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你知道怎么写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吗?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一起看看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
2、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境内
3、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学生:自学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r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新知(授新课)g1.我国最早的人类g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观察并抢答:(1)云南元谋县。(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4)会不会制造工具。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活动与探究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动脑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2)北京人的特征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
5、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动动手: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2原始农耕生活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
6、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
7、自豪感。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二、教学要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
8、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讲授新课: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
9、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方
10、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教学过程】(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农业起源的传说(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11、)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
12、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总
13、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课件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师:传说中黄帝、炎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炎帝因此被尊奉为神农,黄
14、帝更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们另外一个巨大贡献是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2.华夏族的形成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
15、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二、禅让的传说(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2.舜和禹接替
16、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三、治水的传说(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师:疏导成功:堵塞失败(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
17、,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师引导: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