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一方面基于希腊城邦社会生活的德性考察与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则基于实践理性反思与德性生活理想的逻辑证明。他的生命伦理观,主要表现为正义与友爱两大原则。正义作为社会生活与政治法律的基础,保证了城邦社会的自由秩序;友爱作为公民社会的伦理法则,建立了城邦公民之间自由和谐的社会关系。因此,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念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公民;城邦;正义;友爱;亚里士多德 作者简介:余太盛,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2) 一、公民城邦与公民生命伦理的普遍立法 哲学理论的形成并不完全
2、取决于逻辑推理,而是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思想基础,理论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现实生活实践的有效性。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学思想,既有理论归纳与演绎的成分,即从生命理想出发演绎出基于正义与友爱的公民生命伦理,又有现实生活实践的智慧,即从希腊城邦公民生活历史价值伦理实践出发形成有效的归纳。这就是说,希腊公民城邦社会的伦理德性实践对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希腊城邦历史生活来看,希腊城邦由“君主城邦”进化为“公民城邦”,这是公民城邦社会发展的结果。君主城邦由君主、自由民和奴隶组成,从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叙述中就可以看到,城邦君主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具有王国的君权,依法管理城邦的国
3、民,拥有奴隶与私产,他们对待“家奴”坚守人性化原则,并不主张随意虐待?q?。希腊公民城邦的生活,则在希腊喜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地母节妇女等,公民自由地讨论城邦伦理原则,参与城邦的政治法律实践活动,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公民的自由得到了保证。虽然妇女并没有公民权,但是,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则显示了追求公民权的渴望。这就是公民城邦与公民社会的民主自由生活,强调权利与平等,强调城邦公民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公民城邦的正义得到了普遍的强调?r?。这些城邦政治伦理生活与社会生活价值,直接奠定了亚里士多德生命伦理学的思想基础。 在希腊社会的伦理德性反思中,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正义的核心地位。亚里士多德的伦理
4、学主要强调正义原则与友爱原则,他的正义伦理原则由希腊城邦社会理想而来,他的友爱伦理原则也从城邦政治生活实践中来。无论是城邦的正义原则,还是城邦的友爱原则,都有政治现实生活作为基础。从柏拉图对话国家篇的场景叙述中也可以看到,“正义”是城邦的基本价值原则,希腊传统社会坚守正义原则,并以此作为城邦生活的核心价值。“友爱”是希腊城邦社会的时尚,有异性之友爱,亦有同性之友爱。在雅典城邦社会生活中,恋童癖或同性恋就是生活时尚,这说明,“友爱精神”已经在城邦社会生活中有所萌芽?s?。因此,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正义伦理还是友爱伦理,都已经在希腊城邦公民社会中成型,或者说,早就在希腊城邦君主时期深入人心。亚里士多
5、德的生命伦理学,就是在这种城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伦理学思想创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立法,并非单单为了总结城邦的伦理实践智慧,而是为了给城邦社会开辟自由的新秩序,将城邦的“习俗德性”上升为“理智德性”。理智德性出自知识,而不是出自习俗,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习俗德性与理智德性分界的前提条件?t?。他并不否认习俗伦理,而是将之看作是生活实践传统,相反,理智德性则出自普遍的知识,最终可以形成城邦的普遍伦理信念,这就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意义所在。亚里士多德不是从个人出发建立生命伦理原则,而是从公民城邦出发,基于公民城邦的要求探索公民的生命伦理,这与从一般人性出发建立生命伦理观念并不相同。“公民
6、城邦”到底应该如何建立普遍共同的伦理信仰呢?公民城邦,是由所有公民组成的城邦,这里,没有君主观念,也没有臣民观念,只有公民社会的执政者与参与者。国家政体的最早形成,对于国家伦理的建立极为重要,而不同的城邦政体,对于国家的权利规定并不相同。有的主张君主至上,有的主张公民平等,许多希腊城邦在城邦君主制之后,就建立了城邦公民的“共和政体”。希腊城邦政体的发展领先于其他民族国家,在希腊各城邦伦理还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柏拉图就主张城邦的正义理想乃城邦的核心价值。城邦的正义与城邦的分工,与城邦的法律有关,当城邦的公民各司其职时,城邦的正义就实现了?u?。城邦公民在城邦生活中必然要能动地生活,公民要生活自由就
