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教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5章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教程.ppt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1. 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概念及内涵;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概念及内涵;2. 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3. 了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了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4. 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5. 了解瑞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了解瑞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6. 了解瑞典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了解瑞典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学 习 目 标本章内容01
2、0302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瑞典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的评价及改革第一节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一、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一)概念(一)概念最早是由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Alfred Mller-Armack)提出,“社会市场经济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但辅之以经济保障的经济制度,它的意义是将自由的原则同社会公平结合在一起。”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社会市场经济 = 自由自由 + 秩序秩序市场经济:保证效率政府干预:保证公平一、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构
3、成要素(二)构成(二)构成要素要素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制度私有制为主体;国有制和合作经济为补充。2.混合的国家经济职能及作用提供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和保持货币稳定外,建立竞争制度、维护竞争秩序调节市场分配。3.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于一般的“福利国家”,它强调应将国家担负的社会保障任务与个人根据自身能力决定其命运的天然义务,严格区分开来。4.劳资合作与共同参与制度劳资合作是指工会与雇主协会通过定期协商谈判的方式确定劳资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而共同参与制是指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工人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和方式的制度补充:企业雇员“参与制”vs.“共同决策制” 两者最大区别在于,雇员对企业决策时否拥
4、有否决权和决定权。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它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等学者的新自由主义,同时它还从历史学派和民主社会主义学说中吸取了“营养”。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学派历史学派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直接来源补充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新自由主义核心观点:经济自由经济自由是个人自由以及个体独立的重要保证三个分支: 以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和弗兰茨贝姆(Franz Boehm)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也称“个人主 义的自由主义学派”; 以威廉勒普克(Wilhelm Roepke,1899-1966)、亚历
5、山大吕斯托夫(Alexander Rstow)为代表的“社会自由主义学派”; 以米勒阿尔马克(Alfred Mller-Armack)、路希维德艾哈德(Ludwig Erhard)等“经济政策家”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新自由主义理论三大流派及其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流派主要观点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弗莱堡学派1. 强调“经济秩序”的重要性。2. 承认国家干预的必要性,但干预限于创造“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并维护这种竞争秩序。3. “秩序政策”中包含了社会政策,即使在最好的秩序政策下,社会的救济也是必要的。1. 摆脱所有制对经济学研究的限制,从新的角度来把握经济
6、秩序或经济运行;既反对社会主义者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来解决资本主义弊病,又反对自由主义者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做法。2. 认为国家的任务主要是建立并维护“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主张建立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秩序”。社会自由主义学派1. 强调个人自由,主张激进的反垄断措施。2. 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即框架政策和市场政策。3. 主张以人为本,建立一个自由的公共制度:民主和市场经济密不可分;自助和救助相结合。1. 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尤其是其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2.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目标并重,主张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共同形成;认为经济秩序是社会秩序的
7、基础和前提,社会秩序是经济秩序的一部分。“实用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1. 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秩序,对垄断持宽容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效率的提高。2. 主张用“积极的经济政策”干预经济。3. 社会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大众的福利,国家应实行“因人而异”的“自救为主原则”。1.根据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的实际情况,把关于未来德国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理想的方案综合成一个能为更多德国公众接受的、并能为当时西方占领当局批准的经济政策“方案”。2.根据德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为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内容,从而使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二)历史学派和
8、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创立了德国历史学派。 其后威廉罗雪尔(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和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ustav von Schmoller)等人对其加以发展。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 经济政策应因地制宜2. 发展生产力是国家首要目标3. 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二)历史学派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发展历程: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19世纪末德国社会主义者进行了改良、补充和发展。理论核心:理论核心:个人自由观个
9、人自由观和劳资共参制劳资共参制其中个人自由包括法律自由和经济自由两方面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1.德国国土分裂,多国对其分区占领 “四化”政策: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民主化和非工业化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留和实行希特勒时期的统治政策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复刻“苏联模式”2.国内经济陷于瘫痪,经济秩序极度混乱 战争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战胜国对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拆除 大量难民以及被驱逐者涌入导致住房和实物短缺, 实行配给制后有导致价格飞涨,黑市盛行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模式 瑞典 课件 电子 教案 教学 教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