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doc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意识淡薄;二是有的教师实验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忽视操作技巧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常规教学模式要到位 (一)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处于 好玩 、 有趣 。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
2、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如选择仪器、检验物质和配制溶液等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 练习 达到 初步学会 ,但学生往往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因此对这些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个个 为什么 ,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初步、逐步 学会 这些实验。 (二)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教师和实验员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
3、地实际,研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然后复制几分交给教务处和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促使其他部门的领导能协助化学老师,适时地准备好有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化学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开设。 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 为什么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观察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往往只对 白烟 、 蓝色沉淀 的 好玩 感兴趣而忽视必要的思考,教师在试验中要提醒学生 有白烟、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这
4、有什么化学意义?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等问题。另外,不能单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档,以提高教学效率。 3、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 先通气体,后加热 、 先停
5、止加热,后停止通气体 是关键,如果操作顺序有错,从而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实验事故。 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供学生对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老师的示范操作拍下来,上课时给学生看,辅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三)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 看 ,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他们没经过必要的训练,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会被弄得疲惫不堪,学生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由于初中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
6、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试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集中精力辅助差生。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 独角戏 要好得多。 (四)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如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使用酒精灯加热等操作,学生都要反复操练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善于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在探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时可让学生思考:
7、如何选择发生装置? 如何收集二氧化碳? 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做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实验结束后要仔细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三、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寓能力培养于实验课堂教学中 (一)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作为自然学科的化学,其研究的范畴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物质千姿百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给了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并不是直
8、截了当地把 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需要一定的温度 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 白磷和红磷是不是可燃物?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 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是不加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9、此时,教师演示三个对比实验: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蘸水的棉花等水蒸发完后能燃烧吗?将煤浇上酒精后能用火柴点燃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蜡烛会燃烧得很剧烈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稀盐酸,蜡烛会熄灭吗?液化气灶、煤炉为什么留有通风孔? 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
10、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在研究问题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设计实验只是教材提出实验课题,而实验原理的运用、实验方法的采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准备、实验步骤的安排则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一种模式。为了使实验课上得更生动精彩,我认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来操作控制,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动手动脑、心灵手巧 。例如:在了解燃烧的条件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