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热性惊厥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性惊厥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性惊厥热性惊厥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病因,儿童期患病率2%5%,在小儿各类惊厥中占30%。热性惊厥的发作与颅外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 70%以上的热性惊厥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目前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一般认为3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高峰年龄为生后18个月,),体温在38 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者,可诊断为FS。大多数 FS 的临床经过及预后良好,大约 3040的患儿可出现 FS 复发,严重的
2、FS(如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脑组织水肿、海马硬化萎缩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与日后情感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落后及颞叶癫痫等存在一定的联系。每例 FS 患儿复发情况变化很大,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反复感染高热)的相互作用。大多研究认为 FS 复发的危险因素有:有 FS 或癫痫家族史;首次 FS 的年龄15 min 或已有 2 次以上体温38发作者,若不能保证发热时及时使用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或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无效者,可建议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选择苯巴比妥 35 mg/(kgd)或丙戊酸钠 2030 mg/(kgd)口服,使稳态血药质量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
3、疗程一般 2 年,服药期间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医患沟通】1.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病因,常有遗传背景,惊厥多发生于急性发热的 2448 小时内,临床经过大多良好,但亦可能在一次热程中出现丛集样发作,或惊厥持续状态。2. 急性惊厥发作时需控制惊厥和体温,同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因。3. 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良好,约3040的患儿可出现热性惊厥复发,针对复发的情况制定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或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预防的方案。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应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详见抗癫痫药物使用知情同意书。4. 约 4%8%热性惊厥患儿可转变成癫痫,与海马硬化、颞叶癫痫、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热性惊厥附加症(FS+)等存在一定的联系。婴儿期发作应随访鉴别 Dravet 综合征、Doose 综合征等癫痫脑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惊厥 诊断 指南 操作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