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wps(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B.0.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 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构件倾斜。B.0.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15m 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的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 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 15m 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
2、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墙轴线设点。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 电视塔、 烟囱、 水塔、 油罐、 炼油塔、 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四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 个。B.0.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突出点,
3、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 窗台线、 暖气片、 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应按图 B. 0. 3-1图 B. 0. 3-3 的规格埋设。B. 0. 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未图 B.0.3-1 窨井式标志(适用于建筑物内部埋设,单位:mm)图B.0.3-2 盒式标志(适用于设备基础上埋设,单位:mm)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1 最终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的观测中误差,对于高精
4、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经验与分析具体确定;对于其他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士0. 5mm、1.0mm,2.5mm。(2) 相对沉降(如沉降差、 基础倾斜、 局部倾斜等)、 局部地基沉降(如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等)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 1/20。(3) 建筑物整体性变形(如工程设施的整体垂直挠曲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垂直偏差的1/10。图 B.003-3 螺栓式标志 (适用于墙体上埋设,单位:mm)(4) 结构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6。(5) 对于科研项目变形量的观测
5、中误差,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1/5l/2 系数后采用。2 高程测量的精度等级,应以本条第 1 款确定的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按式(B.0.4-1)或式(B.0.4-2)估算单位权中误差拌、求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后,根据以下原则确定。(B.0.4-1)(B.0.4-2)式中 ms沉降量 s的观测中误差(mm);ms沉降差s的观测中误差(mm);QH网中最弱观测点高程H的权倒数;Hs Qm 2hs Qm2Qh网中待求观测点间高差 h的权倒数。(1) 当仅给定单一变形允许值时,应按所估算的观测点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2) 当给定多个同类型变形允许值时,应分别估算观
6、测点精度,并应根据其中最高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3) 当估算出的观测点精度低于表 B.0.4 中三级精度的要求时,宜采用三级精度;(4) 对于未规定或难以规定变形允许值的观测项目,可根据设计、施工的原则要求,参考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对照表 B.0.4 的规定选取适宜的精度等级。表 B.0.4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级 特级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一级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二级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
7、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三级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观测;一般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B.0.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 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 15 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 50、 75和 100时各测一次
8、。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 23 个月观测一次。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 1 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 2 年,膨胀土地基 3 年,翻土地基 5年,软土地基10 年。3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 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 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4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
9、,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 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 0.010.04mm/d,可认为已进人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B.0.6 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B.0.6.1 各等级几何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特级、 一级沉降观测,应使用 DSZ205或 DS05 型水准仪、 因2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对二级沉降观测,应使用 DSl 或DS05 型水准仪、锢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对三级沉降观测,可使用 DS
10、3 型仪器、区格式木质标尺,按中丝读数法观测,亦可使用DSl, DS05 型仪器、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光学测微法和中丝读数法的每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2 各等级观测中,每周期的观测线路数 r,可根据所选等级精度和使用的仪器类型,按下式估算并作调整后确定:r=(md/m0)2 (B.0.6.1)式中 m0所选等级的测站高差中误差(mm);md不同类型水准仪的单程观测每测站高差中误差估值(mm),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DS05 型 md=0.025+0.029dDSI 型 md=3.9210-3dDS3 型 md=其中,d采用的最长视线长度(m)。
11、按式(B.0.6.1)估算的结果应作如下调整:(1) 当 r1 时,至少应采用单程观测;(2) 当 1r2 时,应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站观测;(3) 当 2r4 时,应采用两次往返观测或正反向各按单程双测站观测;(4) 当 r1 时,各等级沉降观测的首次观测、 控制网复测以及各周期中的工作基点稳定性检测,对特级、 一级应进行往返观测,对二级、241034. 040. 0d三级应进行单程双测站观测。 从第二次观测开始,对特级宜按往返或单程双测站观测,对一二三级可按单程观测。 但任一级的支线必须作往返或单程双测站观测。3 各等级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 B.0.6.1-
12、1 的规定。表 B.0.6.1-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视线高度(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 特级100.30.50.5 一级300.71.00.3 二级502.03.00.2 三级755.08.0三丝能读数4各等级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B.0.6.1-2 的规定。表 B.0.6.1-2 水准观测的限差(mm)等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 特级0.150.20.10.070.15nnn一级0.30.50.30.20.45二级0.50.71.00.71.5 级
13、 光学测微法1.01.53.02.04.5 中丝读数法2.03.0注:表中n为测站数。B.0.6.2 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检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1 i 角对用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 10,对用于一二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 15“对用于三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20“。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乙。绝对值不得大于 0.2“。2 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 5mm。B. 0. 6.3 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nnnnnnn
14、nn1 对于单一层次布网,观测点与控制点应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对于两个层次布网,观测点及联测的控制点应按变形周期进行观测,控制网部分可按复测周期进行观测。2 变形观测周期应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3 控制网复测周期应根据测量目的和点位的稳定情况确定,一般宜每半年复测一次。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适当缩短观测时间间隔,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间隔。 当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到如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4 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
15、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5 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 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槽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B. 0. 6.4 各周期水准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 太阳中天前后、 风力大于四级、 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2 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 i 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检验与校正。3
16、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人标尺零点差改正。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4 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5 对二级、 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 交接点、 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6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7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
17、 增加荷载量、 仓库进货吨位、 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B. 0. 7 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如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变形特征值:1 基础倾斜 :=(sisj)/L (B.0.7-1)式中si基础倾斜方向端点i 的沉降量(mm);sj基础倾斜方向端点j 的沉降量(mm);L基础两端点(ij)间的距离(mm)。2 基础局部倾斜 仍可按式(B.0.7-1)计算。此时取砌体承重结构纵墙 610m内基础上两观测点(ij)的沉降量为 si、sj ,两点(ij)间的距离为 L。3 基础相对弯曲fc:fc=2sk(si+sj)L (B.0.7-1) 式中 sk基础中点k 的沉降量(mm);Li 与 j 点间的距离(mm).注:弯曲量以向上凸起为正,反之为负。2 柱基间吊车轨道等构件的倾斜,仍按式(B.0.7-1)计算。B.0.8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 沉降观测成果表;2 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3 u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 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5 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图 B.0.8),如观测点数量较少可不提交;6 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图 B.0.8 某院大楼等沉降曲线示例(单位:mm) 注:图中括号前数字为观测点编号,括号内数字为沉降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