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ode for Fire safety of Steel Building Structures21 总总 则则1.0.1为防止和减小建筑钢结构的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经济、合理地进行钢结构抗火设计和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的抗火设计和防火保护。1.0.3本规范是以火灾高温下钢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为基础,根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原则制定的。1.0.4建筑钢结构的抗火设计与防火保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2 术语和术语和符号符号2.1 术术
2、 语语2.1.1火灾荷载密度 fire load density单位楼面面积上可燃物的燃烧热值,单位为 MJ/m2。2.1.2标准火灾升温 standard fire temperature-time curve国际标准 ISO834 给出的用于进行建筑构件耐火试验的炉内平均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2.1.3等效曝火时间 equivalent time of fire exposure在非标准火灾升温条件下,火灾在时间 内对构件或结构的作用效应与标准火灾在时间t内对同一构件或结构(外荷载相同)的作用效应相同,则时间称为前者的等效曝火时间。etet2.1.4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 limit stat
3、e for fire resistance在火灾条件下,构件或结构的承载力与外加作用(包括荷载和温度作用)产生的组合效应相等时的状态。2.1.5临界温度 critical temperature假设火灾效应沿构件的长度和截面均匀分布,当构件达到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构件截面上的温度。2.1.6荷载比 load level, load ratio火灾下构件的承载力与常温下相应的承载力的比值。2.1.7钢管混凝土构件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在圆形或矩形钢管内填灌混凝土而形成,且钢管和混凝土在受荷全工程中共同受力的构件。2.1.8组合构件 composite compon
4、ent截面上由型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构件。例如,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板和钢混凝土组合梁等。2.1.9屋顶承重构件 load bearing roof component用于承受屋面荷载的主要结构构件。例如,组成屋顶网架、网壳、桁架的构件和屋面梁、支撑等。屋面檩条一般不当作屋盖承重构件,但当檩条同时起屋盖结构系统的支撑作用时,则应当作屋盖承重构件。2.1.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 total sprinkler system建筑物内除面积小于 5m2的卫生间外,均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保护。42.2 符符 号号A 构件的毛截面面积;fA 一个翼缘的截面面积;wA 梁腹板的截面面积
5、;B 构件单位长度综合传热系数;nB 与梁端部约束情况有关的常数;sc 钢材的比热容;ic 防火保护层的比热容;id 保护层的厚度;E 常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TE 高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f 常温下钢材的设计强度;yf 常温下钢材的屈服强度;yTf 高温下钢材的屈服强度;cf 常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cTf 高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 单位长度构件的受火表面积;iF 单位长度构件保护层的内表面积;h 构件的截面高度或楼板厚度;wh 梁腹板的高度;dh 压型钢板截面高度;I 构件截面惯性矩;rk 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影响系数;l 构件的长度、跨度;0l 构件的计算长度;fiM 受火构件按等效作
6、用力分析得到的杆端弯矩;pM 塑性弯矩;TM 受火构件的杆端温度弯矩;、xMyM 构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N 构件的轴力设计值;、 EXTN EXTN 高温下构件的承载力参数;fN 受火构件按等效作用力分析得到的轴力;TN 受火构件的轴向温度内力;P 保护层中的含水率(质量百分比) ; q 梁(板)所受的均布荷载或等效均布荷载;5rq 考虑薄膜效应后楼板的极限承载力;kiQ 楼面或屋面活荷载的标准值;、RRxRyR 荷载比;dR 高温下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承载力;S 结构或构件的荷载效应组合;mS 高温下结构或构件内的作用效应组合;t 受火时间或耐火时间;t 构件温度达到 100所需的时间;dt 结
7、构或构件的耐火时间;et 等效曝火时间;mt 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vt 延迟时间;wt 梁腹板的厚度;0T 受火前钢构件的内部温度;、1T2T 受火构件两侧或上、下翼缘的温度;dT 结构或构件的临界温度;gT 实际的室内火灾升温;)0(gT 火灾发生前的室内平均空气温度;gT 对应 时刻的室内平均空气温度;tsT 钢构件温度;mT 在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或构件的最高温度;V 单位长度构件的体积;pW 构件的截面塑性模量;、xWyW 构件绕 x 轴和绕 y 轴的毛截面模量;s 钢材的热膨胀系数;、mt 等效弯矩系数;0 结构抗火重要性系数;R 钢构件的抗力分项系数,抗火设计中钢材强度调整系数;、
8、xy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T 高温下钢材弹性模量折减系数;T 高温下钢材强度折减系数;s 钢材的泊松比; 构件的长细比;i 保护材料的热传导系数;s 钢材的热传导系数;6i 保护层的密度;s 钢材的密度;c 对流传热系数;r 辐射传热系数; 常温下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b 常温下钢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bT 高温下钢梁的整体稳定系数;t 时间增量;T 构件或结构的温度变化;73 钢结构防火要求钢结构防火要求3.0.1单、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的各类钢构件、组合构件等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 3.0.1和本章的相关规定。当低于规定的要求时,应采取外包覆不燃烧体或其他防火隔热的措施。表 3.0.1 单、多