7、要劳动,而劳动本身需要技术,需要生活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欲望与能力就会显出差异,而公民为了弥合差异就必然需要智慧与知识训练。城邦建立普遍政治原则或普遍伦理理想是容易的事情,问题在于,公民为什么要坚守正义与友爱的普遍伦理原则?公民如何才能只守法律而不破坏法律?建立普遍的伦理法则,确实是哲学家的主要工作,因为道德律法是伦理学家的光荣任务。建立普遍的理想的道德信念比具体的道德实践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实践本身加以纠正,而道德法则的普遍遵守与道德理想的普遍建立,则是亚里士多德最主要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基于公民的城邦伦理实践,建立了普遍的伦理原则,这既符合逻辑理性的要求,又符
8、合生活实践的要求。我们必须回答公民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如何实践城邦伦理原则?如果不能实践公民城邦伦理原则,那么,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公民社会或公民城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才能完善城邦并保证城邦的自由?这些问题,就成了作为伦理学家的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思考目标。伦理立法,必须基于这种普遍的伦理思考。正是从城邦公民出发,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生命伦理原则是正义。人必然生活在国家或共同体中,人不可能脱离民族国家,不建立和发展普遍的公民价值,城邦国家的普遍理想就不能建立。亚里士多德在希腊习俗伦理基础上优先确立了正义的伦理价值。为何公民要坚守正义原则并以此作为生命伦理原则呢?显然,这一原则不仅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
9、利益,而且是为了保护城邦的共同利益。保护了城邦的公共价值,就是保护了公民的个人自由。城邦伦理优先于个人伦理,并不是消解或压迫个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所有的个人。公平正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这一法则是伦理的法则,也是法律的基本精神,更是城邦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确立了正义原则后,亚里士多德还确立了友爱原则。友爱是对待他人的原则,在城邦公民坚守正义时,又能形成友爱原则,这就是公共伦理的基本价值。?v?友爱原则不同于正义原则,正义原则处于更加优先的地位,但正义原则并不是唯一原则。为了城邦的自由美好生活秩序,亚里士多德从希腊城邦生活入手,发现了友爱伦理的特别价值。正义伦理与友爱伦理,就构成了亚里士
10、多德伦理学的两个方面。友爱伦理,主要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友爱作为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是平等自由的伦理原则,是生命的主动友好原则。友爱就是为了建立友谊,确立了良好的人际间的关系。有友爱自然就有非友爱,友爱的对立面是仇视或敌视,不合作,冷漠等等。非友爱的原则,使人类社会交际出现许多困难;友爱是特殊的生命伦理,友爱的基础是亲情之爱。这种亲情之爱基于血缘关系,“爱”变成了无条件的生命行为。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之间,这种友爱是出自亲情的,越是同甘共苦,越能够建立特殊的亲情伦理。亲情伦理,是人世间最伟大而质朴美好的情感伦理原则。友爱由此可以扩大为博爱,由血缘伦理走向非血缘伦理,这样,就成了同乡之爱,同
11、胞之爱,普遍仁爱?w?。友爱可以出自一见钟情,这种爱是出自本能的,人喜欢美丽者,喜欢聪慧者,喜欢可爱,因此,友爱就变成了特殊的力量。友爱还是男女之爱,老年之爱,青年之爱,这些友爱的基础,建立了普遍自由的伦理关系。 亚里士多德从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两个方面入手,确立了一般德性原则与具体德性原则,由此形成了许多德性观念,但是,在这些德性观念中,最根本的德性观念就是“正义与友爱”。从城邦公民自由意义上说,正义保证了城邦的自由秩序,友爱保证了城邦公民的友好关系。正义与友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准则,正义不仅对人而且对事,友爱则只相对人而言。正义的准则最终要依托法律关系获得普遍的证明,友爱则只能依托于人际
12、关系的建立,通过人的情感记忆与情感体验而建立法则。希腊公民社会的伦理原则,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城邦社会的普遍法则,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确立了公民的生命信念。正义可以成为法律的准则,友爱则成了城邦的情感原则,虽然同为伦理原则,但是,正义最终构成了法律的基础,友爱构成了美学的基础。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原则,不仅为城邦公民的道德实践确立了思想基础,而且为城邦的法律与城邦的美学确立了思想基础。这一理论原则,具有重要的城邦生活自由象征价值,它可以奠定城邦的德性生活基础,也可以奠定城邦的法律与美学基础,由此,构建城邦社会自由美好的生活秩序?x?。 二、城邦正义与公民城邦的普遍自由平等 在探讨亚里士多德生命伦理学
