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古文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古文鉴赏.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古文鉴赏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左传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成功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烛之武形象,展示了春秋时代政治外交上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面貌。人教版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古文鉴赏 原文欣赏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n)南。佚(y)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zhu)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2、,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b)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重点字词晋侯、秦伯:晋文公和秦穆公。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贰:从属二主军:名词作动词,
3、驻军氾(f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佚(y)之狐:郑国大夫。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辞:推辞。犹:尚且。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用:任用。过:过错。然:然而。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缒(zhu):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既:已经。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越:越过鄙:边邑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以为:作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乏困:缺乏的东西尝:曾经为:给予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
4、板。厌:通“餍”,满足。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肆:延伸,扩张。阙(qu):侵损,削减。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说”同“悦”,喜欢,高兴。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易:代替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5.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知足,满足)6.若不阙
5、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 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 (行李,阙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7.今急而求子。(今,古义:如今 今义:今天)8.且贰于楚也(贰,古义:动词,从属二主。今义:数词,“
6、二”的大写。) 原文翻译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
7、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
8、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作者介绍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尊称其
9、“左丘”。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写作背景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凭三寸不烂之 舌,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伯。最后,秦伯不仅撤走围郑的军队,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终于使郑国得以保全。本文赞扬了
10、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段落赏析第一段:本段是文章的开头,事情的缘起,交代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原因和地点。由于两个原因都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秦国能够退兵作了铺垫。第二段:记叙了烛之武接受说秦任务的经过,表现了他在国难当头时,能捐弃私怨,以大局为重,为国效劳的爱国精神。以上两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简叙了晋、秦围郑和烛之武受命说秦的经过。第三段:文章的第二部分,记叙了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经过。先说灭郑于秦无益而有害,舍郑于秦有益而无害,再以事实说明晋贪得无厌,必将“阙秦”,层层逼进,处处为秦着想,言辞委婉动听,终于说退了秦兵。这是
11、文章的主要部分。第四段: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晋不得已而撤军,郑国解了围,交代了事情的结局。 名句赏析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含义:臣年轻的时候,(能力)还不如人呢,现在老了,更没能力了。应用:表示一种规律的、无奈的伤感与暗怨。相关词语:老而无用;廉颇老矣;日薄西山;江河日下;心有余而力不足;风烛残年;不拘一格降人才;任人唯贤;等。2.邻之厚,君之薄也。含义:邻居实力的加强,(相比的)您就实力薄弱。应用:表示敌我相邻关系。相关词语:敌强我弱;彼竭我盈;此消彼长;等。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含义:凭借别人的力量成功反而去伤害人家,这不是仁义;失去了友好力量,这不是明智;用冲突代替和睦,这不是勇敢。应用:表示仁智勇的三种意思。相关词语:恩将仇报;麻木不仁;不仁不义;唇亡齿寒;友好修睦;仁至义尽;杀身成仁;等。总结:从课文中简单的烛之武的一些言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丰富的形象,他怀才不遇,却临危之时,申明大义;他垂暮之年,却老当益壮,只身前往敌营,勇敢至极;他手无缚鸡之力,却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伯退军,智慧过人。“义、智、勇”集于其一身。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