9、层和高层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单、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耐火等级 耐火极限(h)构件名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承重墙3.002.502.000.502.002.00柱、柱间支撑3.002.502.000.503.002.50梁、桁架2.001.501.000.502.001.50厂、库房民用厂、库房民用 楼板、楼面支撑1.501.00 0.750.500.50不要求厂、库房民用屋顶承重构件、 屋面支撑、系杆1.500.50 0.50不要求不要求厂、库房民用 疏散楼梯1.501.00 0.750.50不要求1.501.00注:对造纸车间,变压器装配车间、大型机械装配车间、卷烟生产车间、印刷车间等及类似的
10、车间,当建筑耐火等级较高时,吊车梁体系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中梁的耐火极限要求。3.0.2钢结构公共建筑和用于丙类和丙类以上生产、仓储的钢结构建筑中,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3.0.3当单层丙类厂房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各类构件可不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3.0.4丁、戊类厂、库房(使用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的部位除外)中的构件,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3.0.5当单、多层一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各类构件的耐火极限可按表 3.0.1 中相应的规定降低 0.5h。3.0.6单、多层一般公共建筑和甲、乙、丙类厂、库房的屋盖承重构件,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
11、保护,且屋盖承重构件离地(楼)面的高度不小于 6m 时,该屋盖承重构件可不采取其他防火保护措施。3.0.7除甲、乙、丙类库房外的厂、库房,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其柱、梁的耐火极限可按表 3.0.1 的相应的规定降低 0.5h。3.0.8当空心承重钢构件中灌注防冻、防腐并能循环的溶液,且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8系统全保护时,其承重结构可不再采取其它防火保护措施。3.0.9当多、高层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包括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且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有正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中的钢结构可不采取其它防火保护措施;当多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采用钢结构时
12、,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3.0.10 对于多功能、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可采用有科学依据的性能化设计方法,模拟实际火灾升温,分析结构的抗火性能,采取合理、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保证结构的抗火安全。94 材料特性材料特性4.1 钢钢 材材4.1.1在高温下,钢材的有关物理参数应按表 4.1.1 采用。表 4.1.1 高温下钢材的物理参数参数名称符 号数 值单 位热膨胀系数s1.410-5m/(m)热传导系数s45W/(m)比热容sc600J/(kg)密 度s7850kg/m3泊桑比s0.34.1.2在高温下,普通钢材的弹性模量应按下式计算:EETT(4.1.2-1)C1000C60028006
13、1000C600C204760647807s sss ssT TTTTTT(4.1.2-2)式中sT温度() ;TE温度为时钢材的初始弹性模量(N/mm2) ;sTE常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N/mm2) ,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确定;T高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折减系数。4.1.3在高温下,普通钢材的屈服强度应按下式计算:yTyTff(4.1.3-1)ffRy(4.1.3-2)10(4.1.3-3)C1000C8002000/5 . 0C800C3002168. 010228. 910096. 21024. 1C300C200 . 1ssss32 s53 s8sTTTTTTTT式中
14、yTf温度为时钢材的屈服强度(N/mm2) ;sTyf常温下钢材的屈服强度(N/mm2) ;f常温下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确定;R钢构件抗力分项系数,近似取;1 . 1RT高温下钢材强度折减系数。4.1.4在高温下,耐火钢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可分别按式(4.1.2-1)和式(4.1.3-1)确定。其中,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和屈服强度折减系数应分别按式(4.1.5-1)和(4.1.5-2)确定。TT(4.1.5-1)C1000C9000.0005-0.5C900C6502500)650(775. 0C650C202520201ssssssTTTT
15、TTTC1000C700)600(81000C700C20)918(5)768(6s sss ssT TTTTTT(4.1.5-2)4.2 混凝土混凝土4.2.1在高温下,普通混凝土的有关物理参数按下列规定采用:1 热传导系数1) 硅质骨料混凝土:2c120012. 012024. 02TT120020T(4.2.1-1)式中c温度为 T 时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 W/(m);T混凝土的温度()。2) 钙质骨料混凝土:11(4.2.1-2)2c120008. 012016. 06 . 1TT120020T2 比热容:2c120412080900 TTc120020T(4.2.1-3)式中cc温度为
16、 T 时混凝土的比热容 J/(kg)。4.2.2在高温下,普通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应按下式计算:enerygccT)0011. 083. 0(ETE70060T(4.2.2)式中cTE温度为 T 时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N/mm2) ;cE常温下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N/mm2) ,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确定。4.2.3在高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ccTcTff(4.2.3)式中fcT高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常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确定;cT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折减系数,按表 4.2.3 确定。表 4.2.3
