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网站分类|收藏网站网站首页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当前位置:教育巴巴 小学教案 数学教案 二年级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021-12-09 23:40:54|彭永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
2、物体长度的意识。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
3、于生活。二、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测量你感觉
4、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2、认识米尺。出示米尺。(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
5、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用米尺量。(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
6、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三、方法应用。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
7、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小组活动。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组织交流。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设计意图数
8、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
9、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10、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
11、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
12、位间的十进关系。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2、数一数:(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
13、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一)在演示中感知: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