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山生产技术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矿山测量规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总则总则15.0.1 矿山测量是矿山生产建设中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是正确指导生 产,监督资源合理开采,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矿山必须加强测量工作及其业务技术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设备 和仪器。 15.0.2 矿山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立足够精度的矿区基本控制网及建立满足井下(或露采)生产所需的 测量控制系统; 2、测绘矿区地形图及矿界; 3、进行地上、地下各种工程的施工、竣工测量; 4、填绘反映矿山生产现状的各种采掘(剥)工程图和专用图; 5、验收采掘(剥)工程量和质量; 6、
2、开展岩层移动、地压、边坡滑动及建(构)筑物变形等的观测研究。 15.0.3 矿山必须遵照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许可证试行条例的规定, 申请办理和取得“测绘许可证” 。在矿山测绘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 关测绘法规和本规程的规定,认真开展测量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切实保 证测绘质量。 15.0.4 矿区基本控制测量、坐标系统改算、矿井联系测量、重要贯通测量、 岩层移动观测等重大测量项目,均应编制技术设计与技术总结报告。 15.0.5 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本身大 小有关时,应同时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观察结果的质量。允许误差(限差)一般 采用中误差的二倍值(接近限差的应
3、是少数) 。小型矿山和次要工程,可采用中 误差的三倍值。 15.0.6 在测量实践中,应经常对实测成果进行各项精度的评定和分析,总 结经验,积累资料,以求得各种测绘误差的基本参数。 15.0.7 建立测绘仪器的管理与使用制度,并定期检校,使之经常处于良好 状态。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还应按检校规定作必要项目的检验和校正。因 正常磨损,自然老化等原因,致使仪器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应予降低使用或申 请报废。 15.0.8 对各项工程的测设标定,必须以审批的设计为依据。用于测设标定 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应认真检查核对。重要工程测量必须对计算的标定数 据和标定位置进行复核。 15.0.9 外业测量记录
4、和内业计算资料必须经过严格检查。提交使用和呈报 的测绘资料均应通过审核。 15.0.10 矿山测绘资料必须系统整理编录,并按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和 提供使用。 15.0.11 为加强矿山测量工作的管理,矿山应建立、生产测量的规章制度 和测绘操作规程,实现测绘工作及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15.0.12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测量和制图方面应尽量采用新仪器、 新技术、新方法及电子计算机技术。 15.0.13 本规程对测量精度与作业要求未做出规定的,矿山应参照 有色金属矿山测量手册执行。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矿区基本测绘矿区基本测绘第一节第一节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6.1.1 矿山均必须首先建
5、立矿区统一的基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16.1.2 一个矿区的井上、井下基本控制,必须采用统一的平面作标系统和 高程系统。有条件的矿山应尽量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 16.1.3 生产矿山的基本控制网原则上采用勘探时期的坐标和高程基准。当 此基准是假定坐标和高程系时,应尽量与国家相应等级的三角点和水准点进行 联测。第二节第二节 矿区基本控制网的联测和改建矿区基本控制网的联测和改建16.2.1 矿区基本平面控制网的联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作起算数据的成果,能保证经过加密和扩展后的 5小三角相邻点的 点位中误差、及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均符合本规程规定的要求; 2、为考虑矿山生产建设发展需要,对
6、所用起算数据的精度,还应有适当的 储备; 3、所利用的网点,必须首先于实地调查核实,确认其可靠性,点位便于加 密和扩展,标石稳固,保存良好,标志易于辨认。 16.2.2 矿区基本控制网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改建: 1、点位标石大不分被破坏,难以补建; 2、一个矿区内坐标系统不统一; 3、与矿山整体规划、矿区定点划界、环境治理、地籍管理等要求不相符; 4、等级或精度偏低; 5、已有测量资料不齐全,无法与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 6、控制面积过小; 7、发现原网有错误。 16.2.3 改建、联测工作应根据情况采用以下方式: 1、重新全面布网; 2、以新网内高一级的三角点为控制,将旧网点联测为新网的
7、加密网点; 3、选取旧网中某些可靠的三角点,纳入作为新网中相应等级的点; 4、当旧网距新网较远和新网精度不足以控制旧网的改建时,可联测旧网中 一点的坐标及一边的坐标方位角,必要时重量起算边,将旧网改建为新网坐标 系之独立网。 16.2.4 联测换算的要求:四等以上(含四等)的基本控制网,应尽量选取 多个重合点进行联测,并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精确的新旧换算元素。当受客观条件限制,只有两、三个重合点时,可采用简化方法求算,取其平均值作为 换算元素。 16.2.5 换算成果及同轴技术处理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矿区原有基本控制网点,按换算元素一次性改算完毕; 2、矿区原有坐标系统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8、(原图或底图)应以图幅为单位 一次性地全部改标出新坐标方格网线; 3、井下(或露采区)控制成果的改算和测量图的方格网改绘,可按轻重缓 急的原则,区别情况分区分期进行技术处理。 16.2.6 矿区高程系统的改算,应以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 联测不少于三个可靠的高一级水准网点,求出两个高程系统间的相差值(最或 是值) ,作为矿区高程的改正常数。 16.2.7 矿山测和资料中若有两种坐标系的成果在同一表册或文字资料中出 现,或在同在图纸中同时标绘有两种坐标系的方格网时,必须分别做出不同的 标注和必要的说明。第三节第三节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矿区平面控制测量16.3.1 矿区平面控制网应采用高
