,意志较弱,有“少不入川”的说法-暴力倾向不强,身体素质较弱。六、六、 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数据分析1.1. 地域与犯因关联性分析地域与犯因关联性分析 课题组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出五类服刑人员的平均数据和相关气质分 布就平均数据与犯罪原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简要分析。 -东北籍:E(内外向)=65 N(神经质)=62P(精神质)=51 L(掩饰性)=50,胆汁质占 50%以上 范因分析:性格不稳定,不顾危险,喜寻衅,造成东北地区服刑人员中: 暴力犯众多,杀人、抢劫、故意伤害占 66 重刑犯较多,死缓、无期,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占 80% 冲动犯罪较多,因生活事件或朋
20、友义气等出手伤人、杀人等等犯罪较多。适应生存环境能力较差,不愿吃苦,多因想快速“致富”而铤而走险。 时常明知犯罪后果,依旧冒险犯罪。-安徽籍:E(内外向)=55.3 N(神经质)=58.5P(精神质)=57.2 L(掩饰性)=48.5, 抑郁质比例较大,其次为胆汁质。 掩饰性较差,聚集度高,造成团伙性犯罪较多,两人以上犯罪案件占 70%以上,黑社会性质犯罪较多。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较多,刑期一般为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比 列达到 80%以上。 胆汁质人群比列也较大,易发生冲动暴力犯罪,根据访谈现实,安徽籍 罪犯自尊心较高,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安徽籍罪犯多为来上海打工人员较多,重型犯较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省 服刑人员 地域性 人格 特点 特色 特征 应对 应答 措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