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优秀范文锦集.doc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优秀范文锦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优秀范文锦集.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优秀范文锦集岳阳楼记是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范文一【教学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不朗读不足以充分理解,悉心领会;文章骈散并行,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意境优美而多变,不朗读不足以涵咏品味。教师宜指导学生朗读,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
2、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与范仲淹的友谊、范仲淹逸事、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文、岳阳楼名联安排学生在课上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作适当点拨即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品读文章,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提高鉴赏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概述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读出情感。揣摩本文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2、理解名句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教学方法】1、朗读法。2、文献法。3、讨论点拨法。4、品读法。【教学媒体】幻灯片、示范朗读磁带、录音机、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资料展示,创设氛围,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阳楼,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力求读得通顺、流畅,读得铿锵悦耳,声情并茂;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尝试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岳阳楼上有一副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何意?请从岳阳楼记中寻找答案。设计二: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
5、都留下了文人词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许多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岳阳楼记遂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设计三: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岳阳楼的风景画,形、声、色俱备,引发学生观赏兴趣。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
6、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二、资料展示,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出较好的资料交付老师,图片可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可由学生自行朗读或实物投影显示。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也可酌情介绍一些必要资料。多媒体显示:1、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
7、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还朝,任参政知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岳阳楼简介岳阳楼是岳阳城的西门楼,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楼址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临赋诗。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遂名扬天下,便成了历代的游览胜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也都有题咏。现在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3、时代背景岳阳楼记是作者
8、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政知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到邓州(今河南邓县)任地方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滕子京治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此楼原建于唐初,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瞰 kn 洞庭湖)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清他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面也含有对滕于京劝慰和他共勉的
9、意思。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洞庭湖湖景画面,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生字:滕(tn)谪(zh)日星隐曜(yo)淫雨(yn)浩浩汤汤(shn)薄雾冥冥(b mn)偕(xi)樯倾楫摧(qin j)岸芷汀兰(zh)心旷神怡(y)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2、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教师稍作朗读指导: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
10、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3、教师示范朗读部分段落,学生跟读。4、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
11、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5、学生推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示范朗读,其余同学点评。四、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画出疑难语句。2、同桌之间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疑、释疑。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理解大意,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组,酌情给予指导点拨。4、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知识。资料内容如下:一词多义: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未几,夫声起(丈夫)去国怀乡(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委而去之(逃离,逃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散开)旁开小窗(开设
12、,设置)开我东阁门(打开)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判断词)然则北通巫峡(那么,连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直通)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政通人和(和乐)春和景明(和煦)薄暮冥冥(迫近)妄自菲薄(看不起,轻视)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美丽的)环而攻之而不胜(取胜)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古今异义:越明年(第二年,今义,相对于“今年”)属予作文以记之(写一篇文章,今,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去国怀乡(离开,今义,前往;国都,今义,国家)进亦忧,退亦忧(进,入朝为官;退,隐居乡野。今无此
13、义)沙鸥翔集(鸟停在树上,今义泛指聚集)解释下列加黑的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做太守”)百废具兴(荒废了的事业,名词)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表现行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难句翻译示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潜的玉璧。不以物
14、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并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1、教师要求学生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选五位同学发言:生1: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生2: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
15、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燃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生3: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大意是: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人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生4: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16、大意是: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龟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荡漾,金光闪烁,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块温润的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欢喜啊!生5:第五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
17、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阙失。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教师总结: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
18、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多媒体显示全文结构图:2、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六、布置作业1、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同的一项()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D、居庙堂之高则犹其民,处江湖之远则犹其君。(提示:此题意图在考查背诵。选C)2、在以下成语中任选几个写一段写景文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春和景明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心旷神怡(答案略)3、背诵全文。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理解重点字句含义;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和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
19、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诵读、品析、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20、,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二、讲新课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
21、,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2、范读课文,学习生字:谪守(zh) 滕子京(tng) 予观夫(y f)衔远山(xin) 浩浩汤汤(shng) 朝晖夕阴(hu)潇湘(xio xing) 迁客骚人(so) 霪雨(yn)霏霏(fi fi) 怒号(ho) 樯倾楫催(qing j)山岳潜形(qin) 薄暮冥冥(b mng) 波澜不惊(ln)沙鸥翔集(u) 岸芷汀兰(zh tng) 皓月千里(ho)静影沉璧(b) 宠辱偕忘(xi) 嗟夫(ji)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3、由读课文,直至读熟。4、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22、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越明年:越,到了。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 以,来; 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背诵课文第一节。三、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朗读全文,复习生字。二、新授1、学习课文第二节: 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洞庭湖的大观。 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23、 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南极潇湘:极,到。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背诵本节课文。2、学习课文第三节: 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登斯楼也:斯,这。去国怀乡:去,离开。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朗
24、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背诵这一节课文。3、学习课文第四节: 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 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宠辱偕忘:偕,都。 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背诵这节课文。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霪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岳阳楼 教案 优秀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