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 .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第4课 礼品的外套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教具: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学具: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组织教学。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
2、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3、导入课题。二、发展阶段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礼盒上。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
3、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5、教师巡视指导。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人们对日常礼品包装越来越重视;礼品配上精美的包装,更显得礼品的珍贵,更能表达主人的一片心意。能够表达送礼人自身的趣味、爱好。二、发展阶段回想方纸盒的包装过程:根据废旧纸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用双面胶结合两边,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礼盒上。学生根据所带材料,进行装饰设计。教师指导。三、教学拓展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2、也
4、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作业: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板书:礼品的外套折、剪、粘课后反思:第11课 形体切挖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具:范图、实例、制作材料。学具: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陶泥、小刀、尺子、线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
5、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二、发展阶段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学生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
6、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三、学生练习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四、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五、拓展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作业:在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板书:形体切挖造型切挖课后反思:第12课 会跳的玩具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手头的会弹跳的物品,设计一个会跳得玩具,并画出设计草图。2、能够根据设计草图完成制作。3、在把玩会跳得玩具的过程中,对作品作出评价。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
7、质。教学难点: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教具:会跳的玩具范作。学具:收集会弹跳的物品,例如:衣夹,旧圆珠笔里的弹簧,各种有弹性的球,橡皮筋等。准备剪刀、胶水(最好是双面胶)、线、小块塑料泡沫板、彩色纸、绘画工具。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够根据手头的会弹跳的物品,设计一个会跳得玩具,并画出设计草图。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拿出各自收集到会弹跳的物体,分小组演示,让他们跳起来。然后讨论:它们跳动的方式让你们联想到什么?譬如:乒乓球跳动的时候让人联想到小兔子;弹簧跳起来让人联想到跳高的人;将橡皮筋两头固定,拉动中间,他会不停的弹跳,如果在中间做一只蝴蝶,橡皮筋跳动的时候,蝴蝶的翅膀一定会不停的扇动二
8、、发展阶段1、学习教科书上两个玩具的设计思路,请学生概括其制作步骤:先设想做什么玩具,画出设计草图,按设计草图完成作品。2、学生根据手头材料,思考:准备做一件什么玩具,怎么做?用草图的形式将自己的设想画下来。3、交流设计图并谈谈设计思路:它是一件什么玩具,如何将造型物与弹跳物粘联,做好以后怎样玩?4、根据设计草图制作会跳的玩具。做完之后,可以一起来玩一玩,比一比。可以比谁的玩具跳得高,谁的玩具跳得远,谁的玩具跳得时间长、稳定性好,谁的玩具牢固不会散架。三、收拾和整理在会跳的玩具之前,就应该提醒学生将桌面及地面收拾干净。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在把玩会跳得玩具的过程中,对作品作出评价。教学过程:一、导
9、入阶段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二、发展阶段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A、 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B、 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A、 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 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2、提出制作要求:A、 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B、 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C、 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三、学生创作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
10、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四、作品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作业:用纸和废旧材料,做一个会跳的玩具。板书:会跳的玩具草图制作课后反思: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课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元宵活动来历的资料,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2、指导学生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3、引导学习通过赏彩灯猜灯谜的集体活动,感受元宵节热烈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教具:彩灯实物等。学具:收集元宵节的来历,准备制作彩灯的工具课时:2课时第一
11、课时课时目标:收集有关元宵活动来历的资料,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绘制出草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2)各有什么特点?(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
12、融融。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1)花灯的制作材料(2)花灯的基本结构(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4、交流讨论:你想制作什么样的彩灯?将草图画出来。学生绘制草图,教师指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教学过程:一、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菱形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三、课堂小结1、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2、互相参观提看法:造型色彩设计理念。3、交流好的制作方法。四、继续制作完成五、作品展览,评议六、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13、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欣赏国外的各种灯饰作品。作业:收集有关元宵节来历的资料,设计制作各种彩灯。板书:元宵节里挂彩灯制作方法课后反思:第13课 电脑美术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教学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教具: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学具:在家练习电脑画图,熟练掌握色彩的填色操作。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
14、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1、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2、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四、学习新内容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
15、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五、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九、课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
16、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作业:用Windows画图程序做变色练习。板书:电脑美术反色课后反思:第9课 陶泥的世界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陶泥塑造立体的生活用品,指导学生在常见的造型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新颖奇特的造型。2、通过欣赏,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以及点、线、面的组合,制作成常见生活用品。3、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后,启发他们运用技巧,富有创意的塑造物体。教学重点:利用富有创意的陶泥制作技法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塑造物体教学难点:掌握陶泥制作中的基本技法并能应用教具:陶艺作品图片或实物。学具:陶土、面、橡皮泥、
17、颜料等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陶文化以及陶泥制品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说陶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二、赏陶1、欣赏彩陶文化:(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3、欣赏现当代陶文化。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及现当代陶艺作品。三、玩陶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5、怎样才能使
18、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8、欣赏学生作品。媒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四、用陶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用学过的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有创意的塑造物体。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欣赏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二、探究方法1、欣赏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感知作品制作特点。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三、验
19、证方法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3)装饰方法不限;(4)烧制。四、教材赏析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五、尝试制作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2、教师巡回指导。六、作业展评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2、教师小结全课。作业:用泥、面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板书:陶泥的世界揉、搓、粘点、线、面课后反思:第10课 图文并茂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自编
20、的故事进行配画。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点: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故事。教学难点:所设计的画面能表达出文字的意思。教具:收集连环画及插图学具:收集插图、连环画及相关趣闻轶事。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欣赏连环画或插图,了解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并能自编故事,为这个故事配图。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欣赏插图集连环画,师生一起说说插图及连环画所表现的情节。同学们都看过漫画吗?你在看漫画时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故事情节的?文字因为配上了好看的图画,不仅可以使我们直观的了解故事,并且有趣的插图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文并茂。2、你喜欢听故事吗?师讲讲故事,如果你是作者,配
21、怎样的插图?你想如何表现?生相互交流。二、发展阶段1、以一幅图画问范本,分析一下:画面的构图、人物、景物是如何刻画的?画面内容的主次是如何把握的?2、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童话故事,小组交流。学生可以选择画自己小组编的童话故事,也可以选择画其他小组编的故事,可以画独幅的插图,也可以画连环画。如果画连环画,需要把故事分解成若干哥片段。三、学生作业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1)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画面构思,确定表现形式,单幅还是多幅。(2)起稿:构图大小合适,主体突出,画面内容和故事相符。(3)上色:色彩鲜艳2、学生根据故事绘制图画,师指导。四、展示评价评出有创意的作品,给予鼓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用插图
22、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你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学生交流。你是如何表现的?画面的构图、人物、景物是如何刻画的?画面内容的主次是如何把握的?二、发展阶段学生继续创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构图、人物、景物的刻画。教师指导。三、评价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选出表现好的作品,全班学生一起来欣赏,提出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四、小结用画来表现故事,是其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你能不能把你的日记也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作业:用插图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编的童话故事。板书:图文并茂构图课后反思:第14课 美术学习记录袋课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
23、存方法。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教学难点:制作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教具: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工具材料。学具:学生搜集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标签的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24、?(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2、出示课题:美术学习记录袋二、发展阶段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分小组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分小组发言。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a、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照片。b、将作业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c、选用透明的文件夹或文件袋作为我们的美术学习记录袋。d、制作标签:姓名、年龄、班级、指导教师、日期等个人基本资料。e、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教师或家长的评语。f、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三、学生作业1、布置作业要求:设计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 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