9、斯正形投影,按 3(或 1.5)分带计 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当控制网边长变形每公里大于 5 厘米时,可用选择“抵偿面”的方法限制 长度变形。 小型矿山,当采用独立平面控制系统时,可将控制测量观测结果投影在某 一平面上直接进行平差和计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16.3.2 矿区首级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等级的选择,必须适当考虑矿区发展 的远景。加密网以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需要为主。 16.3.3 矿区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首 级控制网的三角形应近似等边;一般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 30,特殊情况下个 别角亦不应小于 25。当采用插网、插点或导线加忙时,可越级布设。但 5 和 10小
10、三角应布设成近于直伸形的线形锁。 16.3.4 矿区各等级三角网(锁)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61 的规定。表 161 三角网(锁)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要求 平均边长(KM)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等级 边长范围(KM)侧角中误 差首级加密最弱边长相 对中误差三角形最 大闭合差 二等111200003.5 三等5371.8115000011200001800007 四等21-32.511000001800001400009 510.51.5515000014000012000015 100.50.30.7101200001100003016.3.5 三角网(锁)的起始边边长,应尽量采用相应精度的
11、电磁波测距仪 测定;小三角网(锁)的起始边,也可用经过检定的钢尺直接丈量测定。 16.3.6 当矿区首级控制采用导线形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导线应尽可能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 2、导线布设的要求应满足表 162 规定; 3、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宜布设成结点网形;高级点与结点间和结 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不应大于表 162 规定长度的 0.7 倍。 表 162 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回数等级附和导 线长度 (KM)平均 边长 (M)往返丈量 边长相对 误差测角中 误差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J2J6方位角闭合差 ()三等1.893n四等2.565n5“2.42001/2
12、000051/100002410n10“1.21001/10000101/50001220n注:n测点 16.3.7 水平角观测应选择在大气稳定和成象清晰的条件下进行,并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 16.3.8 归心元素的测定可参照国家三角测量规范进行。 16.3.9 各等级三角网(锁)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及观测各项限 差规定如表 163。 表 163 水平角测回数及观测限差的规定 等级观测 仪器 型号测 回 数光学测微 器两次重 合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内两 倍照准差 2C 变动范围 ()化归同一方向 后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互差 ()三角形 最大闭 合差 ()测角中 误差 (
13、)三等J19169671.8J21238139J161696四等J293813992.5J2331218125J66181815510J2231218123010J632424注:(1)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 2C 较差可按同一 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法比较应在手 薄中注明; (2)三角形的最大闭合差个数,在一个三角网(锁)中只能是极个别的。 各等级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多于 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法观测) 。在总测回数中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 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但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观测右角时仍
14、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 后,按左角中+右角中360,所计算的值限差不应超过限值规 定。 16.3.10 水平角观测误差不符合要求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 重测原则按下列规定进行: 1、2C 较差或各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因测回 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 回; 2、零方向的 2C 互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测; 3、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本站所测方向总数的 1/3 时(包括观测三个方 向有一个方向重测) ,该测回应重测; 4、每测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本站全部总测回数的
15、1/3(重测 的不完整测回不计入重测测回数)或边角校验超限时,则该站应全部重测; 5、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超限而重测时, 应进行认真分析后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16.3.11 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验算观测成果是否满足 各项限差要求,确认全部符合规定后,方可提交内业投入计算。并检验以下项 目: 1、三角网(锁)测角中误差; 2、导线(网)测角中误差(可按左、右角观测值或方位角闭合差求得) ; 3、圆周角闭合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4、三角网极条件(边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5、基线条件(起始边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6、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16.3
