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
《2022最新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本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事迹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芦花荡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芦花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文学风格2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3理解小说这种文学题材:教学过程: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
2、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二、整体感知:(一)明确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提问,教师总结明确: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
3、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芦花荡课堂实录教材分析:芦花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是第一单元(战争单元)的第3篇课文。体裁是小说,为著名的“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叙述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子进白洋淀的过程中,由于大意,导致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于是设计痛打鬼子,讨还了血债。通过此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孙犁小说那散
4、文化的结构和诗化的语言,并能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设计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体裁特点,按照小说三要素的要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品味。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传奇的故事。比如发生在我们齐鲁大地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谁还能举出另外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来呢?生(七嘴八舌):小兵张嘎的故事吉鸿昌的故事马本斋的故事地道战地雷战师:呵,真没想到,同学们的小脑袋瓜里这样的“货”还不少,大部分都是从电影和电视上看的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冀
5、中平原上的一个故事。在美丽的白洋淀上,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课本第11页。(教师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结合注释简介作家孙犁及其作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芦花荡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们就要按照小说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谁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生(思考片刻):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师:不错。学过的知识基本能掌握。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习这篇文章要完成哪些任务。(投影显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的意义,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2、学会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梗
6、概;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师:这篇文章篇幅相对来说比较长,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尽可能提高速度,读完后按照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学生读课文,老师投影出示问题:1、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和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本文的主人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能表现出来?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10分钟后)师:我们首先撇开问题,自由地发表一下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整体谈,也可以结合自己刚才勾画的要点来谈。生1
7、: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里面的景物描写,比如这一句:“月明风清的晚上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生2:我觉得文中的老头子很勇敢,也很有心眼儿,他能很巧妙地把鬼子骗到他埋有鱼钩的地方去师:“勇敢”和“巧妙”这两个词儿用得好,但“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太恰当,能否改个词?生2:“引”行吗?师:好!就用“引”。再者,你说他“很有心眼儿”,是坏心眼吗?(学生笑)生2:不是。师:那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比较适合些?生2:机智吧。师:不错,很准确。其他同学继续发表意见。生3:我认为结尾写得不错,很像一个电视的镜头。师: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可见刚才读得很认真。读书就是要这样,忠实于自己的感受,教辅资料上
8、说的再好,那是人家的,只有自己思考的结果,才是有价值的。下面我们按照屏幕上的顺序,从第2题开始,展示一下刚才阅读的成果。生:我说第2题。本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驻扎在白洋淀的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师:很好。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交代得都很清楚。生:本文的主人公是那位六十岁的不知名的老头子。人物刻画的方法基本上都用到了,有外貌描写,有语言描写,有神态描写师:哪位同学还能补充一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芦花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