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及其解答【特别鸣谢:3T、泳恩、惠玲、阿 B、彪哥、辉哥、凯锋,呵呵,当然还有我自己(Kuugaz_Lee)】考试题型: 1 名词解释 5 个,共 20 分 2 问答题 5 道,共 30 分 3 论述题 2 道,共 30 分 4 案例分析题 20 分 第一章导论 1.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 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 程。2.农业的特性 1)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2、交换和转化的过 程。 2)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 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3)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相交交织在一起3.农业的地位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4.农业的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产品贡献 要素贡献 市场贡献 外汇贡献5.农业的多功能性 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
3、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非商品 产出功能。 农业的多功能性成为新一轮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受到各方的特别关注,但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农业 的多功能性也成为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 粮食安全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3)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 4)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2.需求定理的两个例外: 1)炫耀性农产品:是指用来显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农产品。当价格下降时消费量反而减少。如,甲
4、鱼、鲨鱼翅。 2)吉芬农产品:是指低档生活必须农产品,当其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上升。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 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2) 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5)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 6)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4.蛛网理论 1)蛛网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 一是从开始生产到产品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 二是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 三是本期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2)蛛网波动有三种模型: 收敛型蛛网: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
5、弹性时,生产者对市场中的变化情况做出反应,对其 生产进行调整,调整生产的路线呈收敛状的蛛网。收敛型蛛网的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小于对需求的影 响程度。 发散性蛛网: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生产者对市场中的变化情况做出反应,对其 生产进行调整,调整生产的路线呈发散状的蛛网。发散型蛛网的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 响程度。 封闭型蛛网: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与需求弹性时,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从而形 成一个封闭型循环。第三、四章 农产品市场体系 1.农产品集贸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的含义 1)农产品集贸市场是主要进行农副产品零售交易的
6、场所,是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 2)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的最终交易场所,反 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经济关系。 3)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指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 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4)农产品期货市场: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气候交易所。广义 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者组成的 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1
7、)商品集散功能 2)价格形成功能 3)调节供求功能 4)信息中心功能5)综合服务功能3.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 1) 规避风险功能 2) 发现价格功能 3) 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4.规范与完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措施 1) 从外部环境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快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重视期货市场的国际化。 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取缔部分经纪公司的非法活动,促进持牌机构发展。 规范现货市场。 2) 从内部因素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 降低现货市场的风险。 推进交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从行业建设角度改造期货经纪公司。 大力开拓和培育期货市场的投资群体。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1.要
8、素禀赋学说 1)代表人物:赫克歇尔,俄林 不同国家同一种要素其丰裕程度不同,导致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生产的价格(成本)不同,发生贸易的各 国应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所生产的商品。 2)要素禀赋学说的政策含义 一国应实行自由贸易,进行国际分工(按要素禀赋条件)和专业化生产。通过这种生产和贸易提高各国福利 水平和世界生产水平达到最高。 3)要素禀赋学说的推论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的专业化不可能充分实现 自由贸易将引起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4)要素禀赋学说面临的挑战: 列昂剔夫悖论2.比较优势理
9、论的新发展 熟练劳动说 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 自然资源产业说 国内需求说 产品生命周期说 产业内部贸易说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 内容: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 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决定的。第六章 土地与水资源1.土地的概念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 条件。2.土地的特性 1)土地的自然特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 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 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2)土地的经济特性
10、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节约用地 保护资源 有偿利用4.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及类型 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土地的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 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土地集约的类型 劳动集约型 技术集约型 资金集约型5.中国农村土地的演变过程、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1)中国农村土地的演变过程: 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完整产权
11、 农业合作化(19531957) ,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人民公社(19581978) 家庭承包责任制 2)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特点: 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实践中,农 村土地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 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形成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一些地方对农地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出现转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或产权制度,对农村 土地税费制度进行了改革试点等 3)目前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产权不够清晰 农地承包关系不够稳定经营自主权有时受到侵害,影响农积极性 农地流转制度未建立起
12、来,难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农地金融制度未建立,影响农民贷款农地税费不合理 4)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 稳定与完善现行的农地承包制度 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进一步落实农户经营自主权 搞好集体统一经营 搞好农村土地剩余制度6.土地市场的含义 土地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 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称。从经济学的角度,土地市场多指后者。7.土地价格的认识 1)含义: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额 / 利息率 2)影响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 土地
13、的供求状况 利息率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社会因素 一般因素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 1.农业劳动力的特殊性 1)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3)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4)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 下降。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农业生产率与非农产业生产率的差距 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 相对比重下降;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绝对
14、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 1) 刘易斯式模式 A刘易斯式模式主要内容: 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 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B评价:刘易斯模式的积极作用:它适用范围较广,对经济发展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有重大影响 刘易斯模式的不足(1)只强调
15、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部门的发展;(2)忽视技术和有机构成的变化; (3)假设城市中没有失业存在和工资水平不变,这与实际不相符。 2) 拉尼斯-费模式 A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 0 阶段 第二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 0 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实现商业化,二元结构特征消失 B实现商业化的两个条件: 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同步增长 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也就是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增长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 C拉尼斯-费模式的不足: 第一,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
16、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并且工业工资水平不变,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第二,假设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会因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这是不合理的。 3)托达罗模式: 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包括心理因素。 使人们做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收入差异。 农业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以及分类 1)概念:指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 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 0 或负数。 2)
17、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分类: 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积累型剩余 结构型剩余 替代型剩余 季节性剩余5.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面临的困难,以及提出加快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 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 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 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的困难 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基数大,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影
18、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待业人数众多的矛盾突出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没有形成 3)加快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配套措施: 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改革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拓宽就业容量 加快城镇化进程 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6.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以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1)概念:是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
19、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A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 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农业劳动生产率可分两个阶段:78 年以前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78 年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粮 食生产率提高较很少,肉类生产率提高较明显 B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经济学 复习 要点 及其 解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