16、.12 三、四等三角网的方向观测值应进行高斯投影的方向改化,以及 距离的改化。 16.3.13 平差计算应根据布网形式合理选择平差方法,要求如下: 1、三、四等三角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 观测平差; 2、5、10小三角及以下控制网计算,可采用简化方法平差和近似方法 估算其精度。 16.3.14 平差计算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计算时,对数据及数据输入应仔细核对,打印 出的成果进行校验,编制的成果资料中注明所使用的语言、程序号及上机机型,成果中有代码的说明其含义; 2、不用电子计算机平差计算时,应由二人各自独立计算一份平差计算成果 进行核对; 3
17、、平差计算成果应有点的坐标值、方位角、边长、精度评定统计等数据。第四节第四节 电磁波测距电磁波测距16.4.1 电磁波测距仪按测程划分为:短程(3 公里以内) 、中程(315 公 里) 、远程(15 公里以上)三类。按精度(按 1 公里测距中误差 mD计) ,划分为 三级: 一级:mD5 毫米; 二级:5 毫米mD10 毫米; 三级:10 毫米mD20 毫米。 本节的规定,适用于中、短程电磁波测距仪作业。 16.4.2 应定期或作作业前对测距仪及其附件按规定项目作全面检验和校正。16.4.3 测距仪的测距边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距边的边长应尽量选在仪器最佳测距量程范围内; 2、测距边两端
18、点的高差不宜过大,以减少倾斜改正误差; 3、测线通视良好; 4、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及较宽水面(如湖泊、 大河等) ; 5、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若测线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时,则测线 应和高压线 5 米以外; 6、选择测距边时应避免视线背景部分(镜站一端的后边)有强光源和强反 光物体; 7、测距视线离地面或距障碍物高度应在 1.3 米以上; 8、在两端点量测的气象数据,应有较好的代表性。 16.4.4 测距仪测距应选择在大气稳定、成象清晰、信号传播稳定的气象条 件下进行。如遭大风或大气流影响严重时,应关机停止观测。 16.4.5 测距仪测距时应严格按作业要求进行。
19、16.4.6 电磁波测距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三、四等网的起始边或边长,使用一级或二级测距仪测定,每边同时段 往和返的测回数各不得少于四测回(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为一测回) ,或用不 同时段(上午、下午和不同的白天)代替往返测; 2、5、10小三角边长测回,可只作一个时间段的往测,用一级或二级 测距仪测定时,每边为二测回,用三级测距仪测定时,为四测回; 3、等外边的测定,可根据测距仪的精度和稳定性情况采用同时段往返测观 测或单向观测,总测回数均不得少于二测回; 4、测距仪测定边长时,可分段进行观测;在干扰因素较大的地区测距时, 应进行往返观测; 5、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增加测回数,增加
20、的测回数,不应少于总测 回数的 0.5 倍; 6、两个时间段观测时,宜选择不同时间进行,如上午、下午,或白天、黄昏时分别观测;7、观测数据的取用,必须是整测回、同人次。16.4.7 电磁波测距仪观测结果的各项限差,应满足表 164 的要求。N表 164 电磁波测距的各项限差要求 仪器精度级别同一测回读数间的较差值 (mm)单程测回间的较差限 值(mm)往返或不同时间段较 差极限(mm) 一级57(a+bDD)2二级1015(a+bDD)2三级2030(a+bDD)2注:往返测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16.4.8 电磁波测距两端点的高差不宜过大。当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测定的两
21、 端点高差进行改正时,则一般可不受限制;当采用观测的垂直角进行改正时, 则两端点高差(h)不得超过下式计算的限值:h10 (米)TS83式中: S实测边长,米; T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分母的数值。 16.4.9 电磁波测距边采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时,必须进行 对观测,其往返观测的高差较差(h)的限值,不应超过下式的规定:h0.1S10 (米)3式中:S测距边斜距,米。 16.4.10 采用垂直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垂直角测角中误差要求按下式计算:m= 式中:ma单程观测时所需垂直角测角中误a sin52 T 差; 206262;垂直角;T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分母的数 值。 以上式计
22、算的垂直角测角中误差为引数,其观测方法及测回数,应符合表 165 的规定。 表 165 测距边垂直角观测方法及测回数 测 角 中 误 差 及 仪 器 观测方法小于01 0301 以上03 J2J2J6J6中丝法2121 三丝法111116.4.11 各项修正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应顾及周期误差)修正后的斜距, 才能化算为水平距离; 2、上述的气象修正和加常数修正两项,可按不同的测边精度要求和测距仪 的性能,在仪器中预置或手算; 3、若进行偏心设站时,则还应对水平距离进行归心修正; 4、如果还必须对斜距加入精测频率修正值,则需在计算加乘常数之前先进 行此项
23、修正。 16.4.12 测距边应进行下列计算: 1、斜距化算为水平距离; 2、水平距离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 3、椭球面上的长度再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长度。 16.4.13 测距边的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均必须对观测精度和边长精度进 行评定。 对向观测的边长精度评定包括:一次测量的观测值中误差;对向观测值的 平均值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单向观测边长的精度评定,一般可根据测距误差源的大小估算测距精度。第五节第五节 矿区高程控制测量矿区高程控制测量16.5.1 一时难以联测的新建矿山,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允许暂时采用假 定高程,但应在新区适当位置建立假定高程的“水准原点”和“辅助水准原点” 各
24、一个,以利后续的联测。 16.5.2 矿区的高程控制测量分为: 1、水准测量:主要用于建立矿区的基本高程控制。 2、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地的高程控制和矿区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的 高程测定。 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代替局部的水准测量。 16.5.3 水准网的布设应与矿区相适应,首级网应布设成闭会环线。加密时 可布设为附合路线、结点网、或闭合环。特殊困难的情况下,才允许布设水准 支线。 16.5.4 三、四等水准网点和重要的水准基点,均应埋置永久性固定标石。 16.5.5 水准观测必须在标石稳定(埋没一周后)进行。水准观测前,应对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进行检校,并达到如下指标: 1、仪器视准轴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 生产技术 测量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