17、高温下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cTT()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201.001.001000.951.002000.901.003000.851.004000.750.885000.600.766000.450.647000.300.528000.150.409000.080.2810000.040.1611000.010.04120000124.2.4其他类型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材料特性,应根据有关标准通过高温材性试验确定。4.3 防火涂料防火涂料4.3.1当钢结构采用防火涂料保护时,可采用膨胀型或非膨胀型防火涂料。4.3.2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技术性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 (GB 14907
18、)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生产厂家应提供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热传导系数(500时) 、比热容、含水率和密度参数,或提供等效热传导系数、比热容和密度参数。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可按附录 A 的规定测定。2 主要成份为矿物纤维的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当采用干式喷涂施工工艺时,应有防止粉尘、纤维飞扬的可靠措施。4.4 防火板防火板4.4.1当钢结构采用防火板保护时,可采用低密度防火板、中密度防火板和高密度防火板。4.4.2防火板材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为不燃性材料;2 受火时不炸裂,不产生穿透裂纹;3 生产厂家应提供产品的热传导系数(500时)或等效热传导系数、密度和比热容等参数。防火板
19、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可按附录 A 的规定测定。4.5 其它防火隔热材料其它防火隔热材料4.5.1钢结构也可采用粘土砖、C20 混凝土或金属网抹 M5 砂浆等其他隔热材料作为防火保护层。4.5.2当采用其它防火隔热材料作为钢结构的防火保护层时,生产厂家除应提供强度和耐候性参数外,尚应提供热传导系数(500时)或等效热传导系数及密度、比热容等参数。其他防火隔热材料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可参照附录 A 的规定测定。135 抗火设计基本规定抗火设计基本规定5.1 抗火极限状态抗火极限状态设计要求设计要求5.1.1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视为钢结构构件达到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1 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2 受弯构件
20、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3 构件整体丧失稳定;4 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5.1.2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视为钢结构整体达到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1 结构产生足够的塑性铰形成可变机构。2 结构整体丧失稳定。5.1.3钢结构的抗火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1 在规定的结构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不应小于各种作用所产生的dR组合效应,即:mSmdSR (5.1.3-1)2 在各种荷载效应组合下,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时间不应小于规定的结构或构件的耐火dt极限,即:mtmdtt (5.1.3-2)3 结构或构件的临界温度不应低于在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或构件的最高温度,即:dTmTmdT
21、T (5.1.3-3)5.2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2.1在一般情况下,可仅对结构的各构件进行抗火计算,满足构件抗火设计要求。5.2.2当进行结构某一构件的抗火验算时,可仅考虑该构件的受火升温。5.2.3有条件时,可对结构整体进行抗火计算,使其满足结构抗火设计的要求。此时,应14进行各构件的抗火验算。5.2.4进行结构整体抗火验算时,应考虑可能的最不利火灾场景。5.2.5对于跨度大于 80m 或高度大于 100m 的建筑结构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宜对结构整体进行抗火验算,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抗火设计。5.2.6对第 5.2.5 条规定以外的结构,当构件的约束较大时,如在内力组合中不考虑温度作用,则
22、其防火保护层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 30%。5.2.7连接节点的防火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被连接构件保护层厚度的较大值。156 温度作用及其效应组合温度作用及其效应组合6.1 室内火灾空气升温室内火灾空气升温6.1.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火灾空气温度可下式计算:) 18lg(345)0()(ggtTtT(6.1.1)式中(t)gT对应于 时刻的室内平均空气温度();t)0(gT火灾发生前的室内平均空气温度,取 20;t升温时间(min)。6.1.2当能准确确定建筑室内有关参数时,可按附录 B 方法计算室内火灾的空气温度,也可按其它轰燃后的火灾模型计算室内火灾的空气温度。6.1.3实际的室内火
23、灾升温在任意时刻对结构的影响,可等效为标准火灾升温在等效曝火时刻对结构的影响。本规范以钢构件温度相等为等效原则。当采用附录 B 方法计算室内火灾的空气温度时,等效曝火时间可按下式计算:etT2 e)3794. 0223. 4434.16(9qt(6.1.3-1)Tw53. 0AhA(6.1.3-2)式中et等效曝火时间(min) ;开口因子(m1/2) ;Tq设计火灾荷载密度(MJ/m2) ,按附录 C 计算;wA按门窗开口尺寸计算的房间开口面积(m2) ;h房间门窗洞口高度(m) ;TA包括门窗在内的房间六壁面积之和(m2) 。6.2 高大空间火灾高大空间火灾空气升温空气升温6.2.1本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钢结构 防火 技术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