13、价值时,必须追问,希腊传统社会如何确立了正义信仰?正义信仰是如何起源的?一般说来,政治正义源于自然正义,这就是说,正义信仰源于天地间的自然正义,天地间有正义,正义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这种自然正义思想,最初通过神话的方式加以表现,例如,希腊人的正义信仰,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所体现,“忒弥斯”就是正义女神。为了寻求智慧与正义,宙斯干脆就把她吃了,让“正义”永居宇宙大神的头脑中而受普遍正义智慧的支配。在神话想象或自然信仰中,神的正义高于人的正义,神的正义是人类正义标准评判的基础,人的正义只能服从神的正义?y?。“神的正义”由于具有全知全能的德性,不受主体的私人意志支配,显示出超越人性之上的真正正义。也许
14、是受到神圣正义的启发,日常生活正义与政治正义就显得极为重要。“正义”是解决矛盾冲突或是非得失的基本标准,有正义,人心平,生活顺利,而没有正义,人心就会怨恨,就会对抗。“正义”是人心的感悟,是生命的直观认知,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修养。“正义”就是生命的理想生活原则,它保证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他者、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自由秩序。从希腊伦理思想的形成来看,“正义原则”并不是亚里士多德直接立法的,也不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伦理原则,而是希腊城邦公民在生命实践中自觉形成的生命伦理原则。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可了这一公民城邦原则。正义出自于神圣法则,因为正义可以保证社会秩序与生命秩序,更为关键的
15、是,正义使人心趋向于顺从,它可以平衡矛盾冲突,它可以建立自由秩序?。只要有正义,即不公平与非正义的事情皆能得到公正的处理,那么,人类的矛盾,特别是人类的仇恨就可能消失,一切可以得到最好的分配与安排。无论是从公民心理还是生命实践,乃至社会分配和社会奖罚,“正义”就成了自由的政治社会原则,公民必须普遍坚守的道德法律信念。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建构中,公民城邦的正义往往通过四个方面的实践加以体现。 第一,公民城邦的正义必须通过法律正义实践来完成。在希腊城邦,公平正义的法律要求人人平等,保护每一公民的自由,公民必须信仰法律并遵守法律,同时,还要运用法律,这样,法律的公平正义才能深入人心。“城邦立法”,既是
16、道德立法又是法律立法,或者说,既是道德原则又是法律原则,既有道德功能又有法律功能。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理论,既服务于城邦公民教育的伦理原则,又是城邦法律实践的思想基础。正义的法律,包括分配正义、司法正义、契约正义,这可能是法律正义的最主要的三个内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分配正义、司法正义和契约正义,都是城邦正义的体现。?分配正义,可大可小,就小而言,分配涉及公民的生活与工作,公民能够得到适当的报酬,就大而言,城邦的税收与城邦的公共财政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皆涉及分配正义。?司法正义,涉及对契约正义的保护,也涉及对公民行动的法律保护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法律惩罚。一切皆以正义作为前提,正义就是对善的保护并
17、对恶进行制裁。契约正义,是社会生活关系的法律基础与经济关系,这些皆是正义的具体实现?。在公民社会生活中,法律正义是最重要的公民权利保护方式。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司法正义、分配正义与契约正义,就没有真正的城邦正义,这是城邦正义的真正具体实践。 第二,公民城邦的正义通过公民生活信仰来实现。公民在生活实践中是否正义,关乎做人的尊严问题。按照希腊城邦社会的公民习俗,作为公民,你不能说谎,你不能做假证,你不能因情感偏私而不选择仗义执言。在希腊城邦生活中,公民是否正义关乎生命的尊严。一个没有正义感的公民是不被人尊敬的,因为缺乏正义精神即失去作为公民的基本资格,正义精神的缺乏往往成了自私与怯懦的象征。“正义是一
18、切德性的总汇”,意味着它既是勇敢又是明智,既是仁慈又是自由?。正义主要是作为法律实践准则,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知情者永远是少数,那么,如何判断事物的是非?在许多道德秩序中,人们强调良知的作用,公民是否具有德性实践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知。良知是对自我的约束,如果作假或作恶,可能不会受到法律惩罚,但是,可能受到良知的折磨,不过,良知如何作用,这是个体的私人经验,他者无法获得直接的理解。正义则不然,你知道真情实事而出于自私或怯懦作伪证,这就是“非正义”。非正义是可以被证实的,如果一个人为了私欲或利益而作伪证,那么,这种非正义事情就会受到谴责。当公民的行为被社会谴责时,他的行为不端就损害了正义的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民 城邦 亚里士多德 生